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易科技訊 1月2日消息,據日本媒體報道,越來越多的中國老年人正通過使用微信和淘寶等手機應用來擁抱大科技。像許多中國人一樣,許暢(Xu Chang,音譯)每天都會瀏覽手機上的電商網站,在微信上與朋友聊天,使用高德地圖在北京的道路上穿行。

(原標題:From WeChat to Taobao, China's elderly are embracing big tech)

網易科技訊 1月2日消息,據日本媒體報道,越來越多的中國老年人正通過使用微信和淘寶等手機應用來擁抱大科技。在飛速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中國的老年人並沒有落後。

像許多中國人一樣,許暢(Xu Chang,音譯)每天都會瀏覽手機上的電商網站,在微信上與朋友聊天,使用高德地圖在北京的道路上穿行。當寒流來襲時,他就呆在家裏通過送餐應用點外賣。

但許暢並不是千禧一代,他是一名已經80歲的退休老人。五年前,許暢閱讀了一篇關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及其電子商務帝國的文章後,忍不住下載了阿里巴巴的淘寶應用。“我很好奇淘寶裏有什麼,”許暢回憶說。從那以後,他嘗試使用各種應用程序,現在智能手機上總共安裝了64個應用程序。

“手機應用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許暢說。“我也學到了很多新東西,”他指的是自己在淘寶上發現了各種產品,並在新聞聚合應用上讀到了各種故事,而在這裏發佈新聞的速度遠比過去的電視要更快。

這些應用程序不僅讓許暢的生活更加愉悅,還讓他能夠幫助別人。他說:“我的一些朋友年紀太大了,不能出去購物,所以我替他們在網上購物,把商品送到他們家裏。”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666億。快速的數字化轉型讓人們一度擔心很多老年人可能會無法適應新技術,可能會落伍。中國目前有超過四百萬個應用程序,但其中很少是專門爲老年人服務的。

然而有證據表明,中國的老年人並沒有被數字化所疏遠。相反,他們像許暢一樣,正在擁抱新技術。

家住長春的空巢老人唐豔杭(Tang Yanhang,音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和女兒住得離得很遠,唐豔杭曾經需要獨自一人拎着沉重的購物袋回家。但在2017年學會如何使用電子商務應用程序後,這位現年64歲的老人只在網上購物,等着快遞員把商品送到自己手中。“這真的很方便,”她說。

來自河南省的鐘培成(Zhong Peicheng,音譯)也可以利用微信和他的兒子們保持聯繫。59歲的鐘培成在家鄉治病,而他的兒子們在上千公里外的廣東建築行業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但是“他們每天都在微信上給我打電話,”鍾說。“我們可以在視頻中清楚地看到對方。”

根據騰訊去年1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在中國,約有6300萬55歲及以上的人使用微信。儘管這一數字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國老年人在微信月度活躍用戶中所佔的比例不到6%。騰訊在另一項研究中指出,2017年接受調查的800名中國老年人中,約有一半使用過微信支付或其他電子錢包。有過網上購物或網上問診經歷的老年人比例較低。

一些公司已經意識到“白髮經濟”的機遇,並專門爲老年人市場設計開發產品。阿里巴巴最近開始訓練其智能音箱,讓它能聽懂方言,從而使得老年人能夠使用家鄉話控制家電。《如何進行網上購物》等課程也進入了很多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在寧波,當地政府去年宣佈,到2021年,他們將幫助至少2萬名老年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

中國的老年人也熱衷於互相幫助。事實上,住在長春的唐豔杭就把學習變成了相互進行社交的機會。每當唐豔杭遇到技術上的問題時,她都會截屏,把照片上傳到網上,然後和其他退休人員進行交流。經過討論,問題通常都會得到解決。“如果我們不想落後,就必須不斷學習,”唐豔杭說。(辰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