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

2019正走向最后的尾声,第一批90后即将迎来自己的30岁。

从2014到2019,艾问也走过自己5年的创业之路。

创投5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们目睹了那些被使命驱动的创始人,试图改变世界本来的样子。然而大浪淘沙,高光与至暗时刻并存——那些短跑冠军总是昙花一现,唯有马拉松选手方能基业长青。

在这五年里,艾问也从最开始的高端人物访谈、记录时代人物,成长为通过传媒与资本两具引擎,为创始人提供多维度全周期的传播和金融服务的创始人办公室。

2019年12月,艾问创始人艾诚在全球创始人大会上发表了《给予所需,一路同行》的主旨演讲,她回顾了自己5年以来的创业感想。

以下为演讲全文:

01

我们正在经历怎样一个时代?

欢迎各位参加2019年全球创始人大会,我是艾诚,我是本次大会的发起人,也是艾问的创始人。

这个世界有一群人叫创始人。

在过去5年中,艾问对话了他们中的1885位,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成功、成事和成人,今天创始人大会,我想把自己在这五年来的所感所想做一个分享。

我们这些创始人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时代?

过去五年,无论是投资人、传播人还是创始人,无疑都经历了一个“快进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双创大潮下的产物。在2014年时,全国企业数量的还是1800万,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3442万,几乎是之前的两倍。

而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放缓却也正在成为常态。在哈佛读书的时候,我学会了一句话:不管你是一个多么渺小的人,你都要有全球化的思维。经历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如果要为中国经济找一个定语,我会说它“艰难但坚定”。但如果看看整个世界,你会发现别人家的情况其实更糟——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形求诸于内而意在外”,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好日子似乎难以为继;而欧元区在债务危机爆发10年之后依然没有恢复元气,经济始终处于持续震荡之中;日本则在“失去的20年”后,慢慢的在停滞中逐渐潜行。

而对于新兴经济体们,则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过去的五年曾经是全球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我记得艾问在2016年《艾问顶级人物》曾提出过一个中企出海的系列策划,那时无数企业都制定过宏大的出海计划,但到了2019年的今天,很多企业却纷纷削减自己的海外业务。

不过好在我们是中国的创始人,在双创政策的激励下,中国的民营企业依然有希望,但也依然很艰难,难在哪?难在融资。中国银行系统的资金,更多的还是投向了非民营的领域,这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甚至在小范围内,一些创始人也开始讨论:我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前方还有更广大的空间,更极致的产品需要创始人们去完成。

在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崛起,全球最好的新经济就在中美,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40.1%、18.7%、12.9%和9.7%。

中国新经济具有旺盛活力,跨界创新蓬勃发展。2018年,信息服务业一枝独秀,同比增速高达30.7%。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6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从子行业来看,移动游戏、网络购物约车平台、旅游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子行业增速达30%-50%。每个子行业都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创业领域的话语权迅速提升。

截至2018年底,中美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28%和48%。未来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

然而真正做好企业,做好产品,很不容易,是非经过不知难。中国经济正破6奔5,2019年1-3季度GDP增速6.4%、6.2%、6.0%,持续下滑,3季度创1992年GDP季度核算以来新低。2020需要GDP增速5.9%以上,方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艾问希望成为这些民营企业的“生意合伙人”,无论经济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专业化的传播和金融服务,帮助创始人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也是艾问存在的意义。

02

什么才是创始人的共同需求?

艾问在过去5年里对话了1885个人,我自己也身处其中,我是那第1886个。

我时常问自己,创始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有一位做共享汽车的创始人,他常年失眠,凌晨三四点起床夜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跑着跑着,也许创业的孤独就追不上我了;我也认识一位姑娘,曾经是一家大平台里赫赫有名的记者,现在自己创业,成了小乙方。她告诉我,现在她现在最大的爱好是找错别字,找的特别仔细,她觉得在找的过程中才能找回曾经丢失的自己;还有一位做线下零售的创始人,开了上百家店,她一个习惯叫扫店,就是去每家店里检查,扫到什么程度呢?从门店把手的高度到客户座椅的软硬她都管,她说这样扫店才能扫尽自己心中所有的瑕疵;另一位做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他原来是某个科技巨头的首席科学家,他说他现在每天都要告诉自己:我不再是科学家了,我就是一个商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要足够投入地创业,才能不辜负这匆匆流逝的时光;还有一位做智能停车的创始人,凌晨4:00给我打电话,说公司融不到钱,不知道自己对不对得起兄弟,对不对得起股东,对不对得起投资人。我说的这几个故事没有点名道姓,但是里面每个人都有真实的名字和复杂跌宕的创业生涯,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个真实的身份,叫创始人。

在我的第2本书《创业的常识》里,我曾经回答过人为什么要创业?我说幸运的人生有几次涅槃,有的是因为幸运,有的是命运中必然的安排,有的则是自找的偏执成长。我曾设想过无数种自己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方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长大却是通过一次不经意的创业。

怀着敬畏,怀着共情,同为创业者的艾问想要为时代创始人献上我们的绵薄之力,我们探索出了服务他们最好的方法论,有8个字:给予所需,善始善终。利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创始人究竟需要什么呢?通过问卷和走访,我们统计出下面这些数据:85%的创始人很直接的说需要钱,63%说需要合伙人,42%说最需要商业逻辑,23%说需要政策支持。而他们中100%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都需要被理解、被支持。

我们深深被这1885位可爱、勇敢,又孤独的一群人打动,于是艾问也撸起袖子上路了。但怎样才能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怎样才可以把利他的商业模式做的更好,我找到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好一点:比如把每个提纲写得再细致一点,每个传播做得更周到一点,每次登门拜访做得更深入一点,每个微笑让创始人感觉他被理解得更多一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就是为什么艾问希望成为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创始人办公室,我们希望给予所需,善始善终。我们的力量是绵薄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是强的,我们希望艾问传媒可以携手全球创始人传播服务联盟,希望艾问资本可以携手全球创始人金融联盟,共同服务时代创始人。每一个伟大都有勇敢的开始,我们可能并不完美,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出发。

这是一张我们还在用实践去打磨的产品逻辑图,代表着我们如何跟创始人发生链接。左面一列是艾问传媒的业务线,我是04年开始学习新闻,后来在北京大学学习国际传播,在哈佛大学学习公共政策,我所有的“习得”都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记录者,可以向这个世界讲好最真实的中国故事、中国创始人的故事。于是从2014年开始,我从美国回到中国,创立了艾问,以记录时代创始人作为自己专注的事业。我们通过与全球100多家媒体的合作,建立起今天这样一个传播联盟,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媒介平台代表,涵盖了包括华尔街日报、中国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内的中外媒体;我们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等方式,积累了多达30亿人次的影响力传播,用最真实客观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达中国新经济的正能量,发出中国创始人的声音。这些是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也是艾问的使命之一。

中间这一列是艾问资本团队的服务内容,从2014年创立到现在,艾问在成长过程中也接触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创始人,“访人+投人”模式也成了艾问的一个业务常态。截止到今年·,我们大概投了近十家公司,大屏幕上陈列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非常的荣幸能投中这些可以为世界带来影响和变革的公司。今天我要向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致敬,我们有幸成为他的股东;我也要向喜马拉雅致敬,让艾问可以成为这家最世界最大的音频平台的股东;我们还要向地平线科技的创始人余凯致敬,向影谱科技创始人姬晓晨致敬,他们都是艾问投资过的企业。在2018年12月,艾问团队曾经做过一个盘点:我们发现自己投资过的几乎每一家公司,今天都已经成长为各自细分赛道的前三甲,其中超过60%是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有幸能通过资本的链接,与这些创始人一路同行,因此今天我们也创立了全球创始人金融服务联盟,与100多家金融机构深入绑定,辅佐创始人进行投融资管 ;艾问希望通过“金媒双轮”,将金融和媒体打通,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逻辑,为我们的LP创造长期的价值回报。

最右边这一列是艾问的聚合平台,也就是我们的创始人榜单。这里我要感谢传播联盟、金融联盟的大力推荐和众多创始人的热情参与,在历时半年的评选当中,我们有幸发现了150位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最具领导力、最具创新力的创始人,以及上市公司领军人物和最佳新经济商业领袖。今天的艾问之所以可以发榜,可以表彰和致敬这些伟大的创始人,是因为我们身后有两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我们的金融联盟和传播联盟,谢谢你们!你们也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03

艾问五年:感谢相伴,一路同行

最后的环节,我再次想对这5年来与艾问一路同行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在我对话过的1885位创始人中,年级最小的是纸贵科技的创始人唐凌,他当时只有21岁;年纪最大的则是73岁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他们来自于全球200多个城市,覆盖超过10个国家,跨越了15个行业,其中有106家今天已经是上市公司。

我还记得艾问的第一期节目是2014年采访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那是我离开世界银行、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平台之后,第一次以创始人的身份开始独立访谈,我要感谢他当时接受了艾问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的邀请。

我也要感谢未来集市的创始人吴召国,我们一起完成了艾问历史上最长的一期访谈。他是一个80后的少年,从农村一路走来,带领着中国人数最多的基层创业者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最终将未来集市创建成中国社交电商的领头公司。

我同样要感谢董明珠,这是一位永远都不会犯错、永远都完美的“董小姐”,我曾经很尴尬的问她——格力的今天和董明珠有关,那么和董明珠是女性有关吗?她斩钉截铁的回答说:没有关系。在她的眼神的中,我看到一种超越女性的、只属于创始人的坚定与力量。

我还要要感谢陆克文先生,是他帮助艾问完成了“最南半球”的一次专访,我们在哈佛中国论坛对话期间,他从开口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始终坚持说中文,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老朋友。

我也要感谢张一鸣,或者这样说吧,我觉得张一鸣应该感谢艾问——他成为了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后,身价增长最多最快的一位创业者。1983年出生他,是所有创业青年的骄傲。我第一次见到他是2013年,那时他已经创业失败了4次,这次又有一个宏大的想法——想让每一个草根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头条。我不曾想象,这个少年真的一路走来,建立起这样一家750亿美金估值的新经济公司。

在今天的舞台上,我还要感谢航美传媒,让艾问在2017年2月第一次在全国机场上线;感谢中国教育电视台,让艾问可以覆盖到更多中国的高校和青年学生们;感谢小热点,让艾问接入了全国的高端餐厅;感谢喜马拉雅等音视频平台,使得中国创始人的声音得以在这个世界上传播;我也要感谢我们的投资机构,感谢你们不嫌弃中国的早期创业者,并伴随他们一路始终;感谢所有的银行合作伙伴,一起帮助早期和中后期的企业快速做大;感谢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纳斯达克、纽交所,每家中国企业的上市成功,都有他们的参与和智慧。

我也要感谢这五年一路走来的艾问用户,感谢程彦哲,他是艾问的最忠实读者之一,一直以来陪伴艾问,艾问创立至今的每篇文章他都会看,今天他也来到了现场,替我们的创始人大会加油;感谢李常宏,他从艾问忠实的听众已经成长为一名创业者,创办了《快慢英语》,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还要感谢超超,她从一名艾问的粉丝,最终成为了我们团队中的一员。

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创业创新的土壤,感谢变革中的生机勃勃给我们无数尝试可能的机会,感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是你们支持、鼓励、同行才给了我们创业创新的勇气。让我这个从黄山走出的平凡的女子,能够走到这个舞台上服务各位创始人们,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相信以人为本才可以预见未来,我们愿意奋力奔跑,与全球创始人通行。今天在座的是各行各业最优秀的创始人,我们在一起,不是为了竞争,我们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互相照顾,是互相给予所需,善始善终。今天分享的最后,我希望用一首诗致敬每一位创始人:

致那些离经叛道者——

那些格格不入的反叛分子,
那些惹是生非的家伙,
如同方孔里的圆钉一样是些异类,
总是异想天开。
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从不墨守成规。
你尽可以支持或反对他们,
可以赞美或中伤他们,
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局面,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
虽然有些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
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世界。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