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之后,仿照历朝历代的制度,设立了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侍卫和干清门侍卫等职务,其中以内廷侍卫(即我们熟知的大内侍卫)待遇最高。这些人都是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充任,他们不仅待遇优厚,还有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恩赏,主要是他们陪伴帝王左右,不仅升迁容易,而且也能够知道许多清代皇宫中不为人知的秘辛。

富察·建功的祖上就是清代镶蓝旗人,曾将担任慈禧身边的大内侍卫,晚年时的富察·建功特意写了本《晚清侍卫追忆录》,在书中追忆了太姥爷和大姥爷作为晚清侍卫在宫廷工作时的所见所闻。在这本书中详细描述了慈禧下葬全过程,并揭露了其中不为人知的五个小细节。

清末大内侍卫,晚年写本追忆录,揭秘慈禧葬礼五个不为人知的细节

1908年11月15日光绪驾崩仅一天之后,慈禧就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74岁。慈禧病逝之后,清廷为了帮慈禧办好葬礼,准备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追忆录的记载,内务府为了准备慈禧葬礼上的纸人,召集了当时京城的扎纸匠在东华门外板桥一代,为慈禧扎制纸人。令人意外的是,他们扎制的都是八国联军样式的洋人纸兵。

慈禧生前受尽洋人侮辱,当初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更是被吓得连夜西逃,所以在慈禧死后,为了狠狠的出口气,内务府特意命人扎制这些洋人纸兵烧给慈禧,让他们为慈禧干活。

清末大内侍卫,晚年写本追忆录,揭秘慈禧葬礼五个不为人知的细节

慈禧出殡时,无数京城百姓都赶去看热闹,为了维持秩序,内务府安排了大量兵力。除此之外,在出殡队伍的最后,内务府特意安排了一个身穿血红大衣,手持大刀的刽子手,作用了也是为了震慑围观百姓。除此之外,慈禧葬礼上的乐队也与众不同,当时隆裕太后认为使用清朝宫廷乐队不妥,经过大臣商议之后,慈禧出殡时的乐队,改用了袁世凯的军乐队。

而在慈禧的葬礼的奉安大典上面,隆裕太后手捧宝瓶,这个宝瓶用一个红绸子包裹,里面装的是慈禧生前最爱的吃食。

清末大内侍卫,晚年写本追忆录,揭秘慈禧葬礼五个不为人知的细节

慈禧下葬时最后封闭地宫石门的是摄政大臣载沣,而关石门也是有技巧的,在封闭石门的时候,不能完全关住,要留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工匠手持长钩,将石球够到石槽中,这样彻底关住石门,慈禧的葬礼才算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