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引領扶貧攻堅 多措並舉取得實效

    水邊鎮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助農脫貧致富。

    近年來,英德市水邊鎮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強化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鄉村振興和黨員帶動致富的“紅色引擎”作用,依託本地資源稟賦精準施策,全鎮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2016年水邊鎮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232戶325人已全部脫貧,2017年實現139戶496人脫貧,2018年預脫貧人數爲69戶209人。

    開展“評星定級”激勵黨員助推脫貧攻堅

    2014年3月以來,水邊鎮探索實行農村黨員星級管理新模式,把“幫助困難農戶發展生產”、“引進項目或資金,帶領羣衆致富”等34條內容作爲對黨員進行評星定級的量化指標,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推動鄉村振興的活力和農村黨員服務村民、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先鋒模範作用。

    “通過‘評星定級’多了一把衡量的尺子,讓黨員清晰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事,尤其是看到別人評爲三星,就會反思自己的工作情況。”水邊鎮五角村黨總支部書記劉朝珍說。

    星級管理模式實施四年來,該鎮不少黨員在開展脫貧攻堅、農村綜合改革、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中率先垂範,起到良好示範帶動作用。

    爲進一步加強對村級黨建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力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水邊鎮於今年3月選派7名優秀鎮中層幹部到7個村(社區)黨總支部擔任副書記。“掛任副書記”任職以來,除了認真履行原崗位職責外,還負責督促、指導村(社區)黨總支部及其下轄村(居)民小組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紅色引擎”作用日益凸顯,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家門口就業增收多措並舉助民脫貧

    水邊鎮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在組織引導貧困戶發展種植業增收致富的同時,實現貧困戶家門口就業脫貧,不斷增強本地脫貧攻堅“造血”功能。

    該鎮依託本地6萬畝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竹製品加工業,先後引進、成立竹製品加工廠4家。通過從村民手中收購竹子,進而加工成竹籤、牙籤、造紙原料等產品對外銷售,幫助農民致富增收。同時,4家竹廠還以每月2500-4500元工資吸收了近百名貧困村民到工廠就近就業,農忙時還可兼顧農活,有效幫助村民增加家庭收入。

    此外,水邊鎮還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先後成立了2家果蔬專業合作社,帶動廣大貧困戶發展果蔬種植產業。合作社充分依託幫扶企業廣百集團強大的銷售渠道,大力開展“農超對接”,不僅打通了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也提高銷售價格,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該鎮充分發揮“金融脫貧”作用,統籌幫扶資金入股農業龍頭企業。目前,水邊鎮統籌的三個項目每年可爲水邊鎮省定貧困村水邊社區和黃竹村的有勞動力貧困戶增收46.9萬元,爲分散村增收40.09萬元,極大地提高了水邊鎮貧困戶的收入,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焦瑩

    通訊員 吳權瑞 梁稱田 胡清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