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纪委监委严格遵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抓统筹、抓创新、抓执行、抓安全、抓保障上下大力气,确保高质量完成好平台试点任务。

浙江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12388举报电话24小时“不打烊”。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平台建设

浙江省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息化工作五年规划为遵循,以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为路径,以平台部署应用方案为抓手,按照“四个全覆盖”要求和“方便举报、方便受理、方便办理、方便监督”设计理念,努力建成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内网与外网相补充、使用便捷与监督制衡相结合、业务规范与数据精准相统一的检举举报平台。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召开书记专题会议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并深入相关地市和乡镇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成立由省纪委常务副书记为召集人的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谋划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架构,协调解决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同时,明确市县乡镇纪委试点单位,全省上下步调一致,同步推进。聚焦三大试点任务,高质量推进平台建设

以提高效率为指向,完成分级录入扫描试点任务。建立工作周报制度,协调落实扫描仪等设备采购经费,确保工作覆盖到位、督导到位、保障到位,2019年9月完成了分级录入扫描试点任务。通过分级录入扫描,实现谁收谁扫,使举报信件流转速度更快捷,流转周期缩短10-14天,加快了信访举报件分类办理流转效率,增强了数据录入扫描的精准性,有效提高了检举举报办理质量。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完成处置子平台试点阶段性任务。平台按照“定期研究、倒排计划、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要求,充分结合浙江实际,梳理绘制业务流程图,明确市县两级试点。全省统一组织开发和部署,建设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全业务闭环、全流程办理、全系统覆盖的处置子平台。11月中旬完成主体功能开发并在省本级和两个试点地市纪委监委部署应用,年底前完成全省部署应用。

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推进基层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在充分吸收各地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统一业务需求,坚持上级指导和下级探索相结合,在业务功能基础上,完善权力清单、“四种形态”、廉政档案等日常监督的功能模块。坚持“总体有计划,每周有任务,每天有进展”,严格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整体进度计划,全力推进基层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11月中旬完成上级转办件和自收件的在线流转、反馈,与内网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并在试点地市部署应用,年底前完成全省部署应用。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平台建设中的痛点和难点

加强深度融合,破解业务与技术“两张皮”难题。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抽调案件监督管理室、审查调查室、监督检查室、案件审理室等部门业务骨干,由信访室和信息中心共同负责的需求调研组,信息中心深入参与业务需求梳理和调研,会同开发公司与业务部门研究具体需求,在一个月内理清了需求和流程,形成需求调研报告,有效解决了业务与技术“两张皮”问题。

狠抓终端和数据安全,破解效率与保密两难问题。进一步规范终端使用管理,加强系统开发运维人员管理,强化保密教育,签订保密承诺书,做到岗前审核把关,在岗日常监管,离岗严格审查。严格开发运维场所出入门禁、视频监控管理,开发运维电脑安装审计软件,实现操作全记录,行为全管控,过程全留痕。进一步加强数据保密管理,建立数据加密机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分开保管,分别授权。严格按照权限最小化的原则,通过防火墙策略、IP地址控制、堡垒机等技术手段限定系统使用人员和开发运维人员的系统使用范围和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平台数据安全。

拓展网络和终端配备,破解网络延伸覆盖问题。网络和内网终端是平台部署和建设的基础。目前,浙江省依托省电子政务内网,已实现省市县纪委监委机关、省级派驻机构内网网络全覆盖,并进一步延伸至来访接待场所和部分市级派驻机构,研究制定了省属高校、国企内网延伸方案。依托乡镇全覆盖的电子政务外网,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了纪检监察外网方案,建立纪检监察非密工作网,作为内网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实现网络全覆盖。

完善运维保障体系,破解经费不足问题。建立本地化运作的内网终端和系统开发运维团队,明确运维考核标准,规定运维管理职责,及时响应,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积极与发改、财政部门沟通对接,及时立项,同时对各级纪委监委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督促,为平台在浙江省的部署实施和开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本文刊载于2019年第24期《中国纪检监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