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找出來看了一遍,想起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大學時代,那時候看這部電影的心態就像看一篇爽文,酣暢淋漓,裏面各種大牌服裝看得人眼花繚亂,對於那個很土我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成爲我的時尚啓蒙,但對這部電影的喜歡,讓我在以後的很多個日子裏總會想起。

這次在看的時候,拋去時尚和初入職場的菜鳥生存指南本身,我看出了更多深層的含義。而這些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首先是選擇。

西北大學畢業的安迪,一心想要成爲一名社會新聞記者,然而在投出衆多簡歷石沉大海之後,她拿到了一份《天橋》雜誌助理的工作。到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風靡美國的頂級時尚雜誌,而她服務的老闆是個出了名的由梅姨扮演的女魔頭。

在這之前,她不關注時尚,甚至對於時尚一無所知。出乎意料的是,就是這個穿着普通,與那些精雕細琢的時尚工作者們相比,可以形容爲粗糙的她,卻被選中了。

很多人說,爲女魔頭工作一年,之後想去哪裏都平步青雲,除了平臺本身之外,爲女魔頭工作,可以開發一個人無所不能的潛力。但對於安迪來講,既然選擇接受這份工作就要堅持到底。

在做助理的幾個月裏,她漸漸和自己的朋友們漸行漸遠,甚至爲了老闆而冷落了自己的父親,更甚的是,爲了工作而錯過了男朋友的生日……那位時尚界前輩告訴她:如果你完全沒有私人生活的時候,請告訴我,說明你要升職了。

正是因爲忠於自己的選擇,安迪選擇了堅持,而讓她放棄時尚這個工作契機,並不是那個在社交場所認識的記者說她有前途,想介紹《紐約客》的主編給她認識,而是她意識到,自己的老闆,除了是個工作狂之外,還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她爲了自己,犧牲了自己好同事的利益,食言於自己的好同事。安迪不想做這樣的人,這次她選擇離開,最後,到一份報紙找到了一份記者的工作。

電影教給我們,面對一個好機會,安迪選擇抓住它,並努力面對時尚界的黑暗和名利場,但是當安迪發現這並不適合自己的時候,毅然選擇離開。

從始至終,她都遵從自己的內心。這部電影裏,我還看到了眼界。

曾經的安迪對時尚一無所知。但是自從做了女魔頭的助理之後,在資深前輩的幫助下,她懂得了搭配,打扮,懂得了時尚,甚至深得女魔頭賞識,去了巴黎,也因爲工作機會,順利結識了知名記者。

在時尚界裏,她看到了另一個世界。

雖然這一路,她受了很多苦,放棄了很多,但正如最後那個聘用她的主編所說的那樣,你一定是作對了一些事。

電影最後一幕,當安迪去面試新的工作時,雖然穿上了自己喜歡的最舒服的裝扮,但是很明顯看出,和剛開始相比,多了些時尚和幹練。當面對新的主編,甚至遠遠地看到自己曾經的女魔頭boss時,也能非常從容。

這就是眼界的力量。

哈佛女學霸詹青雲說得很對,有很多東西真的是由內因決定的,但不得不承認,眼界這種東西,有時候靠的真的是機遇,是智慧的人的點化,是一個讓你成長的平臺和機遇。

而對於安迪來講,遇到女魔頭時她的機會,而女魔頭親自給她面試的新聞主編寫的傳真,便是她的機遇。再次,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職業感和專業感。

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當安迪沒能在雷雨天幫女魔頭訂到機票而被罵時,她找到前輩哭訴。這位前輩非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恨直接地告訴她:你以爲你很委屈?女魔頭沒有錯,她只是做了自己的工作。

而女魔頭最常對安迪說的話就是,這是你的工作。

這就是職業感。

進入時尚工作,像安迪那樣穿着平底鞋,鬆垮的毛衣,就是不專業不職業的表現,也很難得到信任。

而當她在前輩指導下,換上一身chanel的時候,女魔頭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最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你想成爲怎樣的人,就要朝着那個方向努力。

除了安迪,作爲女配的首席助理的艾米麗,有點趾高氣昂,每天的生活中都圍繞着巴黎,可以看出,巴黎就是她的信仰,時尚就是她的全部。

爲了塞進高檔禮服,她可以幾天不喫飯,腿被撞斷,住進醫院,卻不得不在安迪離職之後,拄着柺杖繼續上班。

因爲感冒被主編冷落,她仍然堅持,努力,而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

那句話說得對: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玻璃心。

祝願每一個人,新的一年,順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