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稱,1月份流動性缺口超過2.5萬億元,央行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規模約8000億元,因此從量上來說其實不夠完全對沖資金缺口,預計央行還會採取逆回購、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等手段進行補充。第一財經瞭解到,受春節、繳稅、地方債發行、公開市場操作大額到期等因素影響,1月份流動性缺口較大,市場早已普遍形成了1月份降準的預期。

新年第一天,央行便送來了“大禮包”。

1月1日,央行宣佈將於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在公開市場續作和降準之間選擇了降準,意義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預料到,降準‘降息’的空間打開了。”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對第一財經表示。

與此同時,此次降準對剛剛站穩3000點、正在反彈中的A股而言,無疑打上了行情催化劑。

降準符合預期,滿足流動性需求

此次降準,在機構的普遍預期之中。

第一財經瞭解到,受春節、繳稅、地方債發行、公開市場操作大額到期等因素影響,1月份流動性缺口較大,市場早已普遍形成了1月份降準的預期。

“三個方面決定了此次降準的必要性。第一是前期頭寸有資金到期;第二專項債提前發行,流動性需要給予支持;第三春節臨近,是傳統的流動性緊張的時間點,因此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流動性釋放,是沒有什麼懸念的。”李慧勇說。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則對第一財經表示,降準的意義在於緩解銀行信貸投放過程中的流動性約束,釋放長期限、低成本的流動性。

同時,2018年以來,利率傳導不暢的問題突出,信貸利率下行面臨諸多梗阻,包括LPR(貸款市場利率報價)僅針對新增貸款、銀行負債端成本下行緩慢、地方隱性債務化解等。

上週央行宣佈存量貸款定價基準將掛鉤LPR,有助於起到“降息”的效果,而本次降準也有助於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進而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行。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稱,1月份流動性缺口超過2.5萬億元,央行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規模約8000億元,因此從量上來說其實不夠完全對沖資金缺口,預計央行還會採取逆回購、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等手段進行補充。

“央行通過適時降準加以對沖緩解並投放長線資金,第一,逆週期調控的指向意義更加明顯,有助於體現‘六穩’的要求;第二,釋放低成本流動性,有助於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途徑;第三,相比有期限的MLF操作,降準的優勢更明顯。”李慧勇進一步說。

股比債興奮

此次全面降準,市場對股債市場各自可能的表現,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期待2日股市的表現。”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此次降準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對股市將帶來利好,全面降準能穩固當前逐步企穩的宏觀經濟,對上市公司業績帶來提升。

“市場對這次降準落地還有多少沒有消化的,很難說。但是考慮到降準背後的政策意圖以及打開了部分貨幣寬鬆的空間,我認爲可能將成爲春季行情的助推器。”李慧勇則說。

上述私募人士分析,根據經驗,春季往往是市場做多的一個重要時間窗口,而這次降準無疑是行情的催化劑,將會進一步促進A股市場的反彈。

張繼強也稱,疊加此前中美商貿第一階段協議簽署,股市對降準新年“紅包”可能會更興奮,開門紅可期。

對於債市,華泰證券固收分析師張繼強認爲,本次降準在預期內,2019年底最後幾周債市表現強勁,流動性與配置力量都比較強,因此降準並不是強化型信息,對債市的影響可能不大。

“準備金工具的使用並不意味着大水漫灌,也不意味着債券上漲。事實上,債券市場的漲跌更多地與銀行間市場的質押回購融資成本關聯,降準不一定能壓低DR007(銀存間質押7日)。事實上,2019年9月16日降準實施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並沒有很寬鬆,主要也是這個原因。”張旭也對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