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系“三劍客”,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日產天籟,這三部曾支撐起日系車半壁江山的車型,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深刻的記憶和印象,但不知你發現沒有,相比較於凱美瑞和雅閣的歷史經歷,天籟的前世今生卻很難理得清楚。而論述起天籟的由來,它真的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車型,也正因如此,大家纔會對其的身世各說紛紜,有人宣稱它是公爵的繼承者,也有人認爲它是風度的傳承者,甚至還有人說它是日產藍鳥Bluebird(非現售藍鳥LANNIA)的後代...

第一代TEANA,是繼承還是重生?

TEANA這款車型的誕生,其實是很有故事性的,上個世紀90年代,隨着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國內不少大企業相繼走到了破產的邊緣,而已經連續虧損7年的日產,更是難以爲繼,就在這個時候,一家影響足以到日產以後發展方向的法國車企出現了——雷諾汽車。1999年,法國雷諾汽車公司在日產幾近破產的時候,果斷出面收購了日產36.8%的股權,並且於隨後的2001年成立了雷諾-日產有限公司。

法國人的加盟改變了日產之前的經營策略,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像公爵風度等經典車型會被停產,因爲此時的雷諾-日產急需降低生產成本,由此再整合資源推出一款適用性廣,同時又能爲他們帶來利潤的車型,正是爲了這個目標,第一代TEANA便逐漸顯現。

2001年雷諾-日產有限公司成立之後,新公司便已經開始着手準備全新的中型車,隨後短短的一年內,日產便將這款內部代號爲J31的全新中型車帶到公衆面前,它的名字,便是TEANA。而隨着TEANA逐漸進入到世界各地市場並被消費者所熟知之後,日產的經典車型風度和公爵便在2004年正式退出舞臺,成爲歷史。

採用日產當時最新FF-L中級車平臺(第三代Altima亦採用該平臺)打造的TEANA,其車身尺寸達到了4890*1765*1475(mm),同時軸距也有2775mm,如此大小的尺寸直接奠定了它在市場裏中型車的定位,除此之外,造型圓潤大氣的車身和形狀規整的大燈也爲其營造出了穩重的車型形象,個人認爲這代TEANA是最沉穩端莊的車型,大氣而不失內涵。

和外觀匹配的是,初代TEANA的內飾設計同樣也是非常穩重的,工整有序的內飾線條和大小合適的木色飾板,勾芡出了車廂內溫馨和諧的質感,層次分明的中控按鍵和造型精緻的彩色屏幕也彰顯出了其科技實用的產品風格,總的來說,這代TEANA的內飾設計上,走的是居家實用的路線,這就是爲什麼它能俘獲大批中年羣體青睞的原因。

在動力總成上,初代TEANA採用了三款不同的動力,其中有兩款發動機來自於日產公爵時期便開始研發的VQ系列,它們分別爲2.3L的VQ23DE V6發動機(功率127kW,扭矩221N.m)和3.5L的VQ35DE V6(功率180kW,扭矩318N,m)發動機,其中搭載3.5L排量發動機的TEANA百公里加速僅需7.6秒,實力在當時相當的驚人。之所以最後闡述代號爲QR20DE I4的2.0L發動機,主要是因爲這套動力總成當時在很多國家並沒有出售過,其中便包括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TEANA的銷售名稱其實挺複雜的,它在香港、新加坡、毛里求斯、文萊、斯里蘭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是以日產風度的名號進行銷售。而在日本、泰國、菲律賓、印度、臺灣、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地區則是以Teana的名義銷售,除此之外,還有一款與其有血緣關係的車型Altima主要在北美建造和銷售,這還沒完,與其摻雜在一起營銷的竟然還有日產Maxima(日產西瑪),簡直混亂到不行。其實從日產當時營銷的策略可以看出,剛成立不久的雷諾-日產新企業,他們對於自己的發展還有些舉棋不定。

第一代TEANA在中國

在TEANA面世不久的2003年6月份,東風汽車公司便與日產汽車公司達成協議,成立了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而在公司成立後生產的第一批車型裏,其中便包含TEANA,它還有個中文名,叫天籟,從此這款車便與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國內第一代天籟在上市時間上,其實是比海外要晚一點的,也正因如此,國產第一代天籟的中期改款來的比較早,在2005款的時候便早早進行了中期改款,新改款的車型相比較於老款,其最大的變動在於新款頂配車型配備了X-TRONIC CVT無級變速箱,改變了之前全系都是4AT變速箱的局面。其餘的改動則不太明顯,只是在格柵、霧燈造型、自動大燈、定速巡航、電動遮陽簾等細節處有所升級。不得不說的是,這一代的天籟是極其成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日產這個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其“沙發廠”稱號來源和這一代的天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2008年的北京車展上,我們終於迎來了TEANA的全新換代,這款車架代號J32的全新車型採用日產新一代前驅中級車平臺D平臺(第四代Altima於2006年曾率先採用該平臺)。新車在外觀設計上加入了很多年輕化元素,例如三角形的大燈設計配合上尺寸更大的前格柵,使得整車前臉更加富有活力,同時霧燈和尾燈的造型也經過了重新設計。

在內飾上,第二代TEANA相比較上代車型明顯要更加的精緻,大量的皮質材料包裹和隨處可見的木質裝飾,使其車廂內的質感和觀感更加具有親和力,溫馨的車廂氛圍也再次加深了TEANA居家型中型車的形象。

新TEANA搭載了四款不同的動力總成,其中VQ系列有2.5L VQ25DE V6(功率136kW,扭矩232N.m)和3.5L VQ35DEV6(功率185kW,扭矩335N.m)兩款發動機,直列四缸結構的有2.5L QR25DE I4(功率136kW,扭矩232N,m)和2.0L MR20DE I4(功率100kW,扭矩190N.m)兩款動力。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直列四缸的兩款動力中,2.5L版本只是在日本本土車型中提供,而2.0L版本則只在中國車型中提供。

總體來講,第二代TEANA的變化幅度並不大,只能稱得上在保留上代車型優點的同時,再將其優化升級了,其實這樣做對於日產自己是非常合理的,因爲在其初代TEANA強有力的開闢了中型車市場中“居家穩重”的形象之後,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沒必要去急於尋求新的設計方向,保穩纔是最明智的選擇,而最後其熱銷的市場反應也證明了日產的做法是正確的。

第二代TEANA在中國

國產版的二代天籟在整體產品規格上,其實是和海外版沒有什麼差異,作爲在國內北京車展上首次亮相的車型,國產版和海外版如果有太多的差異,估計咱消費者也不會接受。這代天籟在國內影響最大的其實不是其普通款車型,而是天籟·公爵版本,自打2008年東風日產推出這款命名很有“韻味”的天籟·公爵版本開始,國內的很多車迷們便深信不疑的認爲它就是公爵的復活版,然而事實上天籟·公爵版只是一款配置更加豐富的“高配”車型,至於日產官方是否有緬懷公爵的心思,那就不得而知了。

新推出的天籟·公爵版最有深意的地方是將已經停產公爵車型身上的“VIP、V6”等標誌復刻,並且裝在了天籟·公爵部分車型上,除此之外,新車在前格柵大燈細節上也進行了一些微調。使其變得更加動感、富有張力。

第二代的天籟無論是在時間節點上或是產品特性和實力上,都恰逢其時的掌握住了最關鍵的核心,它憑藉着當時大家對於中型車的認同度以及自己主打舒適的產品特性,牢牢抓住了市場裏的消費羣體。此外利用大家對“公爵”的高端品牌印象,使得這一代的天籟不僅是居家實用的代表,在品牌形象上也拔高了不少,這也驗證了當時很多人將其當做商務車使用的現象。

根據天籟的5年換代節奏,我們毫不意外的在2013年見到了第三代天籟,然而和前兩代不同的是,這一代的天籟似乎由內而外都是“陌生”的,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爲從這一代開始天籟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消失了。

從車型基因上講,由J31延續下來的車架代號到了第三代卻改成了和海外第五代Altima一樣的L33。除此之外,這一代天籟的設計元素幾乎都是複製早一年在海外紐約車展發佈的Altima車型,可以這樣說,第三代的天籟實際就是披着TEANA外衣的Altima。

說完它的基因,我們來了解下這代車型的改變之處,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這一代的天籟將搭載V6發動機的車型全部取消掉,並且只留下中國特供的2.0L以及之前專供日本使用的2.5L直列四缸發動機版本。

當然,除了動力系統的改變之外,這一代天籟的外觀設計也是非常激進的,和二代天籟保守的設計思路不同在於,這一代天籟的外觀設計更像是延續了四代Altima和二代天籟的設計元素,其整體輪廓上看起來像是第四代Altima,而在一些小的細節設計,比如C柱的樣式上則更像第二代的天籟。可以看出來,日產官方對於這一代的天籟是完全由內而外的向Altima靠攏的,這也正好驗證了當時他們精簡中型車產品線的經營策略。

相比較於年輕的外觀設計,這一代天籟的內飾則還是保留住了居家質樸的設計風格,新的三幅方向盤雖然不再是老氣成成,但也絕對稱不上激情運動,此外中控屏幕周圍規整排列的實體按鍵和隨處可見的木色飾條,也在彰顯着它還是曾經的那位“居家暖男”。

自打第三代天籟上市以來,它的市場表現事實上並沒有讓人很滿意,這其中有衆多的內外界原因,比如同級別其他車型的擠壓、設計過於激進、明顯的簡配等,這些都是造成其產品力逐漸衰弱的原因。但是若論其最致命的一擊,無疑是它中期改款後的產品表現,搭載日產最新V-motion家族語言的改款天籟,在曾經中庸大氣的路線上越走越遠,這也讓曾經對其心水的消費者愈來愈難以理解,以至於到後期只能靠價格優勢來保住市場地位。這位曾經都已經上探到豪華品牌邊界的中級車悍將,在這一代的生命週期裏,卻凋敗的七零八落。

雖然最新的“天籟”目前還沒有上市,但是其2.0T可變壓縮比的發動機卻早早的讓這款車熱門到人盡皆知,除了2.0L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本身就非常具有議論點(同期雅閣,凱美瑞均沒有此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之外,其被爆出百公里6.4S加速的成績更是賺足了車迷們的眼球。儘管我們知道2.0T版本的最終價格不會太便宜,但在如今國內如此嚴苛排放的市場環境下,日產能將2.0T版本如約引進,本身便是一件非常“厚道”的事情。

如果說上代中期改款後的天籟是強行走年輕運動路線,那麼這代的Altima則是全身都散發着年輕的氣息,除去2.0T強悍的動力之外,直白有力的車身線條和更加凌厲的大燈設計也爲其增添了不少的運動感。可以這麼理解,這代的Altima是正兒八經的想走運動年輕形象路線的,不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就像新凱美瑞和新雅閣那樣,這種運動化取向也僅限於外在形象而已,真正涉及到運動相關的操控、底盤等設計,那還差得挺遠的。

關於這代的Altima的實際駕乘體驗,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資料可以查詢,因此在這裏就不再贅述了,而此時我們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它的最終售價,如果此前天籟高性價的優秀品質能夠在新車上得以傳承,那麼離它再度火爆市場也就不遠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