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洪秀全在泉下知道其子此時的秀才夢,還寫出“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這樣的打油詩時,心中不知是何滋味。正站在宮樓上的幼天王洪天貴福,看着從缺口處蜂擁而入的清兵,驚慌失措地跑回榮光殿,在一片混亂中打算不收拾行李就走人。

來源|《文史博覽》

視劇裏的洪天貴福。

1864 年7 月19 日,清軍點燃了南京城牆下地道中預先埋好的炸藥,震耳欲聾的響聲過後,城牆被轟塌20 餘丈。

正站在宮樓上的幼天王洪天貴福,看着從缺口處蜂擁而入的清兵,驚慌失措地跑回榮光殿,在一片混亂中打算不收拾行李就走人。他的四位娘娘纏着他,不讓他走,幼天王極力掙脫她們,謊稱自己出去看一看就回來。他逃向了忠王府,當天夜間在李秀成的護衛下,從太平門狼狽逃出。

逃出南京城的幼天王帶着殘兵躲藏在城西一座廢棄的廟裏,此時距離6 月初洪秀全的死和他的即位尚不及兩個月。幹王洪仁玕外出徵糧調援軍未回,忠王李秀成因掉隊在方山被俘,洪秀全所稱的“多過於水”的“天兵”也沒有在其子危難的時刻出現。最要命的是,此時的幼天王已有10 餘年未走出過宮城之門,走投無路的他只能選擇到安徽廣德與其叔洪仁玕會合。他封洪仁玕爲正軍師,尊王劉慶漢爲副軍師,在他們的保護之下輾轉於皖、浙邊界,9 月底進入江西。

一夕數驚的幼天王無法再講究喫穿,自稱在不停的行軍過程中“只穿了藍白單夾長褂,頭扎縐紗巾”,全然沒有了當初在天朝宮殿時的那種紈絝派頭。至於向東還是向西也全部聽憑部將拿主意,自己概不予聞。

10 月9 日夜,人數寥寥的太平軍殘部行至江西石城境內一個叫楊家牌的村落。三更時分,人困馬乏正在做飯和歇息的他們,被悄然尾隨而來的清軍席寶田部包圍。太平軍將士在大難臨頭之際沒有發揚讓洪天貴福先走的風格,兵心譁潰之下,紛紛棄甲曳兵四散奔逃,洪仁玕軍令不行。見勢不妙的幼天王奪馬而逃,眼見被清軍追上時,他跌入深坑中,沒有被清軍發現。

此時此刻的幼天王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深山中獨自躲了四天,飢餓難忍。在行將斃命之時,不知是幻覺抑或現實,“一個白衣無須長者”給他一個“茶碗大的麪餅”,當幼天王接餅在手後,那人忽然消失不見了。

下得山來,幼天王來到一戶唐姓農家,謊稱自己姓張,湖北人,靠幫着人家收割禾苗,喫了四天飽飯。幹完短工後,主人便不再收留他。他茫然不知所往,當走到廣昌縣白水井鎮時,聽說此路通往建昌,他怕建昌有清兵,便轉身往回走。其間,有一清兵將他的衣服剝去,他走到瑞金地界時,又有清兵逼迫他挑擔子。10 月25 日,當他再次來到石城時,被清軍遊擊周家良拘捕,押入兵營。

被抓後的洪天貴福將自己的天王身份和盤托出。11 月3 日,他被押解到南昌。在受審期間,他至少親筆寫了7 份供狀,請求朝廷寬宥。在一份親筆供詞中,洪天貴福竟然寫下了這樣的句子: “我不曉我是哪縣人,幹王是哪縣人,我就是哪縣人。”身爲天王,卻連自己的籍貫都不知道,實在是匪夷所思。

從幼天王的供狀可以看到,在他被捕到如實招供期間,成功做通他思想工作的是一個叫唐家桐的讀書人。洪天貴福將自己求生的強烈願望完全寄託在了這個人的身上,稱他爲“老爺”和“哥哥”,對唐家桐欺矇他的話信以爲真,或者說在貪生的意念下,寧願選擇了相信。他在一份供狀中寫道:

“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爺的人。我做唐老爺弟弟。我年輕,道理我有些不曉,望大人老爺憐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爺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

又道:

“我今來到大人老爺這裏,萬望大人老爺帶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爺恩於世世代代。”他還附詩一首: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

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及先輩們流無量頸血所換來的基業,這位新天王急於做的卻是與之劃清界線,他告訴清軍 “那打江山前後,都是老天王做的,與我無干”,且稱“就是我登極後,也都是幹王、忠王他們做的”,表示“廣東地方不好,我也不願回去了。我只想跟唐老爺到湖南讀書,想進秀才”。言語中透露出來的是對太平天國的冷漠和拼命的自我洗刷。

1864 年11 月18 日,洪天貴福又寫詩送給唐家桐,題簽“送唐家桐哥哥詩三首”,全詩如下: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奔西跑多險危。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盡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這三首打油詩非但文理不通,簡直盡顯奴顏無恥之態,可惜墨跡未乾, 他就在當日被清廷凌遲處死,時年15 歲。

洪秀全第一次到廣州府參加科舉考試時,也是約摸15 歲光景。到1843 年爲止,在十二三年中,洪秀全一共考過4 次,但卻連秀才都沒考中,科場失意的他,在憤懣之餘寫下“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的句子,起兵反了清朝。 若洪秀全在泉下知道其子此時的秀才夢,還寫出“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這樣的打油詩時,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洪天貴福畢竟只是個一意求生的可憐少年,絲毫不懂或者說不願直面政治鬥爭中斬草除根的殘酷性,竟然還做起了“回家讀書考秀才”的春秋大夢。如果他被允許活下去,安安心心地考他的秀才,做他的順民,也難保不會有反清之士扯出他的大旗來。試想,清廷會傻到留下他,等着另一個“朱三太子”式的幽靈出現嗎?或許真該請人給他好好講一下,什麼叫覆巢之下無完卵!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爲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