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顿新能源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记者罗韬 摄)

科技创新成经济发展动力源

——改革开放40年来湘潭市科技事业发展回眸

湘潭在线11月2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市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发展与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效率不断提高,转型发展的信心与底气也在不断增强。11月21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5场上,市科技局、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湘潭的科技创新如何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挑大梁”。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高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聚集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成为湘潭市科技创新的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市深入贯彻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出台了《湘潭市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莲城人才行动计划》,实施莲城人才引聚工程、重点人才培育工程、人才发展平台构建工程、人才机制创新工程、人才服务保障升级工程,以20条人才新政来支撑这“五大工程”。

同时,鼓励推广“星期日工程师”“假日专家”“远程空间式合作”等柔性引才机制,扩大开放、放眼世界,不拘一格引才聚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湘潭市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分配权、收益权改革的实施细则》等系列措施,开展“湘潭市青年科技奖”“湘潭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自然科学论文”等评选活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速高端人才聚集,出台《湘潭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大力引进院士等高端人才。

目前,在潭工作的“两院”院士已达14人,建立了5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千人计划”、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达到24名;湖南省“外专百人计划”专家3名;海归及国内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5个;培育市级产业科技领军人才15人;省级创新创业团队3个。创新驱动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人才驱动发展,日益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突破 提升创新高度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开展了系列科研和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重点突破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备、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海洋矿产资源勘探装备、大面积柔性导电膜真空镀膜装备等系列重大技术瓶颈,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海牛”深海钻机、“5MW海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全智能港口矿山输送成套装置”、“220t和360t大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核主泵轴承”、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载人航天器用特种线缆等一批重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市累计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565项,共有1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科技成果总数和获省科技奖励项目数稳居全省市州第二位。专利实现量质齐升,期间累计申请专利42934件,授权专利2344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3570件,年均增长33.39%,发明专利授权3451件,年均增长31.1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7件;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13家。这些成果决定了湘潭在全省的地位,更决定了湘潭创新发展的高度。

强化供给 引领产业振兴

40年来,从“科技的春天”到来,到“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湘潭市将装备制造产业千亿倍增计划、汽车产业千亿行动计划、军民融合产业千亿行动计划、机器人产业、大健康产业和智造谷“443”所涉特色产业等,作为科技创新的聚焦领域,90%以上的科技项目、研发资金、各类创新资源向这些领域集中。

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标志性工程,如院士创新产业园、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湖南大健康产业园等创新工程;推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搭建了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华研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平台、智能海洋探采成套装备创新平台等多个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了全省首个市州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深圳清华研究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成功获批中国科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湘潭分中心、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湘潭分中心;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市政府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驻潭高校签订了全面产学研合作协议,目前为止,共选派驻潭高校企业科技特派专家145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10余项。

科技兴,产业兴;产业兴,科技兴。随着科技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湘潭市涌现出一批服务产业创新的科技平台。截至今年10月,湘潭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服务机构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8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院士工作站4个,孵化服务平台9个,省级海智基地3个。

据统计,2017年,湘潭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逾三成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1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344.5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18年将达到71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32%,位居全省前列。

科技惠民 助力民生福祉

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市坚持科技惠民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和脱贫攻坚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例如:围绕废气、废水、废渣资源化和减量化技术,生活垃圾、废弃电子产品等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湘潭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组织实施了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项目。韶山“旅游餐饮安全保障及基地原材料安全控制研究”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湘潭铬污染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保障技术应用示范”“韶山地区主要常见病早期诊疗技术推广与应用”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湘乡工业区钢铝冶金重要辅助原料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示范”等项目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

同时,湘潭市精心打造科普品牌,稳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为主线,以科普进社区、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2006年以来,共开展科普下乡、进社区活动4500余场,举办科普讲座3000场次,组织科普展览1200场次,展出科普画廊8500个,受益人数达350多万人次。组建省级科普基地9家、市级科普基地19家,全市89家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正成为推广农村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此外,青少年科普教育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了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7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4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等多项赛事。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青少年科技赛事,获国际奖项27项,国家级奖项132项,省级奖项648项。2008年以来,共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200余场,参赛学生28万余人。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