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8年年會在陝西師大召開 陸航 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課題。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根植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底蘊。11月17日,由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主辦,陝西師範大學承辦的,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使命與擔當”爲主題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2018年年會在陝西師範大學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會長巴特爾發來書面致辭,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羅黎明出席年會並發表講話。來自全國12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

  巴特爾在書面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九大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徵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作爲人類學民族學工作者,要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牢牢把握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正確方向,既要處理好“大家庭”內的民族關係,更要促進“大家庭”的鞏固和發展,更加自覺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站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推動中華民族形成凝聚力更強、包容性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巴特爾強調,要聚焦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深化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歷史觀教育,不斷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使愛我中華的種子紮根中華民族每一位成員的心靈深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巴特爾表示,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不斷推進我國人類學民族學學科創新發展,較好發揮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民族工作的職能,在學術研究與工作決策、廣大學者與黨政部門之間搭建起重要橋樑。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要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將自身打造成能爲黨和國家獻好計、出好策,能爲各族羣衆想點子、解難題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廣大專家學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自身崗位,一如既往地爲人民和時代做學問、出成果,用實際行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羅黎明宣讀了巴特爾的書面致辭並發表講話。羅黎明在講話中表示,作爲人類學民族學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研究。要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立足統一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回答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創新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要抓住民族地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重要機遇,突出“三區三州”、脫貧攻堅等現實問題研究,爲民族地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開幕式上,陝西省民宗委主任王愛民、陝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羣致辭,國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祕書長張謀通報研究會工作情況,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吳大華主持開幕式。

  本次年會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使命與擔當”的主題,下設22個專題會議,收到400餘篇學術論文。會期2天,設有主旨發言、專題論壇、大會交流等環節。

  

  1、《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0期目錄及摘要

  2、2018年10月後期資助項目結項名單

  3、關於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學科組擬新增專家名單的公示

  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0期目錄

  5、2018年10月份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課題結題公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