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第51师团率一批伪军在发起对广东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万人大扫荡”时,遇到了一件极为诡异的事:他们与一支抗日部队激战了一天,第二天攻到大岭山顶时,却发现完全扑了个空!敌人全都目瞪口呆、大呼诡异,他们始终搞不明白:这支上千人的部队为什么一夜之间从这座山上人间蒸发了?他们是如何究竟是什么时候从眼皮子底下溜出去的?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

1943年,大岭山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对日军控制广九铁路交通线形成很大的威胁,加上八路军在铁路沿线的活动,不断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敌人把大岭山根据地和游击队看成是“广九铁路沿线治安之癌”。

特别是到了当年下半年,日本资源枯竭,急于掠夺中国大陆物资以支持太平洋侵略战争,要求确保广九铁路线的畅通,以广州和香港作为中转站。因此,敌人在紧急策划对大岭山的大扫荡。

11月18日,日军第51师团的两个联队,加上伪军第30师以及莞太宝太公路线据点上的日伪军共约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包围大岭山,号称“万人扫荡”。

敌人的企图是很明显的,他们是想寻找东莞抗日游击队主力决战。 这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珠江队(主力大队)都在大岭山一逞,还有刚从东莞厚街起义过来的伪军一个营,以及当地的民兵,在这大岭山里面共有千人以上。

这一次敌人突如其来的大扫荡,是对大岭山根据地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对广东抗日游击总队的指挥和战斗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付敌人这样大规模战役性的进攻,在东江还是第一次,在广东全省各个根据地也是少有的。

根据18日拂晓所发现的敌情,抗日部队在大岭山周围都打了起来,远远近近的枪声,反映出这次战斗的规模不可小觑;敌军动用三架侦察机在大岭山上低空盘旋,放出指示目标的信号弹,撒下“劝降”传单……通过这一系列直观的迹象,副总队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等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判断出敌军已包围了大岭山。

王作尧从莲花山赶回大岭山的大岭村时,见到邹强即说:“老邹,敌人把我们包围了!”

“怎么办?”邹强问。

“马上指挥与敌人接触的部队,坚决阻击,杀伤企图上山之敌!”王作尧斩钉截铁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的包围圈越收越紧,八路军白天突围已不可能,唯一办法是坚持战斗到黄昏才寻机突围出去。

就在这一天上午,一场激烈的反扫荡战斗开始了。八路军指战员经过战斗动员,在自己熟悉的山地上,在民兵群众的配合支援下,个个斗志昂扬,毫不畏惧,决心在这一次反扫荡中杀敌立功。

第三大队的第一中队是主力中队,有100多人枪,弹药也比较充足。中队长黄布,东莞人,作战勇敢,指挥沉着。此次他带着部队单独在虎门地区的怀德乡一带活动。

这天拂晓,他们在怀德附近的远丰围后山与进攻之敌接触。黄布具有独立判断敌情的能力,他见敌人来势凶猛,而附近其他地方亦已发生战斗,估计敌人这次进攻规模是比较大的了。因此,他命令自己的部队坚守阵地,坚决阻止敌人上山。

为了有效地打击歼灭向山上冲击的敌人,黄布派出一个班9个人,由班长张喜带领,控制村后一个高地,以便更好地发挥火力,有效地杀伤敌人,掩护全中队展开。

这个班打得十分顽强,敌人感到此处威胁最大,因而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

张喜带领全班坚决执行命令,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一直坚持了两个多小时。战斗到中午,班长张喜和陈能、陈辉、叶华、吴成等6位英雄战士光荣牺牲在阵地上,敌人的进攻也暂时停止下来。

由于各路敌人均遭到顽强阻击,一时不敢轻易向山上进攻,而且敌人这个“铁壁合围”的战术,往往是完成合围之后才发起总攻。他们这套笨拙的战术,在华北敌后战场已屡见不鲜了。

王作尧等指挥员据此判断,如中午以后敌人不作大规模的行动,那就要等明天早上才发起总攻。

经过一个下午的周密准备和动员,指挥部制定了黄昏突围的计划,利用黄昏后的夜幕,兵分三路,秘密突围,从敌包围圈的间隙出动,敌人竟然毫无察觉!

午夜,1000多人的部队全部跳出大岭山敌人的包围,山里的民兵和群众也分散进入敌人包围圈外的密密丛丛的甘蔗地。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9日,天刚亮,敌人果真向大岭山发起总攻了。他们动用全部地面部队、航空兵、炮兵,连军犬都用上了,好象要把大岭山倒翻过来似的。然而他们杀到山顶时,却找到任何一个游击队员的身影,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他们全都凭空消失了!这不禁让敌人大呼诡异,最终日伪军只能无功而返。

这个结局,对敌人来说是悲哀的,因为他们原想以“万人扫荡”来扑灭大岭山游击队的主力,但计划却成为泡影。

抗日部队突围出来后,指挥部决定化被动为主动,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一系列的反扫荡斗争在东莞城、石龙附近以及莞太公路、宝太公路、莞樟公路和广九铁路沿线展开了。

在宝安,游击队袭击了敌人西乡机场,有力地牵制了进入大岭山的敌人。不到一个星期,敌人就不得不撤兵,只留下少数部队。

抗日部队在广大民兵的配合下,采取包围、封锁来对付敌人;集结主力,相机打击敌人。11月初,瓜田岭一战,把日军一个中队打得丢盔弃甲,慌忙撤出根据地,这是大岭山反扫荡斗争的最后一战。

这样,日军对大岭山的万人扫荡,还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被我根据地军民粉碎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