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1月8日

“黎氏八骏”老八黎锦扬

在洛杉矶的家中去世

享年103岁

据其家人透露

黎锦扬是在睡梦中去世的

12月初将在洛杉矶举办追思会

黎锦扬(资料图)

黎锦扬去世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后

立即引发国人对他的怀念思潮

这其中

尤以湘潭黎氏后人为甚

大家纷纷追忆他们敬爱的八爷黎锦扬

黎锦扬作品

无尽的哀思一一忆八叔黎锦扬

黎泽浩(“黎氏八骏”黎锦明之子)

2018年11月16日上午,天阴沉沉的,不断地在下着雨,冷风吹来,让人的心一阵紧似一阵。惊闻八叔黎锦扬离世,不胜悲痛,万千的思绪涌上心头......

1981年。有一天,忽然间五六个干部打扮的人簇拥着一个身材高大,穿着极讲究的中年人来到家里。那人走到父亲(黎锦明,人称“六老爷”)跟前,喊了声“六哥”。

黎锦明、符立志夫妇

六哥?六哥?父亲当时完全愣住了,他实在无法想象,出现在他眼前的是黎锦扬,是他最小的弟弟。那是兄弟阔别了40余年之后的重逢呀!相见的喜悦或许会让人忽略掉身处的环境,兄弟俩一脚泥一脚水的相互走近,手拉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和我父亲见面后,八叔的心情一直很沉重。离开湘潭时,他说:“今后我每月寄一百美金作六哥的生活补助费。”寄了一年多后,我们的生活情况开始好转了,我就写信叫八叔别寄了。

惊闻八爷离世,深切悲痛,百千的思绪涌上心头。八叔呀,您曾经夸我身体强壮,年轻,比什么都好!您当时给父亲的生活补助费,还剩余几百美金。父母亲当时就对我说;“泽浩,怎么样都留着吧。”时至今日,我仍存在银行,作为对您——我亲爱的八叔永远的怀念!

一张菜单的回忆

黎泽荣(“黎氏八骏”黎锦晖之子)

1981年,记得是入冬时分,母亲梁惠方得到七叔黎锦光电话,说八叔回上海了,要聚一聚,见见七哥及在沪的侄辈们。几经安排,定下了上海最好的湘菜馆“岳阳楼”。

当年吃饭的菜单。

那天傍晚,母亲和我早早地来到西藏中路八仙桥处的“岳阳楼”。进入包房时,七叔和王人艺夫妇已到场。一番寒暄后,大家落座。王人艺是明月社老社员,八叔年轻时学校放假常来明月社,故彼此也熟悉。聊了一会儿,八叔由黎小冬(七叔之女)引导,步入包房。七叔、母亲和王人艺夫妇迎上前去,与八叔握手,互道久别之情。

问起父亲黎锦晖于1967年去世的事,八叔留下了眼泪。之后八叔挨个见了我们,并送了礼物。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八叔,他气质非凡,和蔼可亲,普通话讲得很好。席间,八叔讲了很多在美趣闻,并邀请侄辈们有机会到美国看看。

后来,我还去宾馆拜见过八叔。听说我喜欢邮票,八叔回美国后有一次寄文件来,随信塞了100多张邮票给我。我去邮局取件时,海关要收取关税100多元。那时的100多元可不是小数目,海关说要么全部退回,要么文件可取,邮票没收。我当时考虑到八叔文件重要,退回会耽误事情,于是对海关办事员说:“邮票我不要了,文件取回吧。”之后八叔听到这事,还赞我识大体。

这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八叔。期间曾有过几次书信往来。今年7月,黎氏后人美国聚会并拜望八叔。我因病未能成行,一失机会成千古恨,从此再也见不到我的八叔了!

愿八叔一路走好!愿“黎氏八骏”们在天相聚,再叙兄弟情!

纪念八爷黎锦扬

黎泽遂(“黎氏八骏”黎锦晖之子)

黎锦扬是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华裔作家。年轻时代,他曾先后求学于山东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

黎锦晖

1957年,黎锦扬出版了《花鼓歌》。小说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一位好莱坞制片商出5万美元购买所有的版权,另一位百老汇制片人出3000美元购买舞台剧版权。《花鼓歌》最后被Joseph Field、Rodgers和Hemmerstein三大名家编成歌剧,在纽约上演两年,在英国上演将近一年,后来又拍成电影,曾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

《花鼓歌》在旧金山上映时的海报

黎锦扬的英文著作《花鼓歌》一改华人的形象。在他笔下,华人再也不是以前美国银幕上那种摔长辨、裹小脚或者只会功夫的样子,而是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受教育有教养,富足也重亲情,懂感情的华人。他最大的遗憾是《花鼓歌》中文版没有问世和巡演。

八爷和我交往30多年,形同父子,无话不谈。

我在美国拜访黎家前辈黎锦扬先生

黎舜童(湘潭黎氏后人)

2017年10月24日上午,我与友人一同来到美国加州西好莱坞别墅区,看望“黎氏八骏”老八、八爷黎锦扬先生。

黎锦扬(左)与黎舜童。

与家族长辈们形容的模样相仿,黎锦扬个子很高,穿得整齐而讲究。见面那天,老先生精神矍铄,十分热情。

我们聊文学,聊家乡,聊创作。黎锦扬在湘潭县中路铺镇晓霞山脚的菱角村出生。在他记忆里,家是由几个院子组成的大庄园,有一间大堂屋,一间厢房,几十间卧房,加上一个蔬菜园子,一个羊槽,一个猪圈和一个水牛棚,以厨子兼管家为首的六七个佣人,料理家中里里外外的大小事务。

黎氏八兄弟故居

也许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我们谈话很投机。我和友人送了各自的代表作给老先生,他也向我俩回赠了他的自传《登跃百老汇》和长篇历史小说《乱世春秋》等。期间,我和老先生谈到《登跃百老汇》自传里,他在哈佛大学给学生讲文学创作中的一句话:“小说创作三分努力,七分撒谎。”当场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一事,黎锦扬听后,笑容可掬地说:“这个‘撒谎’含义很广,简明讲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以文学创作的思维去合理的虚拟情节。”并补充说,“搞文学创作要善于与读者经常交流,以读者喜爱的视角来写作,这样读者才喜欢看你的书。”

老先生曾表示;“凡是有中国人的故事,自己就喜欢多看一点,可惜的是从前很长时间里,中国人常常被描写成弱小、猥琐、龅牙,怀里藏着斧子。我们应该将中国人堂堂正正健康积极的形象展现给大家。”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拜访期间,我看到老先生身边放着很多书,其中有些书中间还夹着书签。他的家人告诉我,老先生饮食清淡,且每天坚持看书、用笔写作,写作时间最长时往往能达到六七个小时,而且不写完会感到不舒服。写作让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黎家长辈黎锦扬,没想到竟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来源:湘潭在线新闻网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超

编辑:郭娜

审核:徐美 叶汉民

湘潭在线新闻网小编微信号(xtol01)曝光了!欢迎和小编做朋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