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市結構顯示投資者對OPEC可能減產的計劃不大買帳】油價已從上週的慘跌中復甦,表面上是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合作伙伴可能減產以防全球供應再次過剩的支撐。但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仍懷疑這樣的計劃能否奏效——布倫特原油1月期貨目前低於2月期貨,即所謂正價差,反映交易員和投資者認爲石油將供過於求。

油價已從上週的慘跌中復甦,表面上是受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合作伙伴可能減產以防全球供應再次過剩的支撐。但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仍懷疑這樣的計劃能否奏效——布倫特原油1月期貨目前低於2月期貨,即所謂正價差,反映交易員和投資者認爲石油將供過於求。

油價上週挫跌近5%至每桶65美元下方。爲設法支撐油價,OPEC和俄羅斯、阿曼等國2017年1月合作,同意減產180萬桶/日以消化市場上過多的原油和成品油。

產量限制導致庫存下降,推動期貨市場出現逆價差,即近期期貨價格高於遠期期貨價格,反映出市場認爲將出現供不應求。

2017年大部分時間和2018年半年時間逆價差一直存在,直至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國同意增加產量,以應對美國製裁伊朗造成的供應不足。從那時以來,沙特牽頭的OPEC一直致力於讓市場相信,它能夠維持供需平衡。目前的期貨結構呈現7月以來最大的正價差。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美國等不受OPEC影響的產油國產量迅速增長,可能使2019年全年市場供大於求。

實貨市場在供應過剩的重壓下呻吟,一些品類的原油價格位於多年低點,比如北海福爾蒂斯原油,該原油有助於確定指標布蘭特原油的價格。

因此,基金經理在短短八週內就將他們對布倫特原油和美國原油處於紀錄高位的多頭倉位削減50%,至2017年中以來最低水平。

(文章來源:環球外匯網)

(責任編輯:DF13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