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肃侯虚心纳谏,能征善战,与魏、齐、楚、燕、韩、秦等列国君主展开殊死较量,在群雄逐鹿中渐渐崛起,魏国、齐国两大霸主相继沦落,在血与火的大战中,赵肃侯也为自己树立了两个死敌,一个是魏惠王魏罃,一个是齐威王田齐。赵肃侯的死讯传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惠王兴奋得手舞足蹈,立刻通知在前线与赵韩联军作战的将领,以鼓舞士气,同时策划一出“五国会葬”大戏,联合秦、楚、燕、齐四国,各派精锐之师万余人,气势汹汹前来参加葬礼,意欲乘机吞灭赵国。

赵肃侯赵语

在赵国历史上,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强力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腾跃而起,吞灭中山国,击溃北方游牧豪强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并修筑了蜿蜒起伏于阴山南麓群峰之中的“赵长城”。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开创千古伟业的战国枭雄,在公元前326年初登王位之际,却面临着虎狼环伺、风声鹤唳、时刻有倾覆之危的严峻考验!

那一年,赵雍的老爹、赵肃侯赵语轰然仆倒尘寰,天地暝灭,万众俯首,赵国山河更是动荡不安。

赵肃侯是赵国第五代君主,于公元前350年继位,在位期间,统率赵国雄师,东征西战,逐鹿杀伐,在硝烟弥漫的战国兼并战争中大展神威,被誉为“中兴之君”。关于赵肃侯的“战绩”,略窥《史记·赵世家》之记载:“肃侯元年,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二年,与魏惠王遇于阴晋。三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四年,朝天子。六年,攻齐,拔高唐。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十一年,秦孝公使商君伐魏,虏其将公子卬。赵伐魏。十二年,秦孝公卒,商君死。十五年,起寿陵……”

循着太史公的记载,简单梳理一下赵肃侯继位后的“流水账”——第一年,出兵夺取晋国端氏(今山西沁水端氏古镇),把晋君安置到屯留(今山西长治境内)居住;第二年,在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与魏惠王魏罃相会,以缓解与强邻魏国的紧张关系;第三年,其弟公子范(赵范)发动叛乱,袭击邯郸,图谋夺位,失败而死;第四年,前往朝拜周显王姬扁,君臣二人相谈甚欢;第六年,进攻齐国,占领齐邑高唐(今山东聊城);第七年,派遣公子赵刻攻取魏国首垣(今河南长垣东北),首垣原为卫国领地,后来被魏国占领;第十一年,秦国权臣商鞅讨伐魏国,俘虏魏国公子卬,夺取河西之地(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赵国也乘机伐魏,掠得部分土地;第十二年,秦孝公与商鞅皆去世;第十五年,赵肃侯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列国大战

公元前334年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勃发,肃侯游览大陵(今山西交城、文水一带),经过鹿门时,宰相大戊午上前勒住马缰,进谏说:“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他说,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时节,百姓一天不干活,就要百日饿肚皮,君王还是不要扰民啦!肃侯不以为忤,立刻下马认错道歉,并赏赐敢说真话的大戊午一百金。

赵肃侯虚心纳谏,能征善战,与魏、齐、楚、燕、韩、秦等列国君主展开殊死较量,在群雄逐鹿中渐渐崛起,魏国、齐国两大霸主相继沦落,在血与火的大战中,赵肃侯也为自己树立了两个死敌,一个是魏惠王魏罃,一个是齐威王田齐。

魏惠王是魏国第三任君主,有三大传奇著称于世:其一,问政于亚圣孟子,留下“五十步笑百步”之难堪。惠王向孟子诉苦,自称治国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可是国家人口却不见增多,百姓幸福指数也不见增长,究竟为什么呢?孟子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说,大王喜欢打仗,那就以打仗来比喻吧。当战鼓隆隆敲响,两军兵刃相搏,士兵纷纷丢盔卸甲逃跑,有人跑了一百步,有人跑了五十步,以逃跑五十步而耻笑逃跑一百步,该如何评说呢?其二,重用奸诈谋士庞涓,导致马陵惨败。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兵进攻韩国,被赶来支援的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击溃,史称“马陵之战”,庞涓长叹一声“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其三,拒绝任用商鞅,在与强秦竞争中落败,丧失河西之地。魏相公叔痤病危,举荐自家门客商鞅继任,惠王嗤之以鼻,公叔痤建议,既然不用他,就杀了吧,以免后患,惠王置之不理。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张榜招贤,于是入秦“应聘”,受到孝公重用,扶摇直上,成为名垂青史的改革家,他还率军伐魏,俘虏魏国公子卬,夺取河西地区,惠王恨恨地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魏惠王魏罃

与魏惠王的晦暗形象相比,齐威王的形象要光亮很多。一次,齐威王与魏惠王聊天,魏惠王吹嘘自己拥有许多“径寸之珠宝”,价值连城,齐威王却说自己拥有良将、良吏、贤臣,这才是国家的无价之宝啊!弄得魏惠王好不尴尬,拂袖而去。对于麾下群臣,齐威王则明察秋毫,去伪存真,奖优罚劣。即墨大夫勤奋敬业,功绩卓著,因为不肯行贿而饱受非议,威王下令予以重奖,“封之万家”;阿城大夫玩忽职守,治下一片凋敝,却依靠献媚行贿博得颂声飞扬,威王断然下令严惩,“烹阿大夫”,连同那群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马屁精一并烹杀。这两件事,为威王赢得了“圣明”之美名。

在与魏惠王、齐威王等诸侯大佬的博弈中,赵肃侯不断雄起,势压群伦;然而,此时的战国江湖,毕竟群雄并立,势在伯仲间,列国大佬对赵国也是虎视眈眈,彼此互相攻伐,此消彼长,呈现出“乱龙闹海”之姿态。公元前341年爆发的“马陵之战”,魏国被齐国击败,此后受到各国连番围攻,5月,齐国与宋国组成联军,乘胜追击,侵入魏国东部,包围平阳(今河南滑县南);9月,商鞅率秦军攻入魏国西部;10月,赵国大军攻入魏国北部——在各国群殴下,魏国跌下了盘踞了近百年的霸主之神坛。

霸主之位空虚,豪强跃跃欲试。公元前334年,不甘心沦落的魏惠王前往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拜会齐威王。这是一次颇有些尴尬的会晤。昔日霸主魏惠王连遭败绩,不得不放低身段,向强敌拱手致意;齐威王接连奏凯,难免倨傲之色,却也不敢过于嘚瑟,因为,他毕竟还无力独自称王。两大野心家寒暄之间,峰岭自出,意欲联手宰割天下。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订立同盟条约,互尊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此后,魏惠王把这一年改为“后元元年”,各国诸侯也纷纷效仿,“大王”“小王”叠现江湖,东周天子的权威日趋没落。

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犹如天空中骤然升起两轮炽烈烤人的大太阳,弄得天下骚动,列国沸腾,楚威王熊商闻讯大怒,率先派兵讨伐齐国,与齐军在泗水(今山东泗水)展开激战,楚军势焰大盛,进而围攻徐州,齐军接连败退。这边厢,战火嗤嗤燃烧;那边厢,赵军闻风而动。赵肃侯派兵包围魏国北部地区(今河南内黄县西),企图煞灭魏人的嚣张气焰,叵耐军队很不给力,连遭挫折,被迫退兵。赵肃侯万分气恼,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征发劳役,在两国边界漳水(漳河)与滏水(滏河)之间修筑长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古代赵长城之“南长城”。

公元前332年,齐、魏两强开始反扑,组建一支强大联军,大规模进攻赵国,赵军接连溃败,难以抵挡,赵肃侯下令掘开黄河大坝,放水淹灌联军,浊浪排山倒海,汹涌而来,两岸百姓死伤无数,联军也受到重创,被迫退兵。公元前327年,齐魏联军再次进攻赵国,双方在桑丘(今山东兖州西北)展开激战,赵军败绩,赵将韩举战死。第二年,即公元前326年,赵肃侯以牙还牙,与韩威侯联手,组成赵、韩联军,围攻魏国襄陵(今河南雎县),战况十分胶着,一直持续到次年,以魏军战胜赵韩联军而告终。

就在赵韩联军与魏军大战的袅袅硝烟里,病势垂危的赵肃侯陷入了弥留状态,随即撒手尘寰。他在位24年,意欲鲸吞天下,却是壮志难酬,眼看着赵韩联军与宿敌魏国激战,自己却被死神忽悠一下带走了。他死不瞑目。然而,宿命如此,为之奈何?14岁的太子赵雍涕泗横流,在托孤重臣肥义的鼎力扶持下继位登基,史称赵武灵王。

赵肃侯的死讯传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惠王兴奋得手舞足蹈,立刻通知在前线与赵韩联军作战的将领,以鼓舞士气,同时策划一出“五国会葬”大戏,联合秦、楚、燕、齐四国,各派精锐之师万余人,气势汹汹前来参加葬礼,意欲乘机吞灭赵国。一时间,赵国四周虎狼咆哮,风声鹤唳,覆亡之命运,似乎就在眼前。对这件事,《史记·赵世家》的记载是:“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赵武灵王

面对倾覆之危局,少年武灵王展示出了铁血天性,他在老臣肥义支持下,采取了五条果断措施:(一)宣布全国戒严,都城邯郸、以及太原郡、上党郡、代郡守军,一律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战斗。(二)命令参加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国边境,只许各国使者携带吊唁物品入境,由赵国边防当局直接送往邯郸。(三)联合韩国与宋国,使赵、韩、宋三国鼎立,形如一个“品”字,与秦、魏、楚、齐四国摆出对峙姿态,使之不敢轻举妄动。(四)重金贿赂越王无彊,促使他借机进攻楚国,楚越相斗日急,令楚君手忙脚乱,无暇参与攻赵。(五)重金贿赂楼烦王,鼓动他乘隙偷袭燕国与中山国。此举堪称“一石两鸟”之妙策。楼烦国位于今山西省娄烦县,由东胡、楼烦、林胡三个部落组成,实力强劲,骁勇善战。燕国虽然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实力却比较薄弱,燕易王闻听楼烦人来犯,担心遭到赵国与楼烦夹击,哪还有心思参与围攻赵国?中山国虽然难称强大,由于其领土嵌于燕赵之间,中山国王姬厝在齐人蛊惑下,经常从背后偷袭赵国都城,成为其“心腹之患”,此次恰逢赵国国葬,姬厝先生蠢蠢欲动,可是楼烦军队的连番攻击,弄得他心神不宁,只得调兵遣将“保家卫国”,再也不敢参与对赵国的围殴了。

赵武灵王这一番软硬兼施,很快收到奇效,楚国缩手,燕国收脚,中山吃瓜,剑拔弩张的局势骤然松弛下来,魏、秦、楚、燕、齐五国使者悄然进入邯郸,只见赵国朝野同仇敌忾,严阵以待,只得各自收敛起勃勃野心,按规矩参与赵肃侯的丧仪后,便匆匆离去。魏惠王的“五国会葬”计谋,至此宣告彻底破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