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紅、達人、明星等直播帶貨成爲今年電商平臺的焦點,李佳琦、薇婭、李子柒等新晉網紅也屢上熱搜。隨着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由增量時代過渡到存量時代,在經歷了團購、外賣、網約車等各種面向消費級市場的戰役之後,互聯網公司正把業務線蔓延向企業服務領域。

不同於過去三四年不斷湧起的小高潮,2019年是沒有持續性風口的一年。

從電子煙到社區團購、美妝、盲盒、區塊鏈等等。所謂的風口期越來越短,各行監管不斷收緊,融資也越來越難。但2019年也是消費新品牌的爆發之年,國貨不斷崛起。此外,2B產業風口漸強,出海和下沉也多次被提及,盛極一時。

2019年即將過去,這些「小風口」又將如何?

電子煙,2019“第一風口”

點燃2019年第一波風口狂歡的正是電子煙。

今年年初,天使投資人、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 吳世春 在朋友圈發文:“最近國內硬件創業什麼最火?答案是:電子煙!”

羅永浩、同道大叔、朱蕭木等人紛紛加入,新公司從RELX、FLOW、MOTI、LINX、YOO到更新一批的艾維、益爽等品牌,來自科技互聯網領域創業者們紛紛搶佔電子煙的風口。這些闖入者們用互聯網的打法開疆拓土,並受到各大主流機構的追捧,據說,爲了拿到RELX的投資額度,投資機構們可以放棄盡調。

但緊接着,“3·15”晚會點名電子煙行業,給這個火熱的行業澆了第一盆冷水,很多人表示擔憂電子煙未來發展,甚至提出整個行業是否要“涼涼”的觀點。

然而,很快風聲過去了,電子煙繼續在“三無”的監管中矇眼狂奔。資本加持下,電子煙行業迅速迎來高光時刻。據新芽不完全統計,2018年6月以來,電子煙行業融資總額超10億人民幣,大多創企在首輪融資時就能拿到千萬級別。

今年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發布了一則禁令,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煙,不得通過互聯網發佈電子煙廣告。電子煙網絡禁令一發布,各大電商平臺和網絡店鋪紛紛開始下架電子煙,情況急轉直下。

“現在基本上不會再有機構投電子煙了。”如今,國內主流VC出奇一致的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2019年,電子煙行業在經歷了過山車般的瘋狂後,終於迴歸到一個生意原本的樣子。

“上癮”的風口:電子煙300天生死時速

垃圾分類大潮

“小龍蝦是什麼垃圾?”、“膠水是溼的爲什麼是幹垃圾?”、“外賣應該怎麼扔?”......隨着垃圾分類政策在各地陸續實施,也推動這一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目前,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3.9%,其中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等14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70%。至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29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也開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類。

在這一背景下,創業者們也加入垃圾分類的大潮。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新增垃圾處理企業分別爲3889家和5378家,而截至11月18日,2019年新增該類企業已超過7300家,佔總量的26.49%,平均每天就有約23家新企業出現。

尤其是“互聯網+垃圾分類”模式,更是受到了不少投資機構的青睞。例如,“愛回收”於2019年獲得了5億美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天圖資本、京東集團等;“閒豆回收”於2018年宣佈完成億元級C輪融資,由中美綠色基金領投、芸怡資本等跟投。

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年,我國的垃圾分類市場將釋放出200億元到300億元產能,10年內,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3000億元。

垃圾分類風潮,帶來的不僅僅是碧水藍天,一個千億級產業的爆發,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新的機會和力量。

走,我們收垃圾去!

“燙嘴”的咖啡市場

成立20個月即上市的瑞幸,無疑是中國創投圈的神話之一。

快速開店、快速融資,再到如今快速申請上市,揹負着鉅額虧損,這隻迅速壯大的獨角獸一路奔向美國資本市場,同時也刺激攪局者國內咖啡玩家們。

緊隨其後中石化易捷集團跨界咖啡,更是合理利用了自身數量龐大便利店網絡和良好的區位優勢,探索“互聯網+加油站+便利店+綜合服務”新模式。

發展至今,咖啡市場經歷了3次浪潮:雀巢等速溶咖啡是第一次浪潮;以星巴克、Costa等爲代表的手磨咖啡是第二次;當下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帶動下,市場更多元化。基礎設施發生變化,也導致咖啡行業也進行了重構。

新芽NewSeed根據網絡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國內互聯網咖啡創業公司近年來,融資近20億人民幣,背後涉及VC/PE約30家。

有了此前瑞幸、連咖啡等對市場的培育,中國咖啡市場正處於一個長期增量爆發的紅利。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爲,我國咖啡市場進入高增長階段,未來行業空間主要來源於消費需求量的釋放。人均消費杯數在未來5年時間擁有150%的成長空間。便利店咖啡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或成爲咖啡新零售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咖啡市場都硝煙瀰漫,萬億爭奪戰的序幕纔開始。一杯咖啡的生意,市場很熱鬧。

“燙嘴”的互聯網咖啡:混戰、失速與洗牌

盲盒,火了

盲盒有多火?

如今,閒魚上的盲盒交易已經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佈閒置盲盒數量較2018年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

天貓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潮玩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成爲95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最燒錢的愛好,90後、95後在天貓國際潮流玩具品類中消費額佔比達到40%。該榜單還顯示,近20萬消費者一年花2萬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

將盲盒送入大衆視野的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擁有400餘個零售網點,開設了近百家線下直營門店以及近300臺機器人商店,其公佈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1億元,同比增長155.98%,淨利潤2109.85萬元,同比增長1405.29%。如此高的利潤,就是一個個盲盒堆起來的,創始人 王寧 曾透露過,單價59元的潮玩Molly,一年能賣400萬個,實現2億多元的銷售額。

對於這個新興藍海,資本自然不會視而不見。單純從盲盒來說,泡泡瑪特曾先後獲得過5輪融資,不過,在摘牌新三板後,8月6日,該公司投資人信息變更,原有投資方全部退出,由POP MART(HONG KONG)全資控股。

另一方面,從潮玩IP大的層面來看,三千資本投了 IP 衍生品平臺 52TOYS、樂遊資本投資了做 IP 衍生品授權的萌奇……儘管頭部機構入局並不多,但玩具類IP始終是一個長青話題。

買盲盒,只有0次和無數次之分。一切爆品的背後,都是商家深諳人性後的迎合。

金錢堆砌下的炒鞋狂歡

“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在明星效應和飢餓營銷下,球鞋成功成爲了今年的“大黑馬”。

如果你要問鞋子有啥好炒的,他們會回答你:“不要問,問就是衝。”

“一級市場出廠後的鞋,在二級市場上往往能炒到2-8倍的價格。很多‘95後’、‘00後’的小孩都去線下店排隊抽籤,其實就像我們股民打新股抽籤類似。”一位資深投資人曾對媒體表示。

Stock X是全球第一家專注於二手球鞋交易的平臺,2018年完成了44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10億美元,成爲底特律和密歇根地區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4月底,球鞋交易平臺“毒”APP近期完成了A+輪融資,投資方爲DST,金額未透露。但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本輪投資完成後,“毒”APP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成爲國內頭號“鞋販子”。

有數據顯示,今年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425萬元。就連限量版的Nike鞋盒,都能炒到一兩百。

鞋圈的瘋狂都被看在眼裏,但彼此又都樂在其中。

國貨美妝不斷崛起

顏值即正義。近兩年,完美日記、橘朵、美康粉黛、瑪麗黛佳等本土化妝品品牌爆紅,國貨正在崛起。

還有很多品牌紛紛跨界,如馬應龍推出口紅、大白兔奶糖推出潤脣膏、瀘州老窖推出香水等等。

據新芽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美妝相關領域全球範圍內共發生20起融資事件,不乏多筆過億人民幣融資,美圖、紅杉資本中國、浙江雲銀控股等投資機構紛紛入局。其中,完美日記站在了風口最前端,估值已超10億美元。今年雙11,成爲天貓首個銷售破億的彩妝品牌。

動輒數千萬美元、過億人民幣的融資也印證了美妝市場的火熱。

而隨着抖音、微博和小紅書等互聯網“帶貨達人”的興起,年輕消費一代的電商消費習慣促使線上銷售成爲彩妝品巨頭們業績增長的一大驅動力。有妝行研報告預估,當前超過7成線上化妝品市場由 80、90 後撐起,主流目標消費者正快速從70後向 80、90 後轉移。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男性美妝市場成爲了新的風口,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23年,全球男士化妝品市場將達到7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00億元。

不當歌手改賣美妝,Lady Gaga跨界和Rihanna“搶生意”

電商直播:誰人不識李佳琦

過去一年來,結合“短視頻+網紅直播+電商”的“帶貨經濟”熱度飆升,帶火了現象級的頭部主播。主播、貨、消費者三者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如今的電商直播,正在定義一個新的產業。網紅、達人、明星等直播帶貨成爲今年電商平臺的焦點,李佳琦、薇婭、李子柒等新晉網紅也屢上熱搜。

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淘寶等等各大電商、社交平臺上的大小網紅們,對消費者的生活和經濟都產生着巨大影響。有數據統計,傳統電商的購買轉化率僅爲0.37%,社交電商爲6%至10%,而頂級網紅電商能達到20%。

但電商直播不同於娛樂直播,主播兇猛帶貨的背後是對行業有資深的瞭解和粉絲的信任,在貨品選擇上也更爲嚴格。

不是所有人聽到“答應我,買它!”都會有衝動下單。能像李佳琦、薇婭、李子柒等畢竟是少數。在這場拼體力和腦力的“帶貨”廝殺中,兩極分化極爲嚴重。76.6%的“帶貨經濟”從業者最高月收入低於萬元。底薪+提成的收入結構使得帶貨數量變得異常重要,然而各平臺的流量大部分傾向於少量的頭部帶貨主播,大部分帶貨主播無人問津。

行業處於爆發期,也有問題凸顯。網紅佣金水漲船高、不能長紅,更無法在短時間內批量生產。路還很長,淘金者蜂擁而至,機遇、挑戰、競爭共存。

今年雙11,我爲薇婭、李佳琦買了單

不斷被攪動的“生鮮市場”

一邊是昔日生鮮小巨頭“呆蘿蔔”瀕臨倒閉,一邊是美團買菜大舉殺入社區。

生鮮零售市場是巨大的賽道湧現了很多不同模式的經營者,社區拼團首當其衝。果蔬基本日買,日化油鹽米月購,網紅暢銷品躍躍欲試。社區拼團像一個雪球,越滾越大,加入的人羣越多,蛋糕也就越大。

從年初開始,傳統商超、電商巨頭、新入局的玩家都盯上了消費者的“菜籃子”。

阿里、騰訊、蘇寧、首農等都紛紛加碼佈局社區生鮮業務,以社區便民爲核心,通過物流優化、中央廚房、鮮食加工中心等規劃和建設,着力爲城市居民打造更具時效性的生鮮購買需求。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僅誼品生鮮近日就獲得了騰訊領投的20億元B輪融資,而叮咚買菜半年間,共融資了5輪,資方包括紅杉中國、今日資本、老虎基金等一線基金進入,估值也達百億。

買買買和拼拼拼都會上癮,“前置倉+生鮮電商”進入了強競爭業態。這些社區生鮮電商以果蔬爲主,更強調30分鐘送達,將配送半徑縮短到了1.5公里。這也意味着更快的週轉效率、更強的供應鏈、更多的前置倉。

虧損不可避免,大戰中的燒錢也不可避免,無論是倉儲建設還是整體的週轉,都需要時間。對生鮮電商玩家們來說,路還長。

半年內超30億資本入局,巨頭盯上“菜籃子”

2019社交扎堆

年初,字節跳動、錘子科技、快播創始人 王欣 一起出手,分別推出多閃、聊天寶、馬桶MT三款社交產品,被認作劍指微信,成爲2019年第一場社交戰役。

當時有報道稱此爲“三英戰呂布”,不過三英接連被微信方面封殺,時至今日,唯有多閃活躍於市場當中。

6月,搜狐對外宣佈推出狐友;9月,京東數科測試梨喔喔,阿里巴巴重啓來往內測Real如我;11月,百度推出基於地理位置的聽筒,網易上線主打“語聊”的聲波,探探在部分地區測試“閃聊”,讓用戶可以“蒙臉”聊天。

隨後,社交新品層出不窮。只不過入局者,不再是名不見經傳的初創者,而均爲耳熟能詳的科技巨頭,有社交成績並不明顯的阿里、京東、搜狐,也有早在社交領域分一杯羹的新浪、陌陌、騰訊、YY等。

據統計,從年初披着“網紅”外衣的“馬桶MT”、“多閃”、“聊天寶”同時面世,打開了2019年社交棋局,直至“牽手戀愛”,2019年已經有20多款“有背景”的社交新品。

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移動社交用戶在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2018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用戶規模達到7.37億人,預計2020年將達到8.2億人。

QQ與微信接連稱霸社交賽道20年後,新的臨界點似乎已經到來,移動社交領域還有待發掘。

揭祕ZAO換臉刷屏:技術門檻低、開發僅需3-5天,背後暗藏百億商業價值

區塊鏈冰與火之歌

2019年是區塊鏈行業的轉折點。經歷了2017年的瘋狂、2018年的冷卻,就在今年很多人想要放棄區塊鏈的時候,行業迎來巨大轉機。

10月24日,區塊鏈被列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高層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集中學習,並且肯定了區塊鏈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一週內,資本市場也經歷了一波速升速降。

10月25日,比特幣自7400美元左右拔地而起,10月26日一度突破10000美元大關,炒幣羣沸騰。截至10月31日,又慢慢回落到9000美元左右。

一波全民學習區塊鏈的熱潮旋即掀起,媒體開始重新討論這項技術,上市公司紛紛宣佈自己的區塊鏈業務,一度沉寂的幣圈從業者也開始活躍起來,誰都不想被這個按了快進鍵的風口甩在身後。

在許多幣圈大佬們前腳剛感嘆“幸福來得太突然”,還未換好正規軍馬甲響應國家號召,後腳就被“剿匪”,整個劇本頗有魔幻主義色彩。

11月,全國性清理整頓已陸續開始:11月13日晚間,知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幣安”的微博官方賬號被封;11月14日起,上海開展了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摸排整治,要求相關企業整改退出。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目前,2019年成立又註銷的區塊鏈公司達226家。在經歷冰與火的考驗之後,區塊鏈技術距離大規模應用究竟有多遠?

To B關鍵年

2019年,一直不慍不火的企業級服務賽道突然熱了起來。

“以前一直沒有人看,聊了半天投資人也不投資,認爲我們發展太慢了,2019年,突然找我們的投資人多了起來,我們老闆都沒時間來見。”一家企業級服務公司的員工吐槽。

隨着互聯網人口紅利見頂,由增量時代過渡到存量時代,在經歷了團購、外賣、網約車等各種面向消費級市場的戰役之後,互聯網公司正把業務線蔓延向企業服務領域。

自2018 年下半年開始,BAT先後對外表示將進行組織架構及業務方向調整——騰訊調整業務架構,由C端轉向B端;百度更加看好AI+產業的前景;阿里巴巴則強調未來屬於“互聯網製造”。

整個2019年,騰訊在ToB投資市場出手闊綽,總計投資34次,阿里13次、百度6次、京東8次、字節跳動5次。

對於這個市場,普華永道曾預測,到2025年,To B模式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整體市值將高達40至50萬億元。

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服務市場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從SaaS到PaaS再到IaaS,從前臺後臺再到中臺,今天的企業服務局面隨着國內市場的發展前景逐漸變得明朗。或許2019年就是企業服務市場真正啓動之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