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观念总是很困难,在许多地方,是青少年们在包涵、谅解父母。”

这是如今许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孩子很不喜欢与我交流,在外面是个话痨,回来就变成了哑巴!”

“跟孩子对话,孩子一直敷衍,越来越没话说。”......

有些强硬的家长认为,孩子这样那样都是惯的。

到底什么原因让父母无法与孩子正常的沟通?

1

自以为是的专制教育方法!

在高铁上看到一对父子,父亲一直跟儿子讲成功学。

从马云、任正非讲到王健林,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

儿子开始在玩手机游戏,后来索性假装睡觉。

任何人都能看出来,孩子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但父亲仍然滔滔不绝。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个误区:

孩子是我生我养,一切全是我给的,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听我的话。

父母们经常会有这样无奈的时候:

明明给他都是最好的,对他充满期待。但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没办法改变他,甚至你越用力,他离你越远。

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明明都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教育界的金句“陪伴是最好的爱”。害得很多职业女性对孩子说对不起,甚至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

只有陪伴?远远不够!如果你的陪伴像监狱和牢笼,陪伴越多,孩子越差。

我们容易将陪伴错误地理解为守护和陪着。其实陪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用心和孩子交流。

交流的质量好,陪伴一小时胜过守护10小时。

通畅的交流与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有交流的关系是在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2

孩子信任你吗?

有个亲戚的孩子,初三的时候早恋,离家出走了。找回来以后,跟父母的关系到了冰点。

父母找我,委屈地说对女儿的教育尽心尽力,好话说尽。

我说你们的交流出了问题,她母亲睁大眼睛说:“怎么可能?我每天都跟她说,要好好学习,嘴皮都磨破了。”

可这不是交流,是单方面的说教。

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贴心的朋友一样: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纳

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大主角”意识太强,三观极正,永远一副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级的脸。

甚至一激动,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种近于诅咒的话都说得出来。

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他不认同你,你就没办法教育他。

而想获得孩子的认同,你首先要认同你的孩子。

讲认同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有一个困惑——他的想法那么幼稚,我也认同吗?

当然。

无论多离谱的想法,他愿意跟你讲,就是跟你亲,你唯一的选择是珍惜这种信任。

3

你是所谓的“大家长”吗?

孩子幼年时,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脆弱不堪,是撒娇,试探,更是他们独特的沟通方式。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次心理地震。

若父母不能做他们的后盾,他们就会慢慢关闭交流这扇门。

少时,你不想听他说“混账话”;

以后,可能就永远听不到他说真话了。

凡事都摆着一副大家长脸孔的人,最大的问题是永远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总觉得少说一句,孩子就变坏。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么奇怪,你越担心他学坏,他越学坏。

因为即使孩子,也讨厌永远被压抑、被定义。

经常有人谈论穷养富养的问题,其实原生家庭的好,不在于物质,而是平等与信任,是交流的顺畅与彼此的理解。

4

成功的教育是孩子

到了青春期还愿意和父母好好说话

当孩子终于鼓足勇气,向父母露出柔软的疼痛与脆弱的伤口,他们期待的不是被嘲讽、被教育,而是被理解、被认可。

一个做儿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13岁的女儿说:“我想自杀。”

他淡定地回答:

“活着确实辛苦。不过,青少年自杀是要上社会新闻的。

大家都会猜测我们虐待你,是狠心又愚蠢的狼妈虎爸。爸爸说不定连工作都得丢,毕竟我是老师。

唉,又没办法跟人解释,我只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他认真的可怜样儿把女儿逗笑了。

后来女儿说,觉得自己的父母很牛。她同桌也跟父母说过要自杀,父母发疯似地骂她,她妈边哭边打了她一个耳光。

他女儿现16岁,跟他无话不谈。

他很自豪,告诉我,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还愿意跟父母好好说话。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

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也懂教育。

5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压力大、脾气坏、不好沟通。

其实,正常情况下这些孩子的内心并不复杂,他们大部分的压力是来自繁重的课业负担、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老师们的谆谆叮嘱,还有青春期的正常情绪。

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就复杂多了,比如孩子未来的前程问题、自己的面子问题,以及生活压力等问题;

所以在思想上比孩子更容易焦虑,交流起来更容易犯急躁的毛病。

我们平常在跟孩子沟通时,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说话的语气:平静的交流,更容易被接受

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话。

很简单,家长在说任何事情时,哪怕憋着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语速不要太快。

要允许孩子反驳、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而不中途粗暴打断。当然,伤人的话更是不能脱口而出。

以平静的口气交流,同样的话语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反之说得再有理,孩子也会认为你是在教训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说话的禁忌: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时都很难再去处理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叛逆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

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在工作与生活这种难免遇到的不愉快,需要给这些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而不是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

这样会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这些性格,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冲动易怒。

他们甚至普遍没有安全感,甚至对亲情有种本能的排斥。那还如何与你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沟通的重要原则是信任和坦诚。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孩子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有时候表现的烦躁或许只是因为对自己失望;

而父母恨铁不成钢更多是加剧了孩子自责的成分。

哪家父母不希望孩子有个美好未来,哪家孩子不希望自己长本事为父母长脸。

既然大家目标一致,那么只要坦诚的交流,一定能够和谐的走过这“求学之路”。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