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知不觉中,时间的足迹已经走过了这一年的四分之一,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去那一片“乐土”找寻时光的馈赠吧。

立春——

含义: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2月3日至5日入节。“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诗词:《立春偶成》【宋】 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农事歌: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羞答答的分割线

雨水——

含义:雨水为春季第二个节气,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入节。此时万物始苏,随着天气的渐渐回暖,冰雪融化,降雨量逐渐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诗词:《春夜喜雨》(节选)【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农事歌: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适应了阳光雨露的分割线

惊蛰——

含义:惊蛰一般在公历的3月4日至7日入节。蛰是藏的意思,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诗词:《拟古九首.其三》(节选)【晋】 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农事诗: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不小心吃胖了的分割线

春分——

含义:春分在公历每年的3月19日至22日入节。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一天中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另外,春分正值春季三个月中间,平分了春季。

诗词:《春日田家》【清】 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农事歌: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可以拿去捆菜的分割线

清明——

含义: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入节。这时寒冬已经远离,大自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天清气朗,万物初长,一切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词:《清明》【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事歌: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期待再次见面的分割线

谷雨——

含义:谷雨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入节,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才得以生长。

诗词:《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宋】 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农事歌: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后记:天地不言,自有深意。顺时而为,感恩馈赠。先祖留给我们太多智慧,用风、用雨、用一颗草的发芽、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启迪我们。在这一片充满青春活力的“乐土”上,我们只需要观天触地,用不怕失败的勇气试错,用乐观的心态去亲近每一颗种子每一块泥土,经过立春到谷雨,那一朵朵初开的花,就是时光给我们的最好馈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