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環保限產、勞動力供給下降、社保徵繳方式調整的預期等影響,供給收縮幅度大於需求收縮幅度,預計2019年自然走勢下的中國經濟將出現“滯漲”局面,經濟增速下滑,但CPI增速較2018年有所上升,約爲2.2%。國內方面,一方面,去槓桿、房地產調控、環保限產、投資、消費和出口下滑導致中國經濟供需均有下行壓力。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近日刊出《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18-2019:變動世界格局中的中國經濟安全形勢分析》,系統分析和論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及防範應對之策。

中國經濟存在六大風險點,政策目標一切以穩爲主

報告判斷,2019年中國經濟延續下行趨勢,經濟增速預計回落至6.3%。未來短期,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多重壓力。國外方面,全球經濟出現邊際減弱的趨勢,並且,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甦分化態勢明顯。同時全球貨幣緊縮以及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問題使中國面臨嚴峻的外部壓力。國內方面,一方面,去槓桿、房地產調控、環保限產、投資、消費和出口下滑導致中國經濟供需均有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匯率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國企債務風險、民營經濟收縮風險等各類風險因素的存在給中國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多重壓力下,中國經濟如何走?應採取什麼經濟政策?這份研究文獻有詳細分析。

報告還從消費、投資、淨出口和政府支出四個方面預判2019年中國總需求的自然走勢。預計2019年三大需求增速均有可能回落。宏觀經濟下行、人口拐點到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環境保護等導致汽車、房地產相關產品、衣食等消費增速下滑或將壓低整體消費增速。社保徵繳方式調整的預期、去槓桿、環境保護等因素將導致投資增速繼續下滑。世界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將可能導致出口增速下滑。同時,受積極財政政策以及2019年建國大慶等重要紀念活動影響,政府支付或將有一定增長。

對於2019年中國總供給的自然走勢。他們認爲,受環境保護力度增強、勞動力成本增加、社保徵繳從嚴預期等影響,總供給增速或將呈現一定程度的收縮。2019年總供給的拉高因素可能是技術進步。

研究者指出了中國經濟存在的幾個風險點:第一,中國房地產市場主要存在房價持續下跌風險和基建投資穩增長作用較小時,政策轉向房地產市場從而導致房地產泡沫進一步加劇的風險;第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仍是2019年三大攻堅戰之首,而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爲金融體系穩定性的一大隱患;第三,諸多現實因素也導致就業不斷承壓,失業率存在較大幅度上升的風險;第四,市場需求的下降、企業經營成本的不斷上升和邊際投資回報率的逐步下降導致國有企業債務償還能力下降,債務償還壓力和債務風險水平進一步加大;第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關於2019年宏觀經濟自然走勢和政策目標,他們的研判結論是:自然走勢下(即沒有政策干預下),2019年的中國經濟將出現供給和需求“雙收縮”的局面。自然走勢下的2019年GDP增速可能爲5.0%-5.5%,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受環保限產、勞動力供給下降、社保徵繳方式調整的預期等影響,供給收縮幅度大於需求收縮幅度,預計2019年自然走勢下的中國經濟將出現“滯漲”局面,經濟增速下滑,但CPI增速較2018年有所上升,約爲2.2%。對此自然走勢,他們認爲,2019年中國政府的首要目標是防風險,一切以“穩”爲主——由於中國經濟2019年面臨的是“需求、供給雙萎縮”的形勢,中國2019年應該採取擴張性政策組合,以擴張性市場環境管理爲主,供給擴張次之,需求管理爲輔。首先,加速改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是穩預期的重要舉措。預期穩不住,不管是需求還是供給,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無法穩住。主要舉措是切實貫徹執行“四個全面”,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確保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所有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其次,供給擴張。切實減稅降費,進一步大規模簡政放權,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後,需求擴張,主要目標是爲了穩增長;但在具體措施方面,應該是“財政擴張,貨幣穩健”這樣的政策組合,財政擴張的目標是穩增長,貨幣穩健的目的是防風險。

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有關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多項具體數值預測

關於2019年宏觀經濟具體預測值,研究者綜合2019年宏觀經濟的自然走勢和政府政策的影響,預計2019年GDP同比增長6.3%左右;CPI同比增長2.6%左右;PPI同比增長1.3%左右。供給端,預計2019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需求端,預計2019年消費累計同比增長6.0%;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4.5%;預計2019年出口同比增長5.0%。貨幣金融方面,隨着金融監管的逐步推進,表外資金回表需求繼續增加,預計2019年信貸將繼續擴張。隨着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逐漸擴大,財政支出也將增加,2019年財政存款可能低於2018年同期水平,提高M2同比增速。預計2019年末,M2同比增速達到8.5%。

研究者討論了社保徵繳方式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從企業角度來看,一些以往社保少繳漏繳的企業或將面臨社保支出的大幅度上升,造成企業業績在中短期內遭受巨大波動,抬高企業的經營成本,造成企業長期經營困難,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企業員工的角度來看,社保徵繳方式調整後上繳的社保基金增加了,從長遠看,社保繳費基數提高,社保待遇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增加社保權益,但若從當前來看,企業員工到手工資反而是減少了,影響員工的當期消費。從上述企業和員工的角度分析看,社保徵繳方式調整顯然會對當前的宏觀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他們預測2019年國際油價走勢特徵:第一,受供需再平衡速度超預期、地緣局勢先緊後松超預期和特朗普對油價影響程度超預期影響,2018年國際油價先漲後跌,寬幅震盪;第二,在供應側三方博弈格局常態化和經濟趨緩拖累石油需求增長的影響下,預計2019年石油市場供應小幅過剩20萬桶/日,略呈寬鬆狀態,但過剩額度比2018年有所收窄。

關注個稅改革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在居民收入方面,一方面,通過收入例舉法計算新應納稅額、每月少交稅額以及減稅比例表明,個稅改革對不同收入階層居民影響存在明顯的差異;另一方面,在其他所得上,對綜合所得較低的收入羣體來說,其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的稅率將顯著降低,而對綜合所得較高的收入羣體來說,其他所得適用的稅率將顯著提升。在宏觀經濟方面,本次個稅改革所釋放的稅收減免必然會引起消費的擴張,進而帶動國內GDP的增長。若以2017年的GDP(82.71萬億)爲例,則本次個稅改革可以拉動中國GDP0.87個百分點。

關注人口負增長及其對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受單獨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遇冷影響,以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出生數據存在問題,官方的總人口存在大量水分,採納縮水後的人口結構和滯後臺灣17年的死亡模式,2018年的生育率爲1.05,那麼出生941萬人,死亡971萬,負增長30萬人,2018年的出生人數是清朝中期以來最少的。

展望2019年股市運行走向:股市仍將處在艱難尋底的過程中,估值體系正在重構,風險逐漸釋放,投資者需要耐心等待投資機會。

展望2019年房地產市場變化: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的寬鬆已經確定,但是房地產市場從嚴調控的基調不會變,房地產市場的3.0特徵會更加明顯,房地產企業的高槓杆風險猶存,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投資增速會放緩,全年在6%左右,房地產銷售有望前低後高,房價難以大幅攀升。因此,他們建議中央政府在房地產市場調控上以“穩”和“緊”爲主,注意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地方應加強調控的精準性,逐步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房企應加快去槓桿和產業轉型升級;房地產需求者應理性購房,對房價有理性認識,提高風險意識。

研究者對擴大消費的潛力、難點和應對政策表示了關切:首先,在經濟增長與擴大消費互相促進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再次,當前中國在擴大消費上存在一些難點,如供求結構失衡、社保徵繳方式調整不利於擴大消費、環境因素制約經濟增長等。最後,擴大消費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長期任務。因此,從長期看,中國應該在經濟增長和擴大消費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首先,中國應該設法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其次,需要提高分配的平均程度,從而從分配的角度提高全國的邊際消費傾向;第三,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及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邊際消費傾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