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目前北京限競房項目後發現,限競房項目分佈最密集的五大區域分別位於大興、豐臺、順義、昌平以及房山。時代週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瞭解到,即使在同一片區,交通便利的限競房項目去化率也要更好一些。

(原標題:摸底限競房:滯銷樓盤折價36萬)

摸底限競房:滯銷樓盤折價36萬

時代週報記者 王宏 發自北京

乘坐北京地鐵房山線到蘇莊站,出地鐵站再經過約20分鐘的車程,才能抵達限競房項目之一—豐臺區青龍湖大湖風華的項目售樓處。別急,該售樓處距實際項目位置還有2.8公里的距離。

2019年12月29日,從市三環內乘公共交通經過兩個小時、近40公里的車程後,時代週報記者來到了位於青龍湖的大湖風華售樓處。

從售樓處出來返程中,由於道路還沒修好,經過10多分鐘的等待,記者才終於打上車。司機對記者說:“在這地方買房,就算是晚上自己開車也得掂量掂量。”

距離太遠、交通不便、配套設施不完善,這不僅是位於青龍湖的限競房項目面臨的尷尬,也反映出北京市滯銷的限競房項目面臨的共同問題。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目前北京限競房項目後發現,限競房項目分佈最密集的五大區域分別位於大興、豐臺、順義、昌平以及房山。這其中只有豐臺屬於主城區,其他都爲近郊區。

此外,目前北京在銷的限競房項目主要集中在五環到六環之間。上述的青龍湖雖然屬於豐臺區,但卻位於近六環的位置。

購房者猶豫不決

2018年從華南某大學建築系畢業的王凡(化名),在父母的支持下決定在北京購入自己的首套住房。

“我也是剛來北漂,發現通勤時間太長了。我的選房要求就是最好離單位近一些,戶型稍微好一些,”王凡這樣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反覆比較後,他還是更傾向於選擇城區內交通方便的二手房。

“少置換”甚至“一步到位”是張衡(化名)的主要購房需求。張衡在2019年12月27日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置換的成本太高,各種稅費加中介費,最高能佔到房價的8%─12%”。

“但限競房適合工作、家庭生活都很穩定的人。像我這種目前在望京,未來可能去西二旗或者亦莊工作,因此不太適合限競房,”張衡這樣對時代週報記者解釋。

事實上,確實有一些位置優越的限競房項目,但很快便一搶而空。包括位於三環內的佑安府、天恆學院裏;三環外的金融街融府、西城天鑄;四環邊的電建洺悅苑、橡樹瀾灣等。以橡樹瀾灣爲例,二期開盤有2031人蔘與搖號,爭搶688套房源。

中原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自首批限競房於2018年6月10日入市以來,截至目前已有66個項目入市,合計100期。按比例來看,近兩年限競房在商品住宅供應中佔比達到七成。

此外,五、六環之間是限競房主要供應區域,累計供應了54塊地,其中大部分優質項目已經入市。該區域累計供應住宅面積合計爲504萬平方米,平均大約有5萬套住宅。

2019年12月29日,一位房企工作人員在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除了少數五環內限競房成交較爲理想外,房山區和豐臺區的青龍湖、昌平的北七家未來科學城以及大興的瀛海、舊宮等部分區域都面臨較大的去化壓力。

時代週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瞭解到,即使在同一片區,交通便利的限競房項目去化率也要更好一些。例如位於昌平的華潤理想城以及和悅華璽均已基本去化完畢。

2019年12月27日,某置業顧問在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離上述兩項目不遠的金辰府,首期開盤去化率只有三分之一,主要原因還是離地鐵較遠。

入市項目80%遭遇虧損

由於限售政策“攔路”,從開發商交房到拿到房產證,再到五年的限售期過去,前後週期長達8─10年,也讓像王凡、張衡一樣的購房者對限競房抱有猶豫態度。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在12月30日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限競房由於先行限定房價,存在未來和市場相比有優勢的可能性,限售是基於防止炒房來考量設置的。

時代週報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爲了加快去庫存,不少開發商開始打起了價格戰,降價30萬元成爲常態。

據悉,2019年11月開盤的金辰府項目,拿地時的限售均價爲5.3萬元/平方米,而開盤實際成交價爲4.5萬元/平方米,降幅接近15%。在時代週報記者前往該樓盤諮詢時,項目中介稱目前有特價房推出,相當於均價僅4.1萬元/平方米。如果以89平方米的住房爲例,特價房最終的價格相當於開發商折讓了36萬元。

位於青龍湖的大湖風華,折價同樣不少。據悉,該項目拿地時的限售均價爲3.72萬元/平方米,開盤實際成交價爲3.3萬元/平方米。在時代週報記者前往該樓盤諮詢時,項目中介講述,加上贈送面積單位均價只相當於3.02萬元/平方米。以該項目最小的89平方米的戶型計算,摺合每套直降25萬元。

中原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11月,限競房的平均成交價爲46449元/平方米,環比每平方米減少了1000元,套均價則環比減少了83萬元,成交價格持續走低。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12月29日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北京限競房市場入市項目中有80%已經虧損。”

但在一些企業看來,市場上大量供應的同質化限競房項目,也給了他們進入這個市場的機會。位於昌平高教園區的國子郡項目由信達地產開發。該項目的置業顧問在12月27日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公司在2004年就拿到了這塊地,捂在手裏一直沒開發。現在我們項目已經是市場上少有的純商品住宅項目,很受歡迎。”

該置業顧問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我們的購房者主要是來自於華爲、小米等科技公司的員工。高教園的職工來這裏購房的也很多。還有一些早年在回龍觀那邊以幾十萬元便宜入手的人,700萬元把手上的房子賣了,全款付這裏,還能餘下200萬元來養老。”

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隨着目前土地市場開始恢復純商品住宅地塊的供應,未來商品住宅陸續入市,也將帶給購房者更多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