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滄海》裏的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有點跌宕起伏的感覺,但最喜歡的還是谷笑兒,以事見人,人物的性格與故事的情節節節相扣,身爲東財神,谷笑兒的信條是:心中有錢,易爲金錢所駕馭,淪爲錢奴,心中無錢,則可以錢爲奴,駕馭天下之錢。《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最近讀過的《滄海》,作者鳳歌刻意營造了一個“諧”之道,萬法自然,皆爲利器。所以有特異功能的人總是在某一方面能夠突破傳統。然而,那個傳統畢竟是“傳”下來的“道統”,並沒有善惡,更沒有對錯,只是我們因襲的習慣,讓我們便恰如我們根深蒂固了多年或是幾輩子無法擺脫思維一樣。除了讚歎,再沒有其他言語。當然也有人不甘,想要尋根究底。談何容易!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如果,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能夠拋開這一切,讓自己靈悟的心靈徹底的敞開和通融,與自然,與生物,互爲補餘,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樣,只怕再奇異的事,也能淡定從容,處變不驚。這一點,在徐浩峯的《道士下山》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傳統的修真與武功,在書中不再忌莫若深,而是在大庭廣衆之下一片譁然。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最佩服鳳歌的想象力,每一種功夫,每一個情節,像是真的存在過一般,被描摹得嚴絲合縫,挑不出岔子來。可能是天生愚鈍的關係吧,最喜歡男子聰明到不行,女子機智到不行,於是喜歡谷縝,優秀的男孩子,卻像普通人一樣喜歡過於溫柔的小女生。愛裏面神乎其技的功夫,有些玄幻,卻也均有理可循。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滄海》中常常提到這樣一句話“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可是小說發展下去便戲劇性的發現,“天下無敵”並不需要八圖合一,而八圖合一,竟不得天下無敵。這看似是一個可笑的悖論,但是細想,卻覺得“非如此無以解釋”。正如我前文寫道,若能心思開闊,容自然與內心,放內心與萬物,自然就通融圓滿,無懈可擊。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張三丰最後得悟太極真諦時,正是發現了“萬法自然,無滯於物”的道理。所以太極的道理最後也可以簡單概括爲:圓圓不盡,生生不息。用《滄海》的語言就是“諧”,有“不諧者吾擊之”,這份氣概縱然磅礴,不過其道理卻也相通。道家重沖虛盈缺,佛家講身外無物。其實都是諧於自然,或是諧於自身。修行或修真,都是一個最終結果。體,念,悟,融,通。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也許,道釋畢竟離現實太遠,而實情是生活中常常充斥有許多不“諧”的聲音,總有許多煩心是任憑揮手也無法塗抹得去。久之,便以爲不諧便是生活的真諦,更爲了迎合不諧,而創造出一套行事的方法來,流毒於世人。在這樣的思想烙印下,諧與不諧,皆不過是隨波逐流的浪費光陰罷了。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只是生活還得繼續,看得透不等於看得破。在紅塵中打滾固然會讓自己心底蒙塵,但是也可以如同武俠小說家在書中常常描寫過的一句:“守得靈臺最後一絲清明”,便也能苦中作樂。就爲那一句話,就爲那過去的想法,就爲那漸行漸遠的回憶人生,就爲那淡薄飄忽的塵世,就爲那諧與不諧的混淆瞬間。就爲那一個笑臉,一滴熱淚,一壺濁酒,一分明月,一段情愁。

《滄海》:鳳歌,八圖合一,天下無敵,夜觀滄海,縹緲無極

《滄海》裏的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有點跌宕起伏的感覺,但最喜歡的還是谷笑兒,以事見人,人物的性格與故事的情節節節相扣,身爲東財神,谷笑兒的信條是:心中有錢,易爲金錢所駕馭,淪爲錢奴,心中無錢,則可以錢爲奴,駕馭天下之錢。樂觀豁達的胸懷遠遠是谷笑兒化險爲夷的法寶。“睿智、不羈、獨闢蹊徑。蓋富有閱歷、慣嘗悲喜的是老翁,卻偏生是個月白長衫、清雋不凡的少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