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農村老話“人到三十,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道理很多簡單,如果遇到困難就想着請求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幫忙,多數情況下,不但得不到這種人的幫助,還會招來他們的諷刺和嘲笑。

農村俗語“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摘要:農村老話“人到三十,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老話,是老輩人在長期的農事和生活實踐中總結的經驗,然後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表達出來。雖然,俗語老話帶有一定的時限性,是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總結出來的,所以其中一部分俗語,隨着時代變遷可能會不適宜新的社會環境,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多數還是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很有指導借鑑意義的,也流傳至今。就像這句農村俗語“人到三十,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它表達出了過去老輩人的一種生活態度,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俗語“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無論是過去和現在,多數人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一般都成家立業了,已經不再是單身狀態那種無憂無慮,自己一人喫飽萬事無憂的情況。當自己成家立業了,肩上也多了很多責任。

一、不等三事

盡孝之事等不得。一般來說,農村家庭會有兩三個兒女,當他們成家立業了,其父母也就60歲左右了,也是到了他們安度晚年的時候了。這時候,咱們當兒女的更多地要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事業之事等不得。三十歲是創業幹事的大好時候,沒有一個穩定的事業,養家餬口就比較困難,生活艱辛。尤其是家裏的男人,一家子喫飯生活問題,大部分靠男人支撐。

責任之事等不得。成家立業了,肩上的責任就多起來了。上有老小有小,都需要照顧,這也算人生旅程中的一種修煉吧。

農村俗語“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二、不求三人

不求看不起自己之人。道理很多簡單,如果遇到困難就想着請求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幫忙,多數情況下,不但得不到這種人的幫助,還會招來他們的諷刺和嘲笑。

不求好喫懶惰之人。好喫懶惰的人本身就需要別人幫助和救濟,向他們請求幫助一般也會無果而終,耽誤功夫。

不求不理解自己之人。不理解自己的人,一般不會爲你設身處地着想,也不知道你面對的困境情況。向他們尋求幫助,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既望他的什麼,一般也是得不到他的幫助。

農村俗語“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三、不悔三事

不後悔自己的身世。很多人喜歡抱怨自己的出生,覺得自己出生的家庭不好,跟着父母喫苦受累。這樣的想法很幼稚,也不現實,不管自己的出生咋樣,都應該感恩父母。所以,我們不應該後悔自己的身世,美好生活是要靠自己奮鬥出來的,如果父母給不了你好的生活,就只能自己奮鬥,而別一味抱怨。

不後悔自己的婚姻。好的婚姻狀態對於家庭和事業的穩定尤爲重要,尤其對於年輕夫妻來說,如果另一半願意陪着你同甘共苦,更加應該好好珍惜。既然當初結婚選擇了對方,無論今後遇到什麼情況,應該堅持初心,不後悔與對方相伴一生。

不後悔自己的工作。一般到了三十而立年齡,事業基本趨於穩定,更多地是做好長期堅持的打算,把事業一直幹下去,不要遇到挫折了就開始後悔當初選擇的工作。畢竟,當初的結婚和工作,都是謹慎決定的結果,所以貴在堅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和深耕就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農村俗語“不等三事,不求三人,不悔三事”,有道理嗎?

各位朋友,你認爲農村這句俗語有道理嗎?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