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谷游之“朝拜之旅”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自驾线路:景谷县城—→勐卧总佛寺(树包塔·塔包树)—→雷光佛迹寺—→昔木水库—→迁糯佛寺—→太平水库—→碧云大桥(观澜沧江、小黑江风光)

1、雷光佛迹寺

►景区简介:雷光佛迹寺位于永平镇芒腊村的莱贯罕山(又名金鸡山)上,距县城60公里,寺前有雪白如练的大叠水岩(瀑布),背靠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相传释迦牟尼外出传教,在此石板上留下了第四个巨型脚印,遂成为南传上座部佛教朝觐圣地。

雷光佛迹寺,原名大仙人脚佛寺,是勐戛土司“召法弄”罕贯、罕伍于乾隆五十年(1782-1785年)耗费银两十一万修建,并有十二勐协助建造。原大仙人脚佛寺建筑群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可惜年久失修加之“文革”期间屡遭破坏,大门被火烧,好石料被取光,大殿被炸,但幸好四个大佛脚印的大石几次引爆都未炸坏,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佛寺于1982年重新修建,第二次修葺完工于2005年,并正式更名为“雷光佛迹寺”。佛寺前立一块高3米,宽1.5米,前面镌刻一大阴文“佛”字,背面以汉、傣文阴刻建成寺纪实石碑,此碑是全国唯一同时以汉、傣两族文字刻字纪实的石碑。石碑左右为汉文对联:不是一凡(番)苦行,未知何处觅仙迹;若非百计踌躇,那(哪)得斯地有名山。横批:大皈依光(先)生就西弥。

2、昔木水库

► 景区简介:景谷县永平镇的永平坝子是一个狭长的山中冲积平原,面积153.3平方公里,是景谷县最大的坝子,也是景谷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盛产蔗糖、烤烟的主要地区。春天,坝子内一片翠绿,生机盎然;秋天,稻谷金黄,甘蔗青翠,一派丰收的景象。而这一富美丽富饶的田园景象,得益于一座叫昔木的水库。在解放前没一件水利设施的时候,这里纵有坝子,也只是“等雨栽秧,靠天吃饭”。

昔木水库位于距景谷县城73公里,距永平镇17公里的永平镇勐戛河支流昔木河上,属澜沧江水系,年供水总量2326万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先后进行了一次扩建和两次除险加固。昔木水库的建成,既有效治理了永平坝的旱涝无常,农业、工业和人畜饮水严重短缺的状况,也为永平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永平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昔木水库为推动永平农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3、迁糯佛寺

► 景区简介:迁糯佛寺位于景谷永平镇迁糯村大寨组,距离县城70余公里。建于清乾隆戊戍年(1778年),第一次复修于清道光七年(1828年),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第二次复修于1982年,2002年至2003年,第三次修葺竣工。现为云南省内最大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

佛寺由山门、大殿、戒堂、僧房、伙房等到组成,占地2亩余。山门高约15公尺,门额上书:“清佛寺”一匾,匾上刻有“飞虎乾隆戊戍季春谷旦”字样。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式建筑。殿门为两棵飞龙抱柱。大殿内塑释迦牟尼坐像,高3.4米,金碧辉煌,是傣族赕佛听经的主要场所。僧房为重檐山顶,戒堂为三重檐庑殿式亭阁。山门重檐牌坊均为与主殿建筑相应衬。整座建筑具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已傣族雕刻镂空而闻名,图案丰富、古朴典雅,极富民族特色,佛寺绿荫环抱,氛围清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徒赕佛的圣地,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滇西南所少见。

4、太平水库

太平河水库位于景谷县勐班乡太平村境内,距县城116公里,水库在太平河的下游,属澜沧江水系。水库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中型三等水利工程,库容107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36万亩,是景谷县勐班乡灌溉和人蓄饮水最重要的水库。2005年,投入资金2726.44万元,对该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为勐班坝解除洪涝灾害的威胁,为1.36的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太平水库环境清幽、风光秀丽、青山绿水,是开展自驾车旅游和自驾车露营的理想场地。

(注:沿途可欣赏中国塔林一绝——树包塔·塔包树,名扬东南亚的大仙人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风光秀丽的昔木水库,红色革命老区——碧光中学,品尝傣族豆豉烤鱼、景谷土鸡、永平米花、糖果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