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轉移受災羣衆獻身——追記潛山縣湖田村支委、優秀共產黨員李江玲)

湖田山水悲泣,湖田村民慟哭。他們的村支委李江玲因轉移受災羣衆不幸在八字河罹難。

7月5日下午5時,在八字河畔,村民和李江玲生前同事們仍站在河岸邊,嗚咽流淚,不忍離去。12個小時之前,46歲的潛山縣龍潭鄉湖田村支委李江玲的遺體在這裏被打撈起。

7月17日,潛山縣委追授李江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村幹部山洪中轉移災民罹難 生前最後一句:我馬上到

“我馬上就到”

“我馬上就到。”這是李江玲生前留給羣衆的最後一句話。

7月4日晚,潛山縣龍潭鄉遭遇暴雨,湖田村位於天柱山後山、皖水上游,山洪鋪天蓋地襲來,電力設施被損壞,村莊陷入黑暗。

當晚10點23分,湖田村筏形組羣衆方新堂打通李江玲電話求助,說家中老人和其他4戶羣衆被洪水困住。“趕快轉移到地勢高的地方,我馬上就到!”李江玲在電話中說。

10點36分,龍潭鄉黨委書記鄭小結接到李江玲的電話。李江玲在電話裏做了短暫的彙報並告知他將前往筏形組轉移羣衆。

10點37分,湖田村黨支部副書記朱顯齊接到李江玲的電話。他們相互通報情況,約定前往筏形組匯合。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筏形組的村民和同事們卻沒有等到李江玲。

11點左右,大家撥打李江玲的手機,已顯示關機。隨後,大家開始沿八字河從上游開始尋找李江玲。

雨那麼大,夜那麼黑,河水那麼急,李江玲,你在哪裏啊?

“他走不了”

7月5日下午,八字河的洪水已經退去,記者看到橋基被掏空,橋兩端全部斷裂。橋頭橫着幾棵枯樹防止人們走近塌陷處,枯樹旁立着一個小小的雨棚,李江玲的遺體曾在這裏短暫停留過。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鐘左右,水退下去了,我們在這個橋下游50米處的淤泥裏發現了李江玲的車,車四輪朝天,他就在車裏。”龍潭鄉副鄉長王胡進哽咽着說,“我們二三十個人徒手挖,挖不出來,找來了吊車,把車挖出來了,李江玲坐在車上,還抱着方向盤。”

沒有人知道李江玲是怎樣在雨夜趕路,是怎樣經過八字河,是怎樣墜入洪流。

64歲的朱顯齊嗚咽着說不出話來,他和同事們仍無法接受李江玲已經離開的事實。

在湖田村村委會,文書張變玲拉開檔案櫃,對記者介紹:“最厚的這本是全村500多人的戶籍信息,每個人的身份證號、手機號,工作、地址都有,全是李江玲手抄的,他經常隨身帶着。這個薄的,是湖田村每個村民組的情況介紹,歷史、人口、黨員、經濟發展等等,也是李江玲手寫的。這個手填的一摞表,是湖田村的地名普查,湖田的山呀水呀學校呀,李江玲一個個跑一處一處問。”

說着說着,張變玲掩面哭起來:“湖田的山呀水呀全都是李江玲,他走不了。”

2008年,李江玲進入湖田村村委會,先後擔任村主任、黨支部書記,去年6月因爲身體原因等辭去了書記的職務,成爲村支委。十年來,他每天都是7點半第一個到村部,打掃衛生、燒開水,凡事都以身作則、親力親爲,先後獲得村、鄉、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的稱號。

修通第一條水泥路

張變玲始終記得2008年4月18日那一天,李江玲在村民的請求下辭去在電信公司的工作,競選村委會主任,他說:“我一定要給湖田修一條水泥路。”

2009年,在李江玲的多方奔走下,終於籌資48萬元修成了3.4公里的一條水泥路,這是湖田村第一條水泥路。

“那時候我們到鄉里去還要渡河,2010年,李江玲帶我們挖山,修通了到鄉鎮的土路;2011年他又籌資硬化了道路。”張變玲說,十年來李江玲四處爭取資金、項目,成功申報美麗鄉村示範點,實現了9個村民組270戶村民戶戶通水泥路。

交通極度不便的鑼鼓衝組是李江玲的心病,這個村民組只有十戶人家。去年6月30日,普降暴雨,湖田村水勢更急,鑼鼓衝組70多歲的程度和老人被困在山上,其房屋已被山洪沖毀,十分危急,李江玲接到求救後,帶着救援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援,連夜奮戰十幾個小時終於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

隨着道路的逐漸暢通,2011年,李江玲買了一輛小轎車,他的車就成了村委會甚至全村的免費公車,只要誰有急事,就一定會出現李江玲的小轎車。

“只要給他打電話,他就一定會來幫忙。前年夏天,我跟他說我房子要倒,他就開車拉着材料幫我架樑,給我加固房子。”新屋組村民李光來說。

而此時此刻,那輛載着他跑着項目、拉着村民辦事的小轎車仍斜在斷橋下。

村裏發展是第一位

“只要是村裏修路,李江玲都主動捐錢,200、500、1000元。”張變玲說,誰家有困難,李江玲都會伸出援手。2014年8月,村裏有個低保戶家的女兒不幸患白血病,李江玲不僅帶頭捐款,還起草倡議書,四處奔走,爲她募集捐款9萬多元。

李江玲對羣衆十分慷慨,自己家卻並不寬裕,家庭負擔很重。“十年來他一直贍養患有腦梗、生活無法自理的岳父,十年如一日撫養喪父的侄女。”李江玲的堂兄李學習說,李江玲的愛人是本村的,務農。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剛剛出嫁,小女兒還在讀高中。侄女在讀大學,岳父今年5月份剛剛去世,家裏很清貧,但他是村裏有口皆碑的好女婿、好丈夫。

“他一直說村裏發展是第一位,家庭是第二位,寧願苦着家裏也要把村子發展好。”朱顯齊說,也正是在他的這種無私帶動下,村民們纔會籌資修建了一條又一條路,村裏纔有了茶廠,林場纔開始有了收入,旅遊發展纔有了像模像樣的規劃。湖田村的集體收入實現了從零到5萬元,村莊從貧困村成爲國家級美麗鄉村。

朱顯齊指着村部大樓外,淚眼婆娑地對記者說:“如果沒有他,我們就沒有這個村部大樓,就沒有那個籃球場,就沒有那個廣場,就沒有你們來時走的路。他還有很多的想法等着實現,他還想讓全村人的生活好上加好。”

谷瑩 本文來源:安慶日報 責任編輯:谷瑩_NN65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