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不是一般的“南”。而2020年呢?難道會是“南上加南”?

經常被外界認爲熱衷於“寒冬論”的虎嗅作者們,對於2020年的新年展望,卻給出了一份完全不同的答卷。

即使在經濟增速放緩、行業普遍蕭條的時期,仍然有大大小小的機會正在不斷湧現——有些在社區電商、有些在文娛內容、有些在五環外、有些在5G裏。

如何準確抓住那些機會,讓自己的2020擺脫“喪衰南”的基調? 本文集合了虎嗅18位優秀作者的腦力精華,爲你帶來2020年最新的年度展望。 他們分別是:

智本社 (2019年度作者) 、伯通 (虎嗅首席評論員) 、蛋解創業 (2019年度作者) 、判官 (2017&2019年度作者) 、付一夫 (2019年度作者) 、人神共奮 (2019年度作者) 、八點健聞 (2019年度作者) 、幾何小姐姐 (2019年度作者) 、蟲二 (2016年度作者) 、新聞實驗室方可成、王新宇、楊陽、北方公園NorthPark、華映資本、衣公子的劍、深響韓依民、王雲輝、老解

在這風口將停的一年,讓他們帶你走一條穿越週期的路。

2019虎嗅年度作者:智本社

2019年底,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及“保六”之爭,反映了中國經濟兩大主題: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

2020年,這兩大主題將延續、深化及相互糾纏。 中國經濟的週期性下行疊加中美貿易第二階段的博弈,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結構性改革。

保增長還是促改革?強刺激還是促改革?擴大開放還是深化改革?

這些問題越來越明朗,當改革的資源紅利耗盡,新的增長只能依靠改革;當信心被強刺激打擊,新的信心只能依靠改革;當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新的競爭力依然來自改革。

貿易戰的本質是改革戰,是秩序重構戰。以結構性改革應戰貿易戰,在貿易戰中深化結構性改革,抓住機會窗口期參與國際貿易秩序重構, 中國可能將迎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2020,做好自己。

虎嗅首席評論員:伯通

如果看完2018~2019這兩年的中美脫鉤動態,無論持任何政見的人,都應當明確這個認識:“中國模式”不僅不會被人類社會淘汰,更是爲數不多的久經考驗、變量更迭後依然極其有效和極具競爭力的治理模式。趙本山1999年春晚上的那句“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更好”,及之前的那一系列排比句,到20年後也絲毫沒有過時。

當然,這裏的“中國模式”是一整套複雜的模型架構,其中的要素也互爲牽扯,必須全盤啓用和接受。有些人總希望在受用“中國模式”的一部分特徵時,還打算因個人喜好去改變另外一些特徵,這就是並不明智,甚至有些幼稚的想法了。因爲那會導致整體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先不說可行性幾乎爲零。

如果一定要說在不確定性中找尋確定性,那這就是最大的確定性;如果說在複雜對立的見解中找出一個共同的底線,那這就是所有討論的最大共同底線。在此之上,無論光譜哪一端的聲音,纔有值得討論的必要。

只要外星生命還沒發現,宗教經文中那些神蹟依然只是傳說,那中國模式這個定律就一定有效。

至於還在妄圖改變或癡心期待中國模式出bug的那些人,不如先改變自己肉體和精神的座標系。

這些話肯定有人不愛聽,有人不同意,我也不打算在這裏給出更詳細的邏輯鏈和論據,以上。

2019虎嗅年度作者:蛋解創業創始人 蛋蛋

寒冬、直播和韭菜,是2019年創業中最熱的關鍵詞。

這一年,那些繼續無現金流擴張和融資的企業,終究在年底迎來了大裁員,獨角獸們暴斃;

這一年,那些堅持007的曝光在各種短視頻平臺搞直播的人,終究逆襲成爲賣貨一哥一姐;

這一年,那些天天做夢0成本創業副業發財致富的人,終究是一茬一茬的被收割,擋都擋不住。

這一年,我們蟄伏在各個新消費的行業和品牌,甚至是門店裏做調研,數客流量,數sku,算房租,算成本,發現,從現金流和利潤角度去看,真正賺錢的生意不多。

賠的,都是那些跟在莊家屁股後頭,搞副業、賣創意的初階創業者,他們精明算計,但喜歡低投入高回報,是莊家收割的最佳標靶。

賺的,分兩類,一類是莊家,是規則、品牌、潮流、網紅、節奏、套路的創造者;另一類,就是懂用戶、精產品、會算賬、肯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愛學習和成長的普通創業者。

賠的是智商,賺的是理性。

2020年,在新增放緩、深耕存量的大創業背景下,創業者聚集的平臺,比如媒體、培訓、服務等,也要開始在意用戶的復購了,創業者服務也終將成爲一門真正的生意而不僅僅是洗流量。

祝2020年,誠信有底線的人,能收穫更多的認可與回報。

2017&2019虎嗅年度作者:判官

站在2010年代的結尾,看到經濟和各個產業哀鴻遍野,我思考的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哪些行業和企業,具備穿越週期、風中屹立的能力。

2019年我開始關注電商領域,因爲這是一個爲數不多的、個人可以有機會獲取收益的行業;2020年我重點關注的仍然是這個領域,並認爲 在阿里系、京東、拼多多之外,將有社交電商和新零售領域的混合型電商 (線上+線下,零售批發+供應鏈) 的機會湧現

以直播帶貨爲代表的電商新趨勢,是微商之後的又一撥社會化、去中心化的商品流通形式迭代。直播帶貨和拼多多將低線人羣納入電商服務範圍的同時,也對商品供應鏈和分銷流通領域進行了一次重構。

在這個過程中,無數人通過買賣低價商品,實現了低成本生存和個體化謀生的需求。全民皆兵,社會化、去中心化電商,是今後電商發展的趨勢,也是電商佔國內商業總零售份額進一步擴大的必然結果。2020年代即將開始,許多傳統電商看不懂的企業和玩法已經出現。

總之,經濟蕭條的年代,一切有利於降低個人生活成本、提高個人收入水平的商業模式,都有巨大的紅利。

2019虎嗅年度作者:付一夫

作爲一名經濟研究愛好者,我在2019年關注過大消費板塊,探究過下沉市場,考察過人口結構,點評過區域和產業,不過我最爲關心的話題,始終都是東北老家的經濟狀況。

曾幾何時,東北地區享有“共和國長子”的美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扮演着重要經濟增長極的角色。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在中國經濟版圖中高高在上的地位卻逐漸讓位於長三角、珠三角等更具活力的城市帶。而近些年的經濟增長乏力,更是牽動着無數關心東北的人們的心。

關於東北經濟陷入困境背後的原因,被討論得最多的莫過於營商環境不佳,其根源又在於東北經濟發展路徑的固化,“投資不過山海關”幾乎成爲了業內共識。

不過讓我欣喜的是,很多好事已經在發生。

自2018年起,東北三省便着力推出一系列舉措,以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2019年7月,馬雲大手筆投資東北,並強調“投資必須要過山海關”;而馬化騰、許家印等知名企業家都紛紛開啓了東北掘金之旅,無異於給所有的民營企業家們打了一針強心劑。國家發改委主持編寫的一份研究報告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獲得投資能力有所提升”……沉默已久的東北大地,而今正在重煥生機。

客觀地講, 雖然這些跡象並不足以說明東北營商環境問題已得到根本性解決,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相信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經濟在東北的廣闊天地中翩翩起舞;而隨着東北種種發展頑疾的逐步根治,其振興之夢也將不再遙遠。

我滿懷深情地期待着。

2019虎嗅年度作者:人神共奮

中國證券二級市場一向被人看成一個“賭場”,你拿了錢去創業賠掉了,朋友會鼓勵你“從頭再來”;可你拿錢去炒股賠掉了,朋友只會勸你“回頭是岸”。

究其原因,退市通道不暢,垃圾股估值過高,炒題材“割韭菜”盛行,而藍籌股估值偏低,導致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喪失,大量企業上市只爲套現跑路。

這些A股從開立以來就存在的“頑症”,卻隨着近年外資進場比例不斷上升,而發生了神奇的逆轉。2017年以來的“白馬行情”,在經歷了2018年的超級大熊市後,2019年下半年達到了一個小高峯,白酒、醫藥、科技三架馬車,估值普遍到了歷史PE的上沿,價值藍籌十幾年來的低估,三年就追平了。

這就形成了2020年最大的疑問,白馬還能漲嗎?會不會風格輪動到小盤股甚至垃圾股?

答案就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MSCI年內三次擴容收關,外資被動配置A股告一段落,市場起初普遍預測外資將停止流入,但實際上,12月,滬深股通的通道,外資每天仍然在“買買買”,大家這才明白,人家是“真愛粉”,真心看好中國的A股。

還有美國聯邦僱員和軍人的退休投資基金,頂着美國國內“資敵賣國”的巨大輿論壓力,堅持配置中國的A股,除了確實有價值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理由呢?

市場的風格永遠由增量資金的偏好決定,A股歷史上的增量資金一般都是被大牛市吸引過來的小散戶,喜歡追漲殺跌,所以風格也偏向小盤股、低價股、垃圾股;當增量資金變成追求穩健價值的外資時, 白馬風格只要不被“極致化”,就仍然是未來二級市場的主要機會。

2019虎嗅年度作者:八點健聞

2019年,中國醫藥界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畫面,是在11月的醫保目錄談判中,國家醫保局談判專家與某藥企代表反覆砍價,直到小數點後兩位,此爲“靈魂砍價”。

2019年,圈內最流行的一個名詞也是最生澀的一個術語——DRGs。

這是一套疾病診療的分組機制,形形色色的住院病例被歸入成千上萬種“病組”,醫保據此向醫院付費,一個病組一口價。

靈魂砍價的一邊是藥企,一邊是醫保局。DRGs的這頭連着醫院,那頭也連着醫保局。同一個醫保局,在兩場牌局上,面對兩個“對手”。

藥企和醫院都想多要錢,只有醫保局想少付錢。

在第一場牌局中,虛高了三十年的中國藥價轟然滑落。在第二場牌局中,醫院與醫保的交手纔剛開始。比起藥企,中國的兩萬家公立醫院和數百萬名醫生是更強大的博弈方,從醫保獲得的收入構成他們主要的效益和報酬,影響他們的行爲取向,並最終決定億萬中國病人的醫療服務。

在2018年之前,作爲供給方的藥企和醫院極其強勢,它們之間有意無意的聯盟,一度形成一個醫藥服務的賣方市場。2018年之後,國家醫保局成立,“單一支付人”從此崛起。它的威力於2018年初顯,在2019年爆發——這一次,全國人民都看到了。

在技術層面,藥價談判與DRGs均是一套長效談判機制。在醫改層面,二者都被視爲實現中國“價值醫療”的政策利器。

所謂價值醫療,即同時實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與更經濟合理的價格。價值醫療之上,是更抽象、更具普世道德的健康中國戰略。這一戰略要在2030年初步達成,人的健康是其終極目標。

我們看到,在抽象至善的戰略層面,是價值醫療與健康中國戰略的理想感召;在高聳入雲的理想的天空之下,諸如藥價談判、DRGs這樣的具象政策,形成崎嶇曲折卻也真切堅實的大地。

自1998年末中國啓動全民醫保改革以來,廿年倏忽而逝。我們向來不乏理想的描畫,亦不缺道德的感召,卻長期怠於如DRGs這般的實操框架的執着構建,畏於“靈魂砍價”這般的對利益的勇敢主張。

因此,相比世界各國基本醫療體系的建立,中國的醫改一度耗時太久,而收效太少。

所幸,2019年,我們正在發生變化——更大、更快的變化,觸及靈魂的變化。

站在2020年的開頭, 可以預見新的一年裏,醫保與醫院、醫藥的雙線作戰將更趨激烈。

不用怕——越激烈越好。

2019虎嗅年度作者:幾何小姐姐

2019年唯一沒變的就是變化。作爲一個關注職場和科技互聯網的博主,我所在的行業,企業架構和業務調整變多,員工離職和求職變多。 供需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

對於企業來說,更傾向於找到那些能夠幫助解決關鍵問題,職業技能多元且學習能力強的跨界人才。而大廠員工出來後,常感到劇烈的不適,因爲他們新換的中小型企業,感受上似乎不如之前巨頭公司那樣完善和規範。

雙方常常在這一年裏再一次分道揚鑣,僱主覺得員工只是“大螺絲釘”,有存在感但性價比不高,員工覺得僱主“風雨飄搖”,給不了安全感。降薪求職和高薪招不到人並行存在。個體和組織一樣,都正在變化中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

變化是有陣痛的,但我們有理由堅信2020年一定是更好的一年。因爲喧譁過後,企業會迴歸商業本質,腳踏實地,提供真正長期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實實在在的提升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品質;個體也將立足行業,審視內心,長遠規劃,漸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在積蓄力量。2020年,願每一個努力的人和每一家努力的企業,前路有光,有夢想。

2016虎嗅年度作者:蟲二

新一年中,人和生意仍然是最重要的兩個話題。

最近看到35歲大廠程序員改行送外賣的消息,很感慨。

據說網絡上95%的招聘信息都要求35歲以下,唯一例外也就是會計等相對依賴經驗的工作,市場稍有風吹草動,老員工總是首批“優化對象”,互聯網只是發明了全新提法,有的號召擁抱變化,有的送上老白兔的綽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一個主題,各自表述。

35歲以後的互聯網人到哪裏去,我覺得美團外賣、順豐快遞、滴滴司機不應該是唯一出路,瑞幸、喜茶開出再多的店面也消化不了, 還是希望看到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沒門檻的生意會過得好嗎?

從過去的黃太吉到今天的瑞幸,這種生意的存在感一向很高。

基本邏輯是剛需或高頻,有新客,有會員體系,有重複消費,可以向相鄰品類複製,形成自循環,從喜茶到瑞幸都是如此。

壁壘既高又低,高的是融資門檻,低的是技術門檻,有能力的看不上,沒錢的又進不來。 商業模式就是大量融資,大規模擴張,有着不可遏止的現金流飢渴症。

這個套路未來的經濟前景如何?很期待市場給出答案。

虎嗅作者: 新聞實驗室(newslab)發起人 方可成

方可成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2019年年底,HBO出品的美劇《硅谷》正式完結。在解釋爲什麼不再繼續拍攝這部人氣極高的劇集時,主創說:當這部劇在2014年首播時,它還只是一部以取笑硅谷文化爲主旨的輕喜劇;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五六年來科技行業和政治社會深度纏繞,科技巨頭醜聞纏身,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部劇越拍越沉重,越拍越鍼砭現實,到最後一季時以扎克伯格接受國會聽證質詢式的場景開頭,已經很難再輕盈地嬉笑怒罵,是時候畫上句號了。

無獨有偶,HBO出品的另一部喜劇《Veep》也是在今年完結,而完結的主要理由幾乎和《硅谷》完全一致。這部美國政治喜劇於2012年開播,在經歷了2016年的現實政治大戲之後,在一個幾乎每天都在製造荒誕的總統治下,已經不再可能成爲單純的輕喜劇。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似乎在後半段突然急轉直下,讓喜劇都成爲難以承受之輕。在一個新的十年到來之際,我們是否能期待歷史的折線圖調轉方向,重新向上?

在我看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正需要回到《硅谷》和《Veep》這兩部劇的主題。

我們能否擁有更加以人爲中心 (而非以資本爲中心) 的科技?能否擁有以愛與關懷爲核心 (而非以恨和分裂爲核心) 的政治? 在新十年提供的時間節點面前,我們迫切需要在這兩方面思考和行動。

虎嗅作者:王新宇

江湖夜雨風,2020年房產互聯網江湖步入第26年,未來會好嗎?我並不樂觀,變革還在加劇,但似乎大家都在沉浸在渠道分銷的思辨中,這是一種囚徒困境:在做出完全看似利己的選擇之後,對於行業未必是好事兒,畢竟埋頭的鴕鳥看不到更遠,畢竟除了渠道,這個行業還有很多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改變的,但竟然無人問津。

與主流互聯網科技圈的發聲,這個圈子很閉塞,年底的年會上一些大咖的互聯網技術觀點似乎還停留在五六年前,平淡無奇,但又有着期盼做中國最大體量估值的互聯網平臺的雄心,蛋糕畢竟太大了。

2020年,會是房產互聯網資本熱門的一年,而近期CEO經常往美國跑的某明星平臺,因爲盛傳與股東的對賭,應該在爲上市做着忙碌的準備?雖然業內對它的爭議很大,認爲它壟斷、霸道,但在互聯網領域的認知上,這個行業還需要深度補鈣。

2020將會是多邊交易PMLS平臺發展的一年,易居房友面向小微中介打造“聯盟圈”,這是他們擅長的,58同城安居客聯合同策、世聯行,在技術、資源、用戶、服務、工具核心上,可以看到大家都在割據和提供彈藥,這個行業是三足鼎立的狀態,從互聯網規律上,行業競爭纔剛剛拉開大幕。

2020年,該上市的始終要上市,未來幾年,傳統中介的觀望心會加劇,歷來這個行業是現實爲主,誰更有利益必然就是平臺的主力軍,但如果平臺拔鵝毛過量,飛到其他枝頭也別大驚小怪,對於房產業內,這是一潭死水,底層架構,公司組織治理毫無創新的行業,一絲一毫都沒有進步,所以互聯網圈看到的只是包裝出來的假象,底層結構和商業模式邏輯無法自圓,那麼故事能講到多久就不好預測了。

江湖依舊,物是人非,2020年又是輪迴的其中一年。

虎嗅作者:楊陽

1.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註定不會輕鬆

馬上就要過去的2019年,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更像是一次高中會考,畢竟在這個階段絕大多數廠商考慮的都是“如何造出來”這個第一階段的話題,即便幾乎所有的新興力量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技術門檻並不高的新能源車型,SOP (Start Of Production,進入量產) 也成爲了一道難以翻越的大山,在這山腳下已經擺滿了花圈,來紀念那些個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劃掉) 花光預算的玩家們……

從某種意義上說,造車這場馬拉松比賽,對於那些先天不足的選手們來說,能夠早早退出而及時止損是幸福的,畢竟沒有把投資人們拖入一個更深的泥潭中,放下過去重新來過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於已經在2019年完成了量產上市的新勢力玩家也不用高興得太早,通過會考的唯一價值是能夠拿到高考的准考證, 即將到來的2020年纔是大決戰的開始,“造出來”已經成爲過去,“賣出去”纔能有將來。

按照國家各部門的前期規劃,2020年將會是補貼完全退坡的一年,在過去的五年中還能夠憑藉國家補貼降低車輛總價的新能源汽車,就要在價格上以裸奔的姿態直面傳統燃油車的對比和競爭。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一點,合資車企和傳統自主品牌瘋狂反撲的內外夾擊纔是新勢力們馬上要面對的最大困難:國家和地方補貼雖然讓新能源汽車行業搶在國際大環境下蓬勃發展了五年,但這也是投入巨資試錯和培養用戶的五年,面對日趨成熟且理性的市場,不僅國內傳統自主品牌已經從小步慢走到小步快跑再到大舉進入,合資車廠也已經在2019年初露猙獰,BBA中的兩家 (奔馳和奧迪) 都已經在年末發佈了卡位產品EQC和Q2L e-Tron,剩下的寶馬也會在2020年初的CES上發佈全新i3, 這都表明着傳統勢力已經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覬覦已久,就等一個合適的發力點了。

更加不能輕視的是特斯拉,其位於上海臨港的中國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3的下線時間,也剛好在2020年初,相信這對所有的造車新勢力都會是更加赤裸裸地威脅。更加絕妙的是,坊間還出現了國產Model3將會降價20%的傳言,也就在這個傳言剛剛被擴散後的幾天,小鵬乾淨利落的宣佈將原本27萬起價的P7再增加一個24萬的版本,如果再結合上12月28日所發佈的單電機板蔚來ES6新車型,可以說,特斯拉如國產化的蝴蝶效應已經初步形成, 新勢力們已經擺出了所能夠迎戰的最好姿勢,剩下的,就只有交給市場來決定了。

2. 2020年的智能電視行業,關鍵字是“下沉”

2019年結束的前幾天,傳來一個比較特別的消息:小米電視試圖衝擊全年1000萬臺銷量,而且看小米官方的口風,這次衝擊很有可能成功,否則也不至於這麼大費周章。不過,不管這次衝擊是不是能夠成功,另一件事情卻具有足夠的里程碑意義:小米作爲一個從事電視行業僅6年的民營企業,沒有自己的產線也沒有自己的屏廠,甚至都沒有電視行業曾經引以爲傲的線下渠道,卻生生從傳統彩電業五強手裏搶下了“全國銷量第一”的這把交椅。

對於小米爲什麼能夠拿第一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專門撰文分析,粗淺看來有幾個成立的結論:第一口碑足夠好,第二渠道完整,第三價格有優勢,這基本就是打造爆品的標準方法論:客戶知道,客戶買得到,客戶買得起;看起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片兒湯話,但小米就是生生做成了……今天審視小米成功經驗的價值在於爲新的一年做準備,畢竟沒有一家傳統廠商願意繼續繼續喪失市場份額吧。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能夠將標準方法論執行下去需要一個前置條件,就是對於市場和用戶的理解足夠充分, 從我們的角度,把市場和用戶變化,總結爲“下沉”兩個字。

首先,行業在”下沉“。經過以樂視爲首的一干互聯網野蠻人的侵蝕,今天的電視市場早已和6年以前不可同日而語,高客單價和高毛利已經是過眼雲煙,繼續期望利用之前投資的線下渠道低成本獲客已經沒有機會,即便是曾經專門用來獲取高毛利的大尺寸電視現在也已經成爲走量的機型,一味要求高毛利已經沒有出路,三星電視敗走就是明證。

其次,價位段在“下沉”。隨着液晶面板產線以及產能的過度供給,相比較6年前,液晶面板的價格可以說是跌跌不休,先不講一直作爲各家促銷/出貨利器的32寸電視已經從曾經的999跌到最低699,就連70寸這種歷史上的大尺寸也早就和大幾千的價格段說再見了,這裏面有供應鏈因素,但更不可忽視的是互聯網野蠻人們的貢獻。他們在整個行業歷史上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已經儘可能的把大尺寸電視價格打了下來,而且已經爲廣大消費者所認同。

最後,用戶在“下沉”。前些年大中型城市還是互聯網品牌電視的主要競爭市場,畢竟佔了一個線上宣傳和交付成本相對低的便宜,但很明顯隨着電商體系逐漸向四六級鄉鎮市場偏移,曾經任人宰割的信息不對稱市場也已經充斥着性價比的味道,傳統營銷思路已經玩不轉,更何況還要和這個市場本來的主人-白牌機正面剛呢?

說一千道一萬, 真正的核心是“思維方式下沉”。 如果還要抱着“小尺寸走量,大尺寸毛利”的思路,恐怕就等於主動繳槍了。

虎嗅作者: 北方公園NorthPark 周佳陽

都說今年是過去十年最難的一年,互聯網科技、新經濟領域的從業者可能感受更強烈些。文化娛樂行業其實還好。一個是因爲衆所周知的口紅效應, 文娛行業的抗週期能力相對比較強 ;另一個是,文娛行業的金字塔裏,除了處在頭部的影視公司、流量明星之外,其他領域的資本化程度並不高。

拿今年夏天爆紅的樂隊們來說,新褲子這樣的樂隊已經是絕對的頭部了,但團隊的年收入頂天也就在7位數 (吧) ,和馮小剛、范冰冰什麼的完全比不了。大部分樂隊、說唱歌手、脫口秀演員、一年掙幾十萬甚至十來萬,你覺得他們對經濟下行會有什麼感受?

比起經濟,更根本性地影響這個領域發展的,也更難以預料的,是政策。從這個角度看,今年確實不是一個好的年份。太多需要被慶祝的歷史,反而阻斷了當下的活力。

但對文化領域的從業者來說,盲目樂觀幾乎是一門基本功。你相不相信中國電影會拍得越來越好?你相不相信嘻哈、樂隊、脫口秀這些舶來品會在中國紮根並煥發新的活力?你相不相信新世代的創作者會做出美好的東西?你相不相信中國的年輕人?

我相信,所以覺得,問題不大。

虎嗅作者:華映資本

1. 技術對文娛影響日益深入,文娛是5G的重要落地場景

底層技術的進步保障了內容消費形態的日趨多樣。在線上,互動劇和綜藝、與遊戲的邊界日益模糊,在線下,沉浸式體驗需求日益旺盛,《隱形守護者》、Sleep No More、teamLab數字藝術展這樣的爆款內容還會持續出現。

5G商用的全面鋪開將帶來萬物互聯和萬物皆屏的時代,AR眼鏡等新硬件迎來一波熱度,人們感知和使用數字產品的方式會發生顛覆式變化。雲遊戲也將是一大增長點,未來打開重度主機遊戲就像打開網頁一樣,無需下載安裝,進一步突破場景和設備限制。

2. 內容和消費的邊界持續被打破,流量連接更加緊密

流量增量紅利見頂的同時,流量形態在不斷髮生變化,內容日益成爲流量入口,用戶的購買行爲從帶着目的去搜索,到通過瀏覽種草“邊逛邊買”。整個互聯網變成一個大賣場,流量入口無處不在,一切皆可轉化成交易。

內容和消費像一根繩子的兩端,正在逐步靠近,其融合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是電商內容化 ,今年是淘寶直播大年,預計全年有2000萬左右的GMV,明星走進直播間,頭部紅人越來越多開始做品牌;目標是成爲Costco+迪士尼的拼多多也是典型例子。 二是內容電商化 ,抖音、快手2019年的帶貨規模驚人,GMV預計在千億級別,平臺也通過造節、扶持主播和縮短交易鏈路等方式,持續助推轉化的達成,預計明年還將迎來新一波爆發。

3. 用戶需求進一步分化,爲垂類圈層平臺等帶來機會

當下,兩端人羣持續受關注,Z世代購買力升級,銀髮人羣崛起,圍繞活力初老人羣將在未來帶來一波重服務的垂類機會,例如老年綜藝/旅遊/教育/工具應用等。

移動互聯網中基於標籤的大數據推送和千人千面,能夠更精準地捕獲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圈層,比如潮流人羣、玩物人羣等。大平臺的爆款邏輯和千人千面已不能完全覆蓋用戶的需求,從而延伸出了垂類的消費和服務平臺,線上線下進一步打通,今年盲盒、潮鞋、古玩等平臺的走紅都是這個邏輯。未來還有更多小衆文化出圈與消費結合的機會。

需求端來看,消費分級不僅體現在不同人羣間消費行爲的橫向差異,還體現在同一人羣不同場景/時間下的行爲多樣。

4. 國潮復興,傳統文化影響力繼續釋放

無論在文娛還是消費賽道,對傳統文化升級的挖掘都在進一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古典嚴肅藝術在年輕人中的接受度提高,並向海外輸出。《長安十二時辰》《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懿傳》《慶餘年》等成爲近一兩年的現象級劇集,《國家寶藏》《聲入人心》《舞蹈風暴》等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也不斷湧現,古風博主李子柒的海外影響力甚至引發了全民討論。李寧飛躍、花西子等一波新老國貨品牌風頭正勁, 傳統文化元素成爲品牌出圈的一大利器。傳統文化復興趨勢在2020還將進一步加強。

虎嗅作者:衣公子的劍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即將落幕。

1995年,只有3家中國大陸企業登上世界500強榜單。2009年,是34家。而2018年,一共有111家中國大陸企業上榜,和美國的126家已經相差無幾。

不過,細細來看,上榜的111家中國企業中,84家是國有企業。其中3家中國企業躋身世界前十,但是約85%的收入都來自國內。身爲私有企業和科技明星,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國內收入也高達74%和80%。只有華爲和聯想是榜單上少有的例外,分別有50%和75%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

回首上一個十年,中國經濟最應該感謝的是時代的紅利:勞動力紅利、市場紅利、資本紅利。廉價的勞動力、飛速增長的網民數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催生的消費升級、印鈔機轟鳴帶來的人傻錢多……是大多數中國奇蹟面罩下的故事。

遙望下一個十年,當國內經濟增速下行成爲常態,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將迎來真正的挑戰和考驗。路在何方?在技術層面上,挖掘數據和AI,改造產業;在制度層面上,繼續改革開放,建立法治社會。

虎嗅作者: 深響聯合創始人 韓依民

今年見人、聊天有兩個感受尤爲明顯。

第一是迷茫,整個行業已經結束高速增長,從時速200公里每小時的快車道來到60公里每小時的慢車道,大家對未來都不可避免會感到擔憂:未來是提速還是降速,個人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還有別的快車道嗎——這些疑問盤旋在每個人心頭。

第二是破圈,下沉市場已經不是新鮮詞彙了,但不可否認它仍是行業內人士最爲關注的方向之一,對細分市場、細分人羣的關注,不僅出於尋找增量的考慮,更在於曾經盯着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互聯網人,開始關注到高速行駛的列車外面的風景——說來也是,不着急趕路後,看風景的心情自然便有了。

實際上,不僅個體的關注對象在破圈,整個行業都在破圈。這兩年被頻繁提及的產業互聯網就是互聯網走進更多圈子的過程,行業變化促使曾經只在自己圈裏打轉的互聯網人們,必須走到外面去接觸更多樣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

無論宏觀還是微觀,整個產業和產業裏的人都在逐步融入傳統的商業邏輯中。

身爲媒體人,以上感受尤爲明顯:這一年,職場人的中年危機感從未如此強烈;對互聯網的觀察已經由二級市場邏輯主導;以前BAT等巨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發大批媒體跟進,今年,似乎整個行業都變得佛系,很少有什麼事情能掀起大風浪。

風停了,不能借風前行,自己的能力便愈加重要。

市場的關鍵詞已經變成掙錢,好消息是,踏實做事的企業和人還是能獲得合理回報;心有餘力的大廠們則仍在捕捉下一個技術浪潮,5G帶來一些希望,但目前還沒有人真正撬開大門。

只是,互聯網的起落讓我不禁思考另一個問題:現代社會的運行是否必須依賴永不停歇的增長?個體、人類的邊界是什麼?

回顧過往,如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的高速增長,永遠都是漫長曆史裏的偶然片段,除了速度,可追求的還有很多。不如就讓常識歸位吧。

虎嗅作者:王雲輝

1. 5G:從SoC的競爭,轉向模組的競爭

在5G以前,芯片掌控着整個通信行業最大的話語權,而將CPU、基帶等系統能力都集成到同一個芯片上的SoC,更是最主流的趨勢。

但從5G開始,形勢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一方面,5G需要支持更高、更復雜的頻率,對射頻和天線的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5G將通信連接的設備,從以手機爲主,擴展到了“萬物互聯”,形態、性能和功能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

在新的形勢下,芯片行業的趨勢,很有可能逐漸從以SoC爲主流,升級爲將多個芯片集成爲模組,直接向下遊提供,成爲新的趨勢。

在2020年,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這個風向的轉移。

2. 2020:AR眼鏡元年?

VR (虛擬現實) 、AR (增加現實) 、MR (混合現實) 技術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一直不溫不火。究其原因,一是技術不成熟 ,二是用戶習慣還未形成。

但現在,我們可能看到新的變化。

在2019年,各大手機廠商都已經着手發展各類XR設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AR眼鏡。

而在上游,高通最新的XR模組,已經支持七路並行攝像頭,可以實時追蹤頭部、嘴脣、眼球和26點手部骨骼形態,90fps的3K*3K單眼分辨率……

接下來,隨着5G網絡的完善,以及設備和應用的成熟,AR眼鏡或許在2020年井噴,成爲新的市場熱點。

3. 三大運營商:價格戰落幕

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三大運營商的“提速降費”,在各種漲價聲中,只有通信資費逐年下降。但在2020年,這一趨勢可能全面放緩。

多年的價格戰,讓三大運營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甚至連最強勢的中國移動,在2019年,淨利潤都一度出現了負增長。在2018年,三大運營商曾全面展開無限流量套餐大戰,但到了2019年下半年,這場大戰已經偃旗息鼓。

而在2020年,手機話費和上網費的價格下降速度,可能將會放緩,運營商競爭的重心,則將全面轉移到家庭市場。

虎嗅作者:老解

通信行業的2020年註定會是喧囂和浮躁的一年,所有的喧囂與浮躁都會圍繞着“5G”這個熱點而升騰。

在2019年初冬正式啓動5G商用後,整個通信行業都將2020年視爲5G商用加速起飛的關鍵一年,但這一年對於通信行業5G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同環節而言,熱點之下冷暖不均的態勢將隨着5G商用的加速而更加彰顯:

1. 通信運營商“錢”景暗淡

5G商用的基礎和前提是5G網絡覆蓋。工信部的最新要求是在2020年底前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的5G網絡覆蓋,根據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此前的預計,三大運營商至少將建設60~80萬個宏基站。按照三大運營商在2019年投入342億人民幣開通13萬5G基站的水平覈算,其在2020年用於5G的CAPEX支出將在1580億~2100億人民幣之間。上千億人民幣的資本支出之外,運營商還需要投入不菲的網絡運維成本 (含數倍於4G基站的電費) 和市場推廣費用,這是支撐5G商用的投入端。

在收入端,雖然定位並不高端的5G資費和很快面世的千元5G手機將爲運營商在2020年帶來5G用戶數量的迅速增加,但TO C市場上5G殺手級應用的缺失將導致消費者爲5G速率提升而支付更多費用的意願不足,運營商希望憑藉5G高速率激發流量高消耗從而實現用戶多收費的經營模式,在“增量不增收”的TO C市場上仍然難以走通。流量增長和收入增長的“剪刀差”在5G時代或許開口更大,更何況工信部又再次強調2020年還要繼續做好網絡提速降費。

TO C之外,TO B市場纔是5G技術發揮賦能作用的主要商業機會,但這一市場在2020年仍將處於萌芽發育階段,難以承擔起爲運營商創收的大任,反而需要運營商在應用開發、市場推廣及產業生態培育上增加額外的成本支出。

因此,可以預見在2020年通信運營商不僅無法藉助5G商用來改變業務收入增長乏力的頹勢,反而會因入不敷出而導致營運利潤的迅速下滑。特別是對於現金流並不豐盛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而言,爲應對5G競爭而縮減4G投入的短視策略將可能導致其大量4G用戶攜號轉出,從而對其2020年的經營狀況形成更大的打擊。

2020年在通信運營領域最大的變數是身爲第四大運營商的中國廣電如何打5G牌,如果真如市場傳言所說和財大氣粗的中國電網進行深度合作,那對於傳統的三大運營商而言2020年或將是腹背受敵的最艱難時刻的開始。

2. 通信設備商華爲獨領風騷

中國5G發牌在2019年的提前加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達到了扶持華爲於危急之中的目的。 在美國政府的重壓之下啓動備胎計劃並迅速完成元器件替代的華爲,將在2020年國內大規模的5G網絡建設中迎來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

預計三大運營商將在2020年上半年開始爲其1580億~2100億人民幣的資本開支進行5G網絡建設的公開招標。數年研發投入累積的技術優勢以及遭受美國打壓獲取的政治加分,將有助於華爲在和友商的5G市場份額競爭中贏得先機,同時也將幫助華爲在和運營商的價格博弈中佔據主導地位,最終在國內5G市場取得量價齊優的結果。

作爲華爲最主要競爭對手的中興通訊稱其在國內市場的5G份額將不低於4G,約30%以上;考慮到國內5G市場開放的承諾和海外5G 市場對等進入的保障,預計愛立信和諾基亞這兩個歐洲設備廠商在中國5G市場上的市場份額應保持在20%以下;則可以判斷華爲2020年在國內5G市場份額至少將佔據半壁江山。

任正非在接受外媒採訪中曾透露華爲2020年5G基站供應量將達到150萬個,以其在國內市場60~80萬基站的建設規模中拿到超過一半的份額來計,也才僅佔其年供應量的30%以下。因此,對於華爲而言,要實現2020年運營商業務持續增長的最大挑戰不在國內市場,其角力的主戰場還是在於如何突破美國政府的佈防贏取海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的5G份額。

此外,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的5G網絡建設需求是一大塊新增的蛋糕,由於中國廣電700Mhz頻段的5G設備不是全球主流頻段,產業鏈成熟度欠缺,在現有的設備供應商中預計也只有華爲有研發和產能餘力跟進開發。市場傳言華爲在接下廣電遞來的合作橄欖枝同時提出了獨佔市場的排他條件,如果傳言爲真,隨着中國廣電在2020年啓動5G網絡建設,這塊新蛋糕也將爲華爲在2020年的業績增色不少。

3. 手機生產商背水一戰

2020年競爭最爲慘烈的當屬國內手機市場。2019年11月, 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單月超500萬臺的出貨規模,隨着運營商5G推廣力度的加大,預計5G手機出貨量將在2020年初實現月均1000萬臺的規模。

但5G手機出貨量的上升,也意味着正式敲響了4G手機出貨量拐點出現的喪鐘。展望2020年的國內手機市場,將出現4G手機出貨量下滑迅速而5G手機出貨量爬坡較慢相交織的情景,由此將導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較之並不景氣的2019年而呈現繼續下滑的趨勢。這對於國內手機生產廠商而言是一個更爲嚴峻的考驗,4G手機將進入降價清倉甩賣階段,價量齊跌的2020年註定將是國內手機市場最寒冷的凜冬。

凜冬之下,5G手機將成爲手機廠商在2020年必爭的取暖火苗,特別是對於Vivo、Oppo和小米而言。2019年,華爲手機因遭美國製裁而轉戰國內市場,僅在第三季度的市場份額就強勢增長66%而在當前的4G手機市場上固化了一家獨大的格局,因此能否在5G手機市場上扭轉戰局就成爲Vivo、OPPO和小米在2020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纏鬥華爲,提前開打5G手機價格戰仍是最有效的打法。2019年華爲率先祭出6199元的5G手機價格標杆,很快就被中興、Vivo一路拉到4000元以下,直到小米在年末甩出1999元的地板價。Vivo、OPPO和小米通過低價來刺激用戶換機需求以搶佔5G市場先機的戰術,瞄準的就是華爲力圖在5G手機上拼高端、求利潤的死穴,畢竟自研芯片和自研系統的研發投入相較於高通系的安卓手機在成本攤薄上佔不到什麼優勢。

但對於華爲而言,如果美國政府的打壓導致其在2020年被迫啓動自研鴻蒙系統,那麼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將直接決定其手機業務的生死存亡。因此,華爲與Vivo、OPPO和小米之間的5G手機市場爭奪戰對於任何一方而言都是背水一戰,2020年的5G手機市場搏殺註定精彩。

中國5G商用加速將是2020年通信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篇章,雖然短期內5G運營商盈利承壓,但其數千億投資對於通信設備市場和手機市場的增長拉動在2020年將立見成效;雖然在To C市場上5G叫好不叫座,但網絡基礎和市場培育的先行也必將對5G在To B領域賦能垂直行業轉型升級起到加速作用。

2020年大幕將啓,5G的演出值得期待!

結語

虎嗅作者,就是這樣一羣懟人的時候兇、爆料的時候狠、批判的時候猛,但在對時代表白時,卻也極盡溫柔的可愛的人兒。

2019年年初,虎嗅重組了“ 深流聯盟 (ID:huxiushenliu) ”,一個不把“刷屏”視爲內容創作目的的小組織,激勵那些對內容創作的敬畏與熱情。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最超前的學術交流,遇到最激烈的思潮碰撞,聽到最硬核的嘉賓演講,甚至還有機會窺見虎嗅作者在有趣靈魂之外的好看皮囊。

2020年,他們將繼續在深流聯盟與你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