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7上,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是一個基礎點,一個重點。但是,對於很多七年級同學來說,又是一個難點。怎麼也找不到等量關係,列方程不知從何下手?

大家都知道,七年級上冊,學好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對整個初中數學,都會輕鬆許多。

方老師,計劃這段時間,把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分明類別的歸納出來,包括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數字問題,配套問題,利息問題,商品利潤問題,等等。

用例題講解、專項習題和視頻的形式,和大家一起,相互學習。

一大題,9小題,是方老師專門設計的,繞來繞去,就是要把你們繞暈,然後的目的是繞明白。

關鍵是我們要知道速度,時間和距離的關係。關鍵是我們要清楚,相向而行,背向而行,同向而行的含義。關鍵是我們要根據題意,弄清楚整個行駛的過程的變化。

第1小題,就是一個普通的相遇問題,這是最基礎的。

第2小題,相向而行過程中,兩車相距100千米,要理解有兩種情況:分別是,相遇前相距100千米和相遇後相距100千米。

第3題,相遇問題,但是想遇的距離是,總距離減去慢車先開出1小時行駛的距離。

第4題,兩車背向而行,相距600千米,那麼言下之意,就是兩車共行駛了(600-480)千米480。

第5題,簡單的追及問題,快車的距離-慢車的距離=追及距離。追及距離就是兩車原來相距的距離480千米。

第6題,追及問題,和第5題不同的是,追及距離不一樣,是原本相距480千米,再加上慢車先開出1小時行駛的80千米。

第7題,這個題很多同學似乎不好理解。因爲快車在前,慢車在後,我們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從原本相距480千米,到600千米,增加120千米。也就是快車比慢車多行駛的距離。

第8題,慢車在前,快車在後,兩車若要相距600千米,那麼快車必須超過慢車,那麼相當於追及距離就是,480+600=1080千米。

第9題,和第8題的區別就是,需要分類討論,兩車相距160千米,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追到之前相距160千米,二是超過之後相距160千米。

相遇問題的基本公式:甲的距離+乙的距離=相遇距離。速度和×時間=相遇距離。

所以,關鍵是學會畫線段圖,找出甲和乙的速度,找出行駛的時間,找出相遇距離。

追及問題的基本公式:快的距離-慢的距離=追及距離。速度差×時間=追及距離。

同樣,認真讀題,畫圖線段示意圖,找出等量關係,找出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的時間和追及的距離。

總之,這一類題型,多結合生活實際,多思考,多總結歸納,多總結解題方法。

在行程問題裏,基本公式就是:速度×時間=距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