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科院辦公廳方面消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於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程開甲,男,漢族,江蘇吳江人,1918年8月出生,1962年11月入伍,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正軍職常任委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

他是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勳,是我國核武器事業開創者、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創建者之一,他先後參與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彈、氫彈試驗,以及兩彈結合飛行試驗等在內的多次核試驗,爲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功勳。程開甲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一生爲國披甲鑄

1964年10月16日,伴隨着一聲驚天巨響,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的上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程開甲(左一)在氫彈試驗現場。

20世紀70年代,程開甲在做任務前動員。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之際,中央軍委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習主席親自將“八一勳章”頒授於爲那聲東方巨響嘔心瀝血的傑出科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程開甲院士。

這是黨和國家的崇高褒獎,這是一名國防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榮譽。作爲“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將汗水和智慧灑在了中國西部那片神祕的土地上,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在學術界銷聲匿跡20多年。

在當年的試驗中,程開甲解決了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對核爆炸現象、核爆炸規律、核武器效應與防護規律等,進行了深入理論研究,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他還帶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培養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將軍,取得豐碩科技成果。

程開甲(右)與朱光亞(左)交談。

1984年,組織考慮到程開甲的年歲已高,把他從戈壁灘調到了北京,擔任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員。由於工作職責的變化,他的科研工作也發生變化。

一方面,他在抗輻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領域努力;另一方面,他爲材料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與方法。

談起晚年的創新成就,程開甲感慨地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建議、我的研究,能對我國的武器裝備發展起到作用。”

真正的科學家是不求名利的。但真正爲祖國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祖國和人民也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程開甲(右)與王淦昌(中)、呂敏(左)一起參加會議。

程開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1999年,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爲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程開甲在打字機上撰寫論文。

“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對於這些崇高的榮譽,程開甲有他自己的詮釋:“功勳獎章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肯定,我們的成就是所有參加者,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的。”

“科學技術研究,創新探索未知,堅韌不拔耕耘,勇於攀登高峯,無私奉獻精神。”程開甲院士曾寫下的這幾句話,堪稱他科學人生的自畫像。

一生爲國披甲鑄盾。2017年8月3日,程開甲院士迎來了百歲生日,他仍然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前行,仍然心繫國防科技發展,仍然在爲強軍興軍的偉業貢獻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8年3月27日,因其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一生投身中國核試驗事業嘔心瀝血的付出,華人盛典組委會公佈程開甲院士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1964年10月16日,伴隨一聲驚天巨響,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的上空,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展示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爲中國在決定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抵制霸權等國際事務中爭取到了一個大國應有的話語權和決定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凝聚了無數國防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程開甲院士就是他們中的卓越貢獻者。

▲研究所的院士們,左四爲程開甲院士。

他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半個世紀前,爲了那一聲讓中國人在世界上挺起民族脊樑的東方巨響,程開甲嘔心瀝血,在之後的20年中,他隱姓埋名,將自己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灑在了中國西部那片神祕土地上。他的貢獻與他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史冊上。他是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

前排左起: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程開甲; 前排右起:鄧稼先、陳能寬、王大珩、姚桐斌

請記住這些人!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3人)

王大珩、錢三強、于敏、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郭永懷。

致敬!緬懷!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解放軍報、央視新聞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陽光照進網絡空間。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指尖陽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