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新成 通訊員 張 曉 文/圖

舒適快捷的客運班車。

每年春運期間,市運管部門組織大巴車接送農民工返鄉。

坐上大巴車返鄉過年的農民工,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90年代中期城鄉客運班車。(資料圖片)

現在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坐上舒適的城鄉班車。

交通運輸服務熱線24小時爲道路運輸安全保駕護航。

引 言

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爲秋。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駐馬店市道路運輸行業已走過40年發展歷程。經過40年的發展,一條條泥濘的土路變成寬闊便捷的柏油路、水泥路,逐漸密織成網;一條條高速公路在城際間貫通,縮短了時空距離;一條條運輸班線輻射全國、全省各地,方便了千家萬戶……40年的建設和發展,鋪就了我市道路運輸行業的跨越騰飛之路。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市的道路運輸由過去貨運企業占主導地位格局,向徹底放開運輸市場、全社會參與運輸的方向轉變;由傳統的、單一的從事公路運輸中間環節,向公路、鐵路聯運和倉儲、理貨、送達並行的物流業轉變;由運輸企業獨家承攬貨源運輸,向規範場站建設構建公路樞紐體系轉變;由交通系統獨資經營公路客運,向引入競爭機制和多方資源優勢互補轉變;不斷提高道路運輸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由基本實現依靠總量發展滿足社會需求向合理配置資源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方向轉變。

改革開放前,我市道路運輸以國有運輸企業爲主,市場沒有放開,運力嚴重短缺。運輸難是當時運輸業發展的基本狀況,也是制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突出瓶頸之一。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運輸市場放開,運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共享發展成果,讓羣衆有更多獲得感

改革開放爲道路運輸事業注入無限活力,出現了國營、集體、個體多種經營形式共同參與道路運輸的新格局,道路運輸業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1978年,駐馬店市區有大型客車124輛、營運線路60多條,貨運車輛306輛、貨運量55萬噸。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蓬勃發展,城鄉物資運輸、信息和文化交流日益繁忙,農村客流量迅猛增長。1998年,市道路運輸管理局提出了“車頭向下,服務三農”的新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城鄉公交。2000年,全市行政村實現了鄉鄉通公交、通公路的目標,農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2005年,我市開始大力興建農村客運站,2007年底全市共建成178個農村客運站、1686個招呼站,實現了鄉鄉都有客運站、村村都有招呼站的目標。至此,以縣城爲中心,以鄉鎮爲節點,以農村爲終端的城鄉客運一體化網絡已基本形成。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提出了“路運並舉、和諧發展”的交通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道路運輸事業。截至2017年底,全市營運車輛發展到71700輛,其中載客汽車3521輛,載貨汽車68179輛;完成客運量11279萬人次,客運週轉量860850萬人次;完成貨運量10740萬噸,貨運週轉量2290598萬噸公里。

全市道路運輸行業總產值50億元,道路運輸業在全市GDP中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幹作用明顯增強。目前,全市道路運輸市場發展狀況良好,營運車輛更新速度加快,道路運輸行業爲社會提供運輸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全行業經濟運行狀況良好,社會效益顯著,道路運輸相關業務的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道路運輸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全市共有公路客運、貨運場站172個,其中客運站168個,貨運站4個。全市共有各類道路運輸企業300家,其中客運企業37家,貨運企業234家,客貨兼營運輸企業29家;擁有運輸經營業戶32425戶(包括貨運個體業戶)。道路運輸扶貧工作成效顯著。針對全市27個深度貧困村脫貧任務,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積極創新道路運輸扶貧模式,進一步優化開通線路,科學規劃新增線路,通過開通預約班車、趕集班車、週末班車、學生班車等形式,提供特色服務,確保貧困村全部通客車。目前,全市開通農村客運班線248條,營運客車1743輛,預約班車307輛,設置停車站牌、預約標誌牌1835個。全市169個鄉鎮全部開通了客運班車,2252個行政村、450個扶貧村通客車率100%。

行業改革不斷深化,激發市場新活力

從改革開放初期全市沒有一輛中高級客車,發展到2017年全市營運客車3521輛,其中高級客車2754輛,佔客運車輛總數的78%。客運線路結構進一步優化,省、市際線路和市內線路及農村客運班線協調發展。2017年底,全市客運線路發展到614條。全市共有各類客運線路614條,其中跨省線路138條,跨市線路120條,縣際線路116條,縣內線路240條,農村客運線路240條,全市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覆蓋,輻射了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

近年來,全市運管部門以道路運輸業結構調整爲主線,加快企業改革步伐,積極推動道路運輸企業改革改制,引導市場以經濟效益較好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運輸企業爲核心實現合併重組,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道路運輸企業逐步向“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邁進。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度規範,湧現了一批具有全新經營理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輸經營主體,運輸經營業戶“多、小、散、弱”的局面得到了明顯改觀,運輸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道路運輸企業300家。其中客運企業37家,貨運企業216家,大型物件專用貨運企業6家,危險貨物運輸企業12家,客貨兼營運輸企業29家。全市道路貨物運輸經營業戶(包含掛靠企業及個體經營)29138戶。培育了駐馬店市運輸有限公司、駐馬店市迅達運輸公司等一批具有全新經營理念和較高管理水平的規模化運輸企業,初步形成了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專業運輸集團主導行業發展的新格局。同時,客貨運場站、機動車維修、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等全市道路運輸相關產業發展迅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空白到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客運、貨運場站172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69所。

道路運輸業的快速發展,爲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就業環境。全市各類道路運輸從業人員20餘萬人。客運從業人員1.8萬人,其中營運客車駕駛員9000人,營運客車乘務員9000人;貨運從業人員14.5萬人,其中普通營運貨車駕駛員13.9萬人,危險品貨物運輸從業人員(包含危險品貨物運輸車輛駕駛員和危險品貨物運輸車輛押運員)6433人;道路運輸場站經營從業人員4143人,其中客運站經營從業人員4083人,貨運站經營從業人員60人;機動車維修從業人員8369人;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從業人員3248人;其他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從業人員21889人。

推進科技信息運用,保障道路運輸安全

近年來,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高度重視科技信息在運政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和推廣,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運輸產業已逐漸成爲行業共識和自覺行動。行車記錄儀、GPS衛星定位系統等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三品”檢測儀、計算機售票、大屏幕電子系統、貨運信息配載系統和汽車維修、綜合性能檢測系統及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運政服務投訴系統投入使用,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堅持理念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規章制度,信息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尤其是通過積極探索、合理配置,將道路運輸管理系統、天中運政網、道路運輸車輛GPS監控、出租汽車、12328交通運輸服務熱線、信息發佈平臺等資源進行統一整合,努力打造成行業管理的平臺、信息服務的平臺和市場監督的平臺。

目前,我市“兩客一危”全部安裝了GPS車載終端,並完成了與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的數據全面對接,上線車輛3907臺,實現了GPS監控平臺的聯網聯控,具有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控、車輛信息查詢、車輛信息統計、運輸經營企業的定時報班和查崗、重大事件調度指揮等功能。實行24小時值班,每天抽查企業運行車輛20輛,檢查企業對車輛的監管檔案和處罰記錄,對不按規定操作的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情況嚴重的予以處罰。通過制度落實,遏制了營運車輛的超速、超員現象,杜絕了夜間2時至5時的違規行車問題,爲道路運輸安全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提供了保障,在保障運輸安全、提高服務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結合行業特點,深入推進行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特別是在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嚴格按照出租車文明服務標準,對出租車管理實行了領導分包、駐站監督、坐車暗訪、逐一排查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認真對照,嚴格排查,堅決做到一項不缺、一輛不漏,做到排查無死角,實現全覆蓋。督促企業加強出租車經營者和駕乘人員的職業道德、文明服務、遵章守紀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出租車從業人員的文明意識,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文明創建與自身利益的密切關係,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收到良好效果。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先後被省交通運輸廳表彰爲全省道路運輸管理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通報嘉獎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重點貢獻先進單位。

“十三五”期間,我市規劃新改建一級客運站3個,二級客運站15個,三級客運站7個,建設公路貨運樞紐(物流園區)15個,建設鄉鎮綜合服務平臺21個,計劃總投資約43億元。

“未來,隨着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推出,我市道路運輸業必將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走向標準化、高效化、智能化。”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靖玉彬信心滿滿地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