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往往会保持贫穷?无论在哪个地方,城市或者是农村,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穷人往往会一直保持贫穷,这是因为懒惰不自强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呢?

转自知乎@温酒:我家第一套房子是98年买的。当时我父母工资加起来2000/月。房价是3500/平。现在很多小夫妻工资加起来有2w。房价是3w5/平。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房价涨了。有人拿出很多科学的,高科技的,深奥的数学经济模型出来给我看,我还是呵呵。

因为98年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情,当时我初一,我妈妈到处借钱去买房子。有个他单位里的同事就拿了很多“专家”,“学者”,“报纸”上的东西装作很有文化的样子对我妈妈说:房价一定是会跌得,你看单身的一个月都买不起一平方,那么高的房价,你买什么啊?

我妈笑笑,把这些东西拿回来了。当时我看到过,的确危言耸听。和现在很多言论一样。(题外话:真的,最早的房价空头我从98年开始,看了16年了,没点新意)

后来我家还是买了。我妈就说了一句话:钱放着有什么用啊?我早晚要结婚的,结了婚早晚要房子的,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买了房子,房价涨了,逃过一劫很开心;跌了,好歹我还有一套房子,还有地方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买房子,房价跌了,逃过一劫很开心;涨了,这一辈子就完了。

那么为什么不去买?

所以我看到我妈当时那个同事养的女儿在到处相亲要求对方有房子的时候,我也就学着我妈那样笑笑。

很多时候人穷志短,由于资金不足,不敢大跃式想象未来的生活,有个小家,有三碗饭就是安稳过日子。

至于理财?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所做只有一毛钱一毛钱的积攒而已,但却抵不过通胀和房价

许多穷人家的孩子成年后有体力立即投入体力劳动,也是家庭所需,逼于父母的压力,这点从穷困的长子特别明显。穷困家长子几乎同父母干同行业或是成为父母的副手。

穷人家的孩子过早的投入生计生产,失去学习技术和外世的能力,尚未混社会就被固化。

至于通过婚姻改变这种关系也只是妄想,面对贫生的现象,小康以上之家也是不敢轻易向这种家庭伸手提出联婚。

因为娶一女或是嫁一女,一拖二,或是有能力帮之脱贫去穷;但是如果要一个人去拖四个,要如何处理?最后往往受之不得,只能远而离之,免得拖累自己。

至于如何摆脱贫穷呢?那就只有教育了,学历不是收入的保证,但它是一张门票而已,没有它,在现在这个时代,你的未来就会毫无保证。

我在一个村两个贫困户,一个是孩子读书,非常用功努力,大学毕业后到大企业工作,爸妈带到大城市,承包地租赁给大户,从根本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而另一户,一个妇女带两个孩子,孩子没有考上学,也没到外地打工,都在家里务农,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到现在依然难以脱贫。这样的故事很常见,但也是因为常见,才证明了其可靠程度高。

我经常想,假如当初他没有机会走出去,那他的一生是不是也将被困在那个穷山沟里。

他只能通过电视机,想象着外界的繁荣,却又面对着外界无法想象的贫穷,最终归于麻木,无力地向命运投降,就像和我一起长大的很多人一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