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9年,是債券違約金額最多的一年,達1101億元,新增違約主體39家。其中不乏康得新、東旭、方正、西王等知名企業。

同樣在這一年,可轉債發行規模超過2500億,超過同期IPO融資總額。我國債券市場餘額達到96.96萬億人民幣,位列世界第二。

走過雷聲不斷的2019年,2020年債市仍前途可期。

努力活着”,一位債券圈的朋友用這四個字,向小債總結即將過去的2019年。

01

2019年違約金額創新高 

據企業預警通顯示,截止最新,2019年信用債違約只數爲185只,違約金額1101.68億元,均創下歷年新高

另外,2019年新增違約主體39家,其中不乏地方甚至全國知名企業。比如,“大白馬”康得新、“園林第一股”東方園林、中民投、中信國安、精功集團、輔仁藥業、西王集團、東旭光電、北大方正等。

其中,從涉及債券違約事件的數量來看,豐盛集團(11起)、精功集團(11起)、國購投資(10起)、勝通集團(9起)、西王集團(7起)等多家企業數量較多

如果從存續債券的規模來看,臨近年底爆雷的北大方正可以算的上是2019年最大的雷。截止最新,北大方正債券存續規模爲365.4億元,存量24只。

如果從導致債券違約的原因來看,來自山東的勝通集團、豐盛集團、西王集團三家公司均深陷“互保圈”,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憐”

如果從違約主體類型來看,雖然絕大多數爲民營企業,但其中也不乏“呼和經開”、“鹽湖股份”這樣擁有國資背景的企業。

從債券發行時的主體評級來看,主體評級分別爲AAA、AA+、AA、AA-及以下的債券違約金額分別爲227億元、544億元、821億元以及61億元。可見,AA+與AA評級爲債券違約高危區

正如另一位債市圈人士爲2019年總結的關鍵詞:全面違約。同時,他也對2020年發出“預防暴雷”的提醒。

02

2020年,未來可期 

不難發現,近年來,債券違約事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2018年-2019年這兩年,每年違約金額均超過1000億元

另據小債瞭解,如果按照違約主體類型分類,截止最新的所有違約債券,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佔到其中的絕大多數。

按債券行業分佈分類,傳統行業已成爲違約的高發區,比如化工行業違約主體達15家,違約金額累計超466.17億元;機械設備行業違約主體達18家,金額爲160.63億元;建築裝飾行業違約10家,違約金額累計超286.05億元。

正如前述人士所說,2020年的債券市場,預防暴雷恐怕仍是重要一環。但也有業內人士對小債表示,這將是一個“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過程。

這裏小債有一組數據向大家展示。

截至2019年12 月29日,中國債券市場餘額達到 96.96 萬億元人民幣,較 2018年年底增加11.22萬億元。目前,國內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

但即便如此,中國債券存量佔 GDP 的比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底,美國債券存量佔GDP的比重超過200%,爲208.2%,日本債券存量佔 GDP比重高達242.79%。美、日兩國近幾年的比重一直在200%以上,中國的比重則相對較低,2018年年底數據顯示債券存量僅佔GDP的93.27%

可見,中國債券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同時,債券通的開通在一定程度促進了境外機構參與國內債券市場。截至 2019年11月份,債券通境外投資者入市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533家,是2018年5月底的近5倍。

另一方面,可轉債也是債券市場值得期待的方向。小債瞭解到,2019年初至12月18日,可轉債共發行132只,規模合計2565.19億元,超過了同期IPO的融資總額(2458.73億元)

而在2019年之前,可轉債每年發行額從未超過1000億元。可轉債已從“小不點”變成“巨無霸”,年度公募轉債發行數量也歷史性“破百”。其中,銀行轉債的貢獻不容忽視。年內發行的4只銀行轉債規模合計達到1360億元,佔到全部發行量的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