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廣東建設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1982年,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案——王仲走私腐敗案庭審現場。

    廣東法院審理了中國首例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案——廣東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破產案。圖爲“廣國投”破產案拍賣現場。

    2016年5月28日,廣東全省法官、檢察官第二批入額考試開考。圖爲全省法院法官入額考試廣州考點情況。

    通過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雲圖系統,法官“足不出戶”,就可查看被執行人情況。

    ■解讀廣東改革密碼·法院系統篇

    11月15日,前海法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強化7大方面,實施65項保障措施,助力前海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深港合作示範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廣東法院的各項改革一直也是走在全國前列。

    40年來,得益於不斷推陳出新、銳意進取,廣東法院審結案件逐年上升。統計顯示,全省法院每年辦理的案件,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萬多件發展到2017年的178萬多件。特別是近五年來,全省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676.8萬件,審結660.1萬件,比前五年分別上升40.9%和38.0%。

    廣東高院院長龔稼立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東法院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爲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南方日報記者 祁雷

    關鍵詞1 堅持改革創新

    去年一年院庭長辦結案件超50萬件

    今年9月底,深圳行政審判中心正式揭牌,在法院設立行政審判中心繫全國首創;當月,廣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爲繼杭州互聯網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之後,我國第三家互聯網法院。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法院不斷開拓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8年,深圳中院成立全國第一家涉外、涉港澳臺經濟糾紛案件經濟審判庭;1993年,深圳中院成立全國第一家破產庭;2013年,珠海橫琴新區人民法院成立,這是我國首個不設審判庭、取消案件審批制、事務工作由法官會議決定的法院。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爲全國首批司法改革試點省份的廣東,改革任務點多、面廣,情況複雜,尤其是長期存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和各地發展不均衡等難題,廣東法院攻堅克難,通過深化改革,破解影響公正司法深層次問題,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羣衆在司法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4年多來,廣東法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問題爲導向並從本地實際出發,推出了許多符合中央精神、滿足基層需要的新舉措新做法。”廣東高院司改辦主任王慶豐說,其中一大亮點是,爲破解“案多人少”難題,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以案定員、全省統籌”,科學配置司法人力資源。

    “這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法官實行‘員額制’。40年前,成爲法官還沒有專業資格考試、考覈,不強調法官的專業素質,顯然不利於法官隊伍的建設。”廣州中院原院長劉年夫說。

    目前,根據“員額制”改革的要求,全省法院按照統一標準、條件和程序嚴格開展入額遴選,任職法官的專業能力明顯提升。王慶豐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426名法官進入員額,全省法院系統同時還按照“法官+助理+書記員”模式,結合辦案需要組建新型審判團隊4934個。

    今年5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宗故意殺人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和市檢察院檢察長一起出庭應訴。“近年來,法院院長、檢察長出庭的場景在廣東已很常見。”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還以第一審判團隊的形式,組建院領導辦案團隊,使院庭長辦案落到實處,成爲常態。王慶豐表示,僅去年一年,全省法院院庭長辦結各類案件50.05萬件,佔全省法院結案數的28.4%。

    實踐中,全省法院系統還制定完善司法責任制實施意見和一系列配套制度,取消院庭長案件審批制度,突出員額法官檢察官主體地位,落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要求。

    關鍵詞2 堅持司法爲民

    5年審結民生領域案件超百萬件

    庭審直播屏、Wi—Fi、老花鏡、母嬰室……在廣州、佛山、中山等地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每一個方寸之間,均傳遞司法公開、平等、溫情。

    “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法院始終堅持司法爲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

    訴訟服務中心,是老百姓打官司第一個要去的地方,是老百姓感受法院工作理念、態度、效率、作風的第一個窗口。劉年夫回憶說,早在2003年4月,廣東高院就提出了用3年時間在全省三級法院全面實現立案、信訪“文明窗口”。

    他說,這一目標實現後,廣東高院還召開全省法院加強立案、信訪“窗口”建設工作會議,並於2010年下發了《關於全省法院在“人民法官爲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強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高標準建設立案、信訪“窗口”,打造訴訟服務“升級版”,提升司法服務水平。

    “立案環節作爲人民羣衆參與法院訴訟的第一道環節,直接關乎人民羣衆對法院的第一印象。因此,爲人民羣衆申請立案提供多種便捷途徑,對於增強他們對法院的認同感有重要意義。”廣東高院常務副院長鍾健平說,近年來廣東高院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及時推出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讓人民羣衆、律師“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證據交換、網上開庭、網上送達等服務。

    在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諸多功能中,網上立案功能是開通時間最長的。自該功能開通以來,截至今年9月30日,全省法院共接收網上立案申請284622宗,共爲14880名律師用戶以及44382名普通公民參與訴訟帶來切實便利。

    家事無小事,且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今年7月中旬,廣東高院發佈《廣東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程序指引》,提出諸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性制度,如首次提出了離婚冷靜期的完整規定、首次提出了離婚財產申報的完整規定等。

    廣東高院副院長譚玲介紹,自2010年初率先在全國啓動家事審判改革以來,廣東法院堅持問題導向、不懈推進,先後探索出人身安全保護裁定、離婚證明書、離婚冷靜期、撫養規劃、離婚財產申報、多元化解決離婚糾紛等系列創新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法院還在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保障民生權益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如在維護勞動和生產權益方面,嚴厲打擊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犯罪;在加強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工作方面,全省一審行政案件在全國率先實現跨區縣審理。數據顯示,僅近5年,全省法院審結婚姻、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案件106.6萬件。

    關鍵詞3 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

    全省法院已設7個環境資源審判庭

    今年8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華爲終端公司訴惠州三星公司、三星中國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這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又一大案。

    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法院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創新驅動需要知識產權,知識產權離不開司法保護。近年來,根據中央相關部署,廣東法院在頂層設計上一直不遺餘力。如在2018年春節前夕,廣東高院專門印發《關於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提出10條具體意見,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鍾健平說,廣東還通過大力推進知識產權專門審判機構改革,有效滿足科技創新對知產專門化審判的司法需求。同時,爲破解知識產權維權週期長、成本高、賠償低難題,我省法院自2011年起啓動“以制度創新破解知識產權侵權訴訟賠償難”調研,於2013年轉化調研成果並先後兩次在全省法院進行試點探索。

    華爲公司訴美國IDC公司反壟斷糾紛案;蘋果公司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網易訴YY遊戲直播侵權案……改革開放以來,一批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經典案件在廣東法院落槌。

    今年8月,廣東高院首次對外發布《廣東環境資源審判(2016.01—2018.06)》白皮書,總結了近年來廣東環境資源審判的進程與特點、做法及成效等……一直以來,廣東法院以專業化審判建設爲抓手,積極服務生態文明建設。

    2016年,廣東高院正式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統籌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已有環境資源審判庭7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合議庭32個、環境保護巡回法庭3個。推進跨區域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制度改革,成立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諮詢專家庫,申請開設環境訴訟資金賬戶,參與構建環境資源保護協調聯動機制,構築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作爲全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大省,廣東經濟領域案件新穎、複雜,40年來,廣東法院審理了包括中國首例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案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案、通過預重整成功救活企業的深圳市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重整案等在內的大批經濟領域要案,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特別是近年來,我省法院還出臺了依法處置“殭屍企業”案件指導意見,結合“去降補”重點任務,推動企業出清落後產能。在服務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方面,廣東法院配合“一帶一路”、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洋強國戰略,不斷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數讀

    廣東法院5年來成就

    ●5年來,全省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676.8萬件,審結660.1萬件,比前5年(以下簡稱“同比”)分別上升40.9%和38.0%。受理涉訴信訪14.5萬(人)次,同比下降43.2%。2017年,全省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178.9萬件,審結178.7萬件,分別比2016年上升15.0%和19.7%,法官人均結案246.2件,均創歷史新高。

    ●審結一審刑事案件54.8萬件,同比上升37.6%;判處罪犯61.9萬人,同比上升15.6%。

    ●審結破產案件1392件,審理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公司等重整案148件,“廣國投”破產案實現債務全部清償。

    ●審結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民事一審案件6.1萬件,同比上升57.6%。

    ●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5.5萬件,同比上升170.6%。

    ●審結一審行政案件6.8萬件,同比上升1.1倍。全省一審行政案件在全國率先實現跨區縣審理。

    ●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52.5萬人次,促使8.5萬人次主動履行法律義務。

    大事記

    1993年

    ◎深圳中院成立全國第一家破產庭。

    2004年

    ◎深圳中院在全國率先啓動法官助理制度試點。

    2013年12月26日

    ◎珠海橫琴新區人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國首個不設審判庭、取消案件審批制、事務工作由法官會議決定的法院。

    2014年12月16日

    ◎廣州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

    2015年10月12日

    ◎廣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成立。

    2015年12月25日

    ◎廣州鐵路運輸法院集中管轄廣州市行政案件改革試點工作啓動儀式。

    2015年12月30日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揭牌成立。

    2016年8月1日

    ◎廣東高院首批入額法官進行憲法宣誓。

    2017年9月27日

    ◎廣東省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成立。

    2018年3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國際海事司法廣州基地在廣州海事法院正式成立。

    2018年5月16日

    ◎廣東省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召開成立大會。

    2018年9月28日

    ◎廣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

    圖片均由廣東高院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