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鵑不僅名字好聽,植株形態也非常好看,養護起來也很簡單,不易生病蟲害,花友家裏種上一盆,不僅能陶冶情操和調節氣氛,還寓意良好,但很多花友發現,自從入冬之後,葉片突然有些變紅,這可怎麼辦。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在杜鵑的母株上取2~3年的健壯枝條,在離枝條頂端10~12釐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去約1釐米寬的一圈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幹浄,切斷有機物向下輸送的管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根芽。

杜鵑不僅名字好聽,植株形態也非常好看,養護起來也很簡單,不易生病蟲害,花友家裏種上一盆,不僅能陶冶情操和調節氣氛,還寓意良好,但很多花友發現,自從入冬之後,葉片突然有些變紅,這可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看看是不是溫度的問題,杜鵑的生長適溫是15~28℃。喜涼爽,耐寒。冬季杜鵑休眠後比較耐寒,但也應注意防凍,可放置於0℃左右有光照的陽臺上培養。杜鵑喜溼潤,怕乾旱,忌水澇,所以要時刻注意保持土壤溼潤。天氣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及盆株四周地面噴霧灑水。

其次再來看看澆水盆土的問題,杜鵑在酸性土壤中才會長得旺盛。有松葉的腐葉土最好,是種植杜鵑比較理想的培養土。在使用前應加人適量的硫黃粉、白礬,提高其酸性後再使用。杜鵑施肥應本着“薄施勤施”的原則。施肥一般在春秋生長旺期進行,冬季不施肥。

如果以上兩個養護方面,咱們都沒問題,那杜鵑葉子發紅又是什麼問題呢?

進入秋冬之後,氣溫降低,植株生長已經停滯,葉片中積儲着葡萄糖等養分,是爲明年春天再度生長作準備用的。這些積儲的養分遇低溫就會使葉片出現紅色,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等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這些葉片又會由紅轉綠。但也會有一部分由紅變黃而逐漸脫落,這也是新陳代謝過程。杜鵑有常綠和半常綠之分,和半常綠之分,半常綠的春鵑和夏鵑到了冬天就會落去一部分葉片,只要不是因盆土過幹或過溼造成的葉片變色,都屬正常現象。

既然杜鵑秋冬季節葉片變紅沒什麼大事情,那杜鵑如何壓條繁殖呢?壓條繁殖是杜鵑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一般採用高枝壓條法,常在4-5月間進行。

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在杜鵑的母株上取2~3年的健壯枝條,在離枝條頂端10~12釐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去約1釐米寬的一圈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幹浄,切斷有機物向下輸送的管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根芽。

然後用塊長方形塑料薄膜鬆鬆地包卷2圏,在環形切口下端2~3釐米處用細繩紮緊,塑料薄膜上端張開呈喇叭狀隨即將潮溼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塑料薄膜袋的上端口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曬不到的地方作日常管理。

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着枝條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溼潤,以利枝條傷口癒合及促進萌生新的根鬚。在3-4個月後根鬚長至2~3釐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栽入新的花盆中。

各位花友都學會了咩?

只要我們用心養護,冬季養護杜鵑花,還是非常容易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