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洲斑潜蝇已成为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中突出的虫害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所以,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继续深入研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美洲斑潜蝇猖獗成灾的局面,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洲斑潜蝇的形态特征

黄色或浅橙黄色,美洲斑潜蝇是双翅目潜蝇科昆虫,成虫个体小,长约1.3-2.3毫米,淡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头黄色,雌虫比雄虫稍大,卵乳白色稍透明。常产于叶表皮下面,在田间不易发现。幼虫分3个龄期:1龄较透明;2-3龄幼虫为鲜黄色或浅橙黄色蛆状;老熟幼虫长3毫米,腹末端有1对圆形后气门;蛹是椭圆形,腹部稍扁平,浅橙黄色,有时呈暗至金黄色。

2、危害情况

主要以幼虫危害,卵孵化出的幼虫即潜入叶片和叶柄中刮食叶肉,只剩下上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形成弯曲不规则的白色隧道,由于幼虫在隧道内排除粪便,隧道常呈连续的黑色线纹或呈断线纹。叶片受害后,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被害严重的叶片脱落,若花芽和果实被害则影响质量和产量。幼虫历期3-10天,老熟幼虫爬出隧道于叶面上或随风落入地面化蛹。另外,雌成虫可刺伤叶片取食汁液和产卵于其中,雄成虫不刺伤叶片但可取食雌成虫刺伤点中的汁液。

美洲斑潜蝇分布扩散范围最广、为害最重,在我国呈现出如下发生特点:一是危害上升速度快。仅3-4年的时间,几乎遍布全国大多省区。二是危害作物种类多,危害程度严重。20多科100多种植物受害,特别是黄瓜、豇豆等受害最重,产量损失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三是个体小,繁殖能力强,危害隐蔽。往往当作物遭受严重危害后才被发现。四是检疫控制难度大,易暴发成灾。特别是蔬菜的大范围调运,大大增加了检疫控制的难度。

3、寄主范围

美洲斑潜蝇寄生范围很广,可达二十多个科130多种植物,在南方温度较高地方可全年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危害严重,扩散快,但不同寄生植物受害程度不同,瓜类受害最重,豆类其次;叶菜类蔬菜受害较轻。尤其是黄瓜、西瓜、冬瓜、节瓜、丝瓜、菜豆、番茄受害更重。

4、防治措施

美洲斑潜蝇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助其它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一)加强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轮种非寄生植物作物,切断其食物来源。早春和秋季蔬菜种植前,彻底清除菜田内外杂草、残株、败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种植前深翻菜地,活埋地面上的蛹。最好再每667平方米施3%米尔乐颗粒剂1.5-2,0千克毒杀蛹。露地种植应进行秋耕冬灌,深耕20厘米和适时灌水浸泡能消灭蝇蛹,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发生盛期,中耕松土灭蝇。另外如在温室发现蔬菜叶片上有潜道要及时摘除,并铲除棚内外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二)保护利用天敌

据报道,在蔬菜地发现美洲斑潜蝇幼虫被寄生现象较普遍,寄生的天敌是丽潜蝇姬小蜂和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反领茧蜂、潜蝇茧蜂等,释放这些寄生蜂对斑潜蝇寄生率较高。因此要保护利用天敌,对美洲斑潜蝇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三)物理防治法

①黄板诱杀

美洲斑潜蝇成虫有趋黄性,利用此特性在温室或菜地内设置20厘米x20厘米黄板诱杀成虫,将黄板悬挂在高出作物顶部10-20厘米处,平均每板可诱到成虫80-90头。

②灭蝇纸诱杀

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应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平方米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一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一次。

③斑潜蝇诱芯诱杀

与粘虫黄板配合使用;使用时,请先在粘虫黄板中央插入一粒诱芯,再撕下离型纸,以免手指碰到胶水;每亩地均匀悬挂30套;从斑潜蝇发生初期开始悬挂效果最佳;诱芯持效期与使用环境有关,一般在1个月以上。若发现诱集力减弱,必须立即更换;若粘虫板粘虫较多,影响光泽或粘度时,请及时更换。

④高温闷棚

蛹在48℃条件下1小时死亡率达100%,闷棚前1天浇1次透水,翌日闭棚升温至48℃后慢慢打开风口,恢复正常温度管理即可。

⑤低温冻棚

如在较寒冷地区,可利用室外寒冷条件在蔬菜定植前进行冻棚,将棚揭开冷冻3-7天可杀死各种虫态。

(四)利用黄杜鹃花提取物防治

据报道,黄杜鹃花提取物对蛹的羽化有明显的影响,可降低蛹的羽化率;另外提取物对成虫具有明显的取食忌避作用,在田间应用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药效稳定,持效期长,在生产上有大力推广使用价值。

(五)化学防治

加强测报工作,抓住防治适期。做好调查监测工作,掌握其发生数量及时间,确定防治适期。一般是成虫高峰期4-8天后是防治适期,此时是二龄幼虫高峰期。在调查的每100片叶幼虫数达到200头时或者受害率达到10%-20%实施药剂防治。因此要及时发出预报。在防治时要抓住“早”字。重点防治苗期,因苗期叶片小,生命力弱,一旦幼虫危害子叶,叶片被蛀空从而导致死株,缺苗。因此在幼苗2-4叶期及早防治,控制其向上扩展和迁移危害。

在施药时要抓住“准”字,幼虫多于早晨露水干后至上午11时前在叶面活动最盛,老熟幼虫早晨易从虫道出来暴露在叶面上,是施药防治幼虫的最好时机。每隔12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显著。

①成虫防治。复配药剂:2.0%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50%潜克(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5%尼索朗(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混配3000 倍液。烟熏药剂:10%异丙威烟雾250-300g/667㎡,使用完毕后密闭棚室4h后通风。单剂轮用:生物农药0.2%阿维虫清(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喷一次,连喷3次;10%氯氰菊酯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与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 4000-5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9天喷一次,连喷2-3次。

②幼虫防治。667㎡使用11%阿维·灭蝇胺悬浮剂70mL、5%甲维盐微乳剂10mL或5%啶虫脒乳油20-30mL,对水40-50 kg喷雾防治。

转载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天宝农业技术服务平台(ID:tianbaonj)

参考资料:

《菜农朋友注意了,快来看看美洲斑潜蝇咋治?》潘海燕 长江蔬菜

《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郝丹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快戳“阅读原文”,进入418专场,最佳解决方案在等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