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青 全景網     

2017年9月8日,國內首批公募FOF產品正式獲批。華夏、南方、嘉實、建信、泰達宏利和海富通6家基金公司獲得“準生證”。由於“風險再分散”和大類資產配置等優勢,首批公募FOF產品受到投資者的追捧,6只FOF產品合計首募規模爲166.36億元。時至今日,首批6只公募FOF均已運作滿一年,從業績看,6只FOF產品淨值全線虧損,其中海富通聚優精選跌幅達18.15%;從規模看,6只FOF產品規模縮水超6成,其中,泰達宏利全能優選規模僅3.5億元。

時運不佳,業績差強人意

2018年,在經濟下滑和中美貿易戰等多重利空因素影響下,A股市場一路震盪下跌,並創下2449.20的歷史低點。首批FOF產品建倉期恰逢A股市場表現疲軟,可謂時運不佳,在經歷了一年的運作後6只FOF產品業績均告負。南方全天候策略、嘉實領航資產配置、建信福澤安泰、泰達宏利全能優選、華夏聚惠穩健目標5只偏債混合型FOF回撤相對較小,回撤幅度均在5%以內;海富通聚優精選作爲唯一一隻偏股型FOF產品跌幅最大,成立至今跌幅達18.15%。

規模縮水超六成 持倉各具特色

由於業績差強人意,首批公募FOF產品規模大幅縮水。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止三季末6只FOF產品規模合計僅62.21億元,較首募規模166.36億元縮水62.61%。有的FOF規模較成立時減少三分之二,首募規模最少的泰達宏利全能優選規模僅有3.5億份。

從6只FOF產品前十大持倉看,南方基金偏愛配置自家產品,一季度和三季度前十大重倉中9只配置的自家基金,且貨幣基金配比較高。而海富通基金恰恰相反,前十大重倉中,均未出現自家產品。從資產配置角度看,偏債型的FOF主要是在股債上進行比例調整,對商品的配置相對較少,只有嘉實和泰達宏利少量配置了黃金ETF。從地區配置上看,各家FOF總體專注於國內市場,南方對港股配置相對較多,而泰達宏利和華夏在近期明顯提升了美股的比重。從操作風格看,泰達和海富通相對激進,持倉的集中度較高,而華夏一直採取非常謹慎保守的操作思路,權益基金單隻佔比均不超過3%。

FOF產品運行漸入正軌 未來可期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表示,首批公募FOF在運作一年後業績表現總體一般,均未能獲得正收益,一方面是由於今年權益市場大幅震盪下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基金經理缺乏經驗,在投資策略和運作方式上沒有清晰的框架思路。比如有些FOF在成立之初出於謹慎考慮,大幅重倉貨幣基金,失去了FOF基金組合資產配置的意義。此外,一些FOF在今年初股票市場過熱時增配了權益產品,導致一些FOF在二月市場大跌時損失較大。從二季度開始,各家FOF的運行逐漸步入正軌,業績也趨於穩定。

胡立峯認爲,總體來看FOF基金運行正常,所謂“不及預期”是市場與行業對FOF基金寄望過高,從而忽視了基礎市場、基礎基金與FOF投資運作的現實性。一年過後看,FOF基金業績平穩,略微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業績比較基準是股票指數與債券指數的比例值,而FOF持有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因此後續業績比較基準需要進一步優化。

胡立峯表示,FOF基金,尤其是養老目標FOF基金是公募基金對接養老金的最佳工具,大的方向正確無誤,接下來需要紮實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工作。另外,公募FOF應當儘量簡單樸實,複雜模型的FOF產品可以轉入專戶或私募基金,以便未來形成多元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