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要廳局級官位,他們投身商海當老總,圖個啥?)

12月28日,深圳市委全會決議公佈,7人被免去市委委員職務,其中就包括深圳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原局長杜鵬。本月上旬,杜鵬已獲任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智慧城市發展委常務副主任,而在此一週之前,他還以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的身份參加在黑龍江舉辦的“廣東—黑龍江自貿試驗區交流合作座談會”。

這是廳局級官員投身商海的又一個引人關注的案例。政道君梳理了近年來部分官員辭職下海的案例發現,這些官員不少是高學歷,以廳局級最多。在離開體制後,多數去企業擔任高管。

34457291c5f9483eb84ab603847b735e_th.jpg【杜鵬】

年齡:以40多歲居多,年齡大的近六旬

在政道君梳理的近年辭職官員中,絕大部分辭職時年齡在四十多歲,正值職業生涯的成熟期,經驗、人脈、能力都處於黃金時期,他們往往無論去留,都是遊刃有餘的,所以轉身必定“華麗”。

比如,濱州市惠民縣原縣長夏培劍,今年任西王集團總裁,在46歲時“下海”。去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任高管的菏澤市原副市長張毓華,2015年辭職時48歲。此外,今年49歲的濟南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徐羣,年中時辭職,目前任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副院長。

也有年齡在50歲以上的。近年辭職官員中,辭職時年齡最大的要數青島市原副市長劉明君,其辭職時已經58歲,後加盟一家大型券商機構。

此外,近日任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智慧城市發展委常務副主任的前海管理局原局長杜鵬,其今年57歲。

600x400_5dd61521302d2.jpg【劉明君】

學歷:不少是碩士博士、海歸人士

政道君梳理發現,這些辭職下海的官員多數是高學歷,不少是碩士和博士。

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原副主任楊曉軍,其40歲辭職後任陸金所副董事長,後加盟玖富出任總裁。據媒體報道,其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專業,獲碩士、會計學博士,並於2005年獲劍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

又如青海省玉樹州委原副書記趙勇,46歲時跳槽至億利資源集團任副總裁,億利資源集團是一家資產達千億的民企。趙勇也是一名學者型官員,在聊城師範學院獲哲學學士學位,在南開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從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他還是倫敦經濟學院(LSE)訪問學者,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

此外,上述去券商任職的劉明君也是一名博士。2015年辭職去陽光保險集團任副總經理的山東省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股權管理總監夏芳晨,是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財稅高級經濟師;2017年辭職去華融國際任職的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長楊宜新,是一名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碩士;2015年辭職去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任高管的菏澤市原市委常委、原副市長張毓華,是法律碩士、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

辭職去向:多數去著名企業擔任高管

官員辭職後都去哪兒?政道君梳理發現,這些官員多數都跳到了企業擔任高管。

除了上述夏芳晨、楊宜新等人,此前因“下海”備受關注的山東濟寧市委原副書記、市長梅永紅,辭職後到深圳華大基因任高管,後又辭職去碧桂園任副總裁,負責農業板塊,直接向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彙報工作。

600x450_5dd6141db908a.jpg【梅永紅】

深圳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原局長杜鵬今年12月“下海”,成爲平安集團黨委副書記、集團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集團智慧辦主任。

而他任前海管理局局長的前任,曾任過深圳龍崗區、寶安區區長的張備2016年下海,曾出任360集團高級副總裁、360健康集團董事長。目前,張備爲海王集團執行總裁、全藥網董事長。

深圳市原副市長徐安良也在2016年辭職,曾出任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而中國平安也青睞有政府背景的官員加盟,以平安智慧城市爲例,聯席董事長兼CEO俞太尉曾任上海市松江區區長,上海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平安智慧城市總經理助理陳佳林此前曾任廣東江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山東濱州市惠民縣原縣長夏培劍的新崗位是西王集團總裁,據西王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資產500億,位列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第379位。

辭職理由:尋找新的價值

官員們對辭職理由往往“諱莫如深”,不過仍有一些人向媒體透露出了自己的想法。梳理發現,被提及最多的是:收入低、晉升難、爲官不易、圓夢。

前濟寧市長梅永紅則將辭職理由表述得“高大上”,他表示:這樣的轉型實際上是一種迴歸,回到這樣一個更能體現我人生價值的軌道上來。

濟南市委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羣是今年年中辭職的,他的新身份是深圳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副院長,這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崗位。據稱,他有着超過十萬行代碼的軟件編程經驗,他以前很少介紹自己的官方頭銜,反倒常說“其實我是一個碼農”。徐羣也並不缺錢,他做過濟南百同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放棄仕途,看來更多的是一種職業愛好和興趣。

W020180925576262654793.jpg【徐羣】

山東省教育廳原副廳長與徐羣類似,今年11月他的新身份曝光,張志勇擔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

從事教育行政工作30多年的他曾表示“到高校去當老師、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決策研究”。他離開工作生活多年的泉城濟南,北上進入高校確實需要職業激情、職業興趣,更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觀察】

官員下海後,防止“權力下海”有章可循

官員“下海”並不鮮見,主動辭職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情形,但即便如此,每每有官員辭職下海,總是能引發一波討論。一方面是因爲這些官員放棄了大家眼中的“鐵飯碗”,另一方面是因爲,部分官員的去向多少與從政時期主管的領域有或多或少的聯繫,外界擔心有利益輸送之嫌。

2017年5月,中組部、人社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公務員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從業行爲的意見》,《意見》規定,各級機關中原系領導班子成員的公務員以及其他擔任縣處級以上職務的公務員,辭去公職後3年內,不得接受原任職務管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的企業、中介機構或其他營利性組織的聘任,個人不得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意見》還要求,公務員申請辭去公職時應如實報告從業去向,簽署承諾書,在從業限制期限內主動報告從業變動情況。公務員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公務員辭去公職從業備案和監督檢查制度。

可以說,這一規定爲公務員辭職再就業戴上了“緊箍咒”,在保證人力合理流動的同時也建立了權力監督的追溯機制,充分消減了離職官員的“權力磁場”,防止了權力跟隨人員一起“下海”。

代文佳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代文佳_NB124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