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分鐘健身圈讓居民“動起來”

    11月15日,東莞同沙水庫,市民參加徒步活動。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根據東莞市疾控中心統計的數據,2017年全市死因監測結果顯示,死因順位前4位分別是心臟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這類慢性病。2017年,東莞市戶籍人口因慢性病死亡佔全部死因的86.2%。東莞市慢性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

    健康的生活方式,將對慢性病干預和管理起到極大的作用。近日,記者從《東莞市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中瞭解到,全市將實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針,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體系建設,根據時間表,到2020年,東莞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4%,2025年達到30%,影響健康的社會、環境等因素得到進一步改善,市民的健康幸福感不斷增強。

    《規劃》提出,到2025年,東莞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羣要達到400萬人。這意味着,以2017年東莞市常住人口834.25萬人來計算,全市近一半的人每週要鍛鍊3次及以上且每次大於30分鐘。

    全年開展約2000場健康講座

    今年初,東莞制定了全市健康教育的目標——按照市政府工作報告的總體部署和要求,2018年東莞全市舉辦1000場健康講座,並分季度落實工作任務,一季度至少100場、二季度至少400場、三季度至少300場、四季度至少200場。

    根據要求,全市城鄉居民,包括社區(村)、企業、學校和機關事業單位重點人羣,是健康講座的對象;講座主要圍繞“健康素養66條”,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適量運動、戒菸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流感、手足口病、狂犬病、登革熱、艾滋病等重點傳染性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重點慢性疾病防病治病常識等。

    接近年底,這一目標已經超額完成。根據統計,1—9月,東莞各鎮街(園區)和市屬各醫院上報完成1900場,每場參加人數不少於50人,受益人羣達20萬多人次。如果算上第四季度,全市今年將完成約2000場健康講座,是目標的兩倍。

    東莞人吸菸率高於省基線水平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其評價指標已被納入到國家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之中,作爲綜合反映衛生事業發展的評價指標。在2017年,東莞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全市33個鎮街(園區)66個社區(村)監測點4090人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去年,東莞市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爲13.06%,比2013年的10.82%提升了2.24個百分點。從知識、行爲和技能來看,2017年全市居民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爲19.78%,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爲素養水平爲20.12%,基本技能素養水平爲19.76%;從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來看,2017年全市居民安全與急救素養爲54.25%,科學健康觀素養爲35.67%,傳染病防治素養爲22.84%,健康信息素養爲20.27%,基本醫療素養爲14.77%,慢性病防治素養爲12.13%。15—69歲居民吸菸率爲26.55%,高於廣東省基線水平25.3%,但低於全國基線水平27.7%。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距離衛生強市目標仍有差距,健康科普水平不足。”相關負責人坦承目前存在的問題,他認爲,全市健康促進與教育資源分散,多部門協作合力應對健康危險因素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服務能力與羣衆的健康需求相比仍有差距。

    各級婚育學校將轉型爲健康學校

    《規劃》提出,東莞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普及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行爲,提高人民羣衆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

    根據這一規劃,到2025年,15歲及以上人羣菸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0%以內,經常參加鍛鍊的人羣從2017年的350萬增長到400萬人,東莞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30%。每年,全市都將開展1000場健康講座,並進行健康素養和菸草流行監測。部分重點人羣,如學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要達到90%。爲了保障健康行動開展,區域健康教育專業機構人員配置率將保持在1.75人/10萬人。

    屆時,東莞市民將有更多身邊的健身公共體育場地和設施。《規劃》提出,將加強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建設,構建鎮、村兩級羣衆身邊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各級婚育學校將轉型爲健康學校,面向公衆提供健康教育服務。”衛生部門表示,不僅將推動相關部門運用價格、稅收、法律等手段加大控煙力度、提高控煙成效,對於重點人羣也將加強教育,例如學生的視力不良、齲齒、營養不良等主要健康問題,要開展專項行動,並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