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多元思维模型,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工具箱,在看待一件事情,思考一个问题时,不断的拿出不同的工具,去深度思考这件事情,以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交流深度思考的三个思维工具: 5WHY法,系统思维和多元视角。

原标题:【工程师的修养】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无用功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身边,就很多年轻人有意无意地逃避思考,有的人从来没有对未来的长远规划,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散漫生活。有的人则是盲目自信,用肢体上的勤奋,掩盖思维上的懒惰,最后白白虚度光阴。

确实,在这个碎片化知识大行其道,娱乐至死的时代,深度思考对每个人而言,看上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儿。

不过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则。其实,深度思考并不难,我们只是缺趁手的工具而已。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交流深度思考的三个思维工具: 5WHY法,系统思维和多元视角。

1

多次追问为什么

向本质触发

前几天,有个读者问我:“老师,你说我要不要开始学习写作呢?

说实话,类似的问题,我从开始写文到现在,有几十个读者问过。

我发现了很多人面临决策时的一个特质:举棋不定,犹疑不决。我要不要做这件事呢?到底要不要做呢?哎,我究竟做不做这件事呢?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表现出这种极度的纠结?这是性格特质,还是能力不足?

要我说,都不是。

最关键的是,缺少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和框架,也就是没有对事情进行“深度思考”的基本技能。

深度思考,听起来是件难度系数非常大的事儿。事实上,我认为并不难。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按照这个指引,回到开始时一位读者问我的问题。

我当时问这位读者:你为什么想开始写作?读者说:我认为写作很酷

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觉得写作很酷?读者:我觉得能通过写作另赚一份收入,这件事情很酷。

我再问:如果写作没有任何收入,你还觉得很酷吗?读者犹豫半天后说:好像不酷了。

我最后问:那你觉得还有其它方式可以再赚一份收入吗?你必须再赚一份收入吗?

读者说:我发现我是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想逃避本职工作带来的无力感,所以想通过写作再赚一份收入,而不是真正想写作。

对话结束后,我并不遗憾读者暂时放弃了写作计划。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是: 在思考事情时,我们可以通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用问题思维,推动自己去完成深度思考。

最好用的一种方法就是5WHY法,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

作家刘润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2017年初,他参观了中国火箭院。在参观中,梁小虹书记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火箭的直径都是3.35米吗?

刘润说:因为火箭运输靠火车。火车涵洞的宽度,决定了火箭的直径。

梁书记接着问:“火车涵洞的宽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刘润说:“是铁轨的宽度。”梁书记又问:“那铁轨的宽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这次刘润回答不出来了。

梁书记说:“铁轨的宽度,沿袭了电车轨道的宽度;电车轨道的宽度,沿袭了马车车轮的间距;马车车轮的间距,接近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以说,火箭的直径,是由马屁股的宽度决定的。”

梁书记说:“这就是做火箭需要的精神,不断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学会追问为什么,学会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寻找根本原因,发现事物本质。这是进行深度思考的第一步。

2

走出单线程的因果

看到更复杂的关系

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就为我们进行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

我有个朋友,多年来减肥总是失败。每次从雄心勃勃开始,到心灰意冷结束。

她怎么减肥呢?实际上只有一个招式,那就是饿肚子。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胖,就是因为吃得多。吃得多和胖,是她所看到的唯一的因果关系。

饿肚子显然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策略。每次饿上几天,最后就会爆发似的暴饮暴食,然后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上。

事实上,一个人胖不胖主要取决于新陈代谢的速度。新陈代谢速度快,就不容易变胖。所以,减肥的关键其实是要提高新陈代谢。

那怎么提高新陈代谢?显然不只是要减少食物。而是要从自己的作息,运动,饮食三个方面去调整。

按时作息,不熬夜,多睡觉,都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多吃营养均衡的食品,多运动,也可以提高代谢速度。

要想跳出直来直去的单线程因果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看到在整个系统中,不同元素之间有很复杂的互动关系。 所以,你要解决系统的问题,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元素之间的关系入手。

比如上面提到的减肥,要改变的是你和新陈代谢的关系,而不是胖了就饿肚子。

再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在刘润的《商业洞察力》课程中看到。

两个和尚分粥,负责分粥的和尚,一定是会尽可能的给自己多分,给另一个人少分。那另一个和尚,当然不乐意了。

如果是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既然是和尚导致的不公平结果,那就好好给他们“洗洗脑”好了,告诉他们要谦让、友爱等等。

管用吗?肯定不管用。懂再多道理,也没人能抵得住利益的诱惑。

好的办法是改变两个和尚的关系。一个和尚分粥,另一个和尚选粥。选粥的和尚,肯定会选多的那一碗粥。这个时候,你说分粥的和尚,还敢分得不一样吗?

我们用系统思维去思考很多事情,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见解。

比如,为什么旅游景点频频发生宰客的现象?在单线程思维里,必然是这些小商贩子不遵守约定,缺乏基本的信誉精神。

从系统的角度看,实际上是顾客和商贩的关系出了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说,一生也就只到一个景点一次。所以,对这些商贩来说,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一定是狠狠宰一笔。

那解决的方式,就要从关系入手了。想办法改变互动方式,比如,可以把交易行为线上化,接受打分。积累的信用评分,会影响商家后续的生意,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宰客。

古典说:“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

系统思维,是我们进行深度思考时非常趁手的工具。在你的大脑里安装好系统思维,你就有机会触及到事物更本质的层面。

3

拥有多元视角

让工具箱越来越丰富

当我们明白任何一个问题或者相应的解法,都是一个系统时,我们就必须告别单一视角,而引入多元化的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就提供给我们的一种非常靠谱的多元化思维方法。

查理·芒格说,我们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

他自己经常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有100多种,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

为什么要形成多元思维模型?

因为如果你只学某一科的知识,只从一个固定的视角看问题,想事情,就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手里拿着锤子,眼里到处都是钉子。”

在一个框架里思考,你就很容易把自己绑架在这个框架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用词来形容:框架效应。

而多元思维模型,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工具箱,在看待一件事情,思考一个问题时,不断的拿出不同的工具,去深度思考这件事情,以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最近在学郑路老师的《社会网络课》,里面提到了三度影响力。

三度影响力说得是强关系对我们的影响。比如,你的闺蜜的朋友的同事喜欢吃某种食物,这个影响力可以扩散到你朋友的同事,到你朋友,从你朋友再到你本人。

有了这个视角后,我对一个人为什么总是减肥失败,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文章第一部分,我提到, 减肥失败是没有重视元素之间的关系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看,我发现减肥失败还和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关系。这些亲朋好友和你都属于强关系,如果他们都爱甜食,不喜欢锻炼,这种偏好也会传染给你。

所以,你想减肥,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拉着亲友一起运动,一起改变饮食结构。

视角越多元,解决办法也就会越多。

想拥有多元思维模型的最好办法,可以读书,学习课程。而且,要学习不同的学科,可以是法律知识,可以是物理知识,还可以是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等。

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思维方式,会让你的工具箱越来越丰富。

除此之外,还可以和不同领域的人接触,和他们成为朋友,听听他们的视角。

深度思考,说到底,就是我们用趁手的工具,不断接近事物本质的一个过程。

我非常喜欢《教父》里面的一句话 :“那些一眼就能看透本质的人,注定命运非凡。”

学会深度思考,你一定会不同凡响。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不同于本平台认同或者持有相同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