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则】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央军委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地。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文化属吴越文化,无锡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无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7年11月,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12日,“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无锡市排第18位,并且位列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十大城市之一。

【地理位置】无锡位于北纬31°07′至32°02′、东经119°31′至120°36′,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东南部,沪宁铁路中段。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滨太湖,西南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

【历史前言】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夏商无锡地属百越。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 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署,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民国23~26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

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

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

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市(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国函 2015 184号),同意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以原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的行政区域为梁溪区的行政区域;同意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以鸿山、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新吴区的行政区域,新吴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和风路28号。

目前无锡市下辖共5个区2个市、7个镇、41个街道。政府驻滨湖区新金匮路1号(无锡市民中心)。

【人口】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93.05万人,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出生人口49809人,出生率10.17‰;死亡人口39277人,死亡率8.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5.0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5.30万人,比上年增长0.3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8.03万人,比上年增长0.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0%。

【交通】无锡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现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2017年,全年完成客运量8799.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完成货运量17384.56万吨,比上年增长9.8%。港口吞吐量21366.83万吨,比上年增长13.6%。空港旅客吞吐量668.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

航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位于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由无锡、苏州以及江苏省共同投资建设 ,距无锡市区16公里,距苏州市区20公里。

航运:无锡依托长江、京杭大运河和太湖水系,拥有7条主要航道,航道总里程1656公里,已开通营业航运线221条。无锡的海洋客、货运输,主要经由上海港、张家港港、江阴港出海,无锡市有高速公路和国道和这些港口相连,距上海港165公里,距江阴港38公里,距张家港港43公里。江阴沿长江有42公里深水岸线,建有一批万吨级以上泊位,无锡(江阴)港口为对外开放港,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内河港口型国际集装箱中转站。江阴黄田港是长江出海口的主要换装港之一,也是连结苏北地区的主要渡口。

铁路:铁路无锡站现为华东地区仅有的三个客货特等站之一,无锡南站为货运特等站,经沪宁线和新长线可与全国铁路连网直通。沪汉蓉客运专线沪宁段——沪宁城际铁路已于201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无锡共有惠山站、无锡站、无锡新区站3个站点,成为“公交化”铁路快线上的“长三角人”;世界上标准最高、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京沪高速铁路也已于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无锡段设无锡东站,无锡正式进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已建成通车的宁杭城际铁路(无锡段设宜兴站,预留徐舍站)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沿江城际铁路、泰宜城际铁路等将为日后无锡及周边地区交通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

公路:无锡是沪宁线上的公路中枢,沪宁、沪宜高速公路通达上海市和南京市,京沪高速公路直达北京,宁杭高速公路直通杭州,沿江高速连接南京溧水和苏州太仓312、104国道穿过无锡。沪宜、锡沙、镇澄、澄张、澄鹿等公路干线通向苏、浙、皖。无锡公路总里程418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0.1公里/百平方公里,无锡已成为全国54个公路运输中心之一。

【教育】2017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22万人,在校生10.55万人,毕业生3.20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6万人,在校生0.72万人,毕业生0.19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6.6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146人,在校生1199人。全市共有幼儿园403所,比上年增加20所;在园幼儿19.07万人,比上年增加0.87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