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由于处于敌后,根据地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日军深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八路军往往无力抵抗,只能动员民众坚壁清野,然后分散转移。为了打击抗日力量,维持华北治安,以实现彻底掌控华北,变华北为日军战争资源供应地的企图,从1939年1月到1942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实施三次“治安肃正” 作战和5次“治安强化”运动,前3次是全面讨伐,消灭一切抗日势力,后5次是重点打击八路军极其敌后抗日根据地。

中国的抗战是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组成的,其中正面战场以正规战为主,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为主。抗战初期,国共双方都进行了敌后游击战的战略布局,但是随着时局的发展,国民党的敌后抗战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走向失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却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壮大。

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放弃了“速胜战”的想法,转而全力准备“持久战”,为了实现“以战养战”的企图,日军将中国战场(不含东北、台湾)划分为治安区和作战区,治安区以稳定为主,负责向日本提供各种战略资源,作战区则全力打击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迫使其屈服。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中)和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右)

日军划分的所谓治安区以华北为主。虽然占领了华北,但日军实际控制区只限于一些重要的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两侧,广大农村和山区掌握在各种抗日力量手中,包括留在敌后的国民党部队、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的八路军以及原有的土匪、地方自卫队等等。

为了打击抗日力量,维持华北治安,以实现彻底掌控华北,变华北为日军战争资源供应地的企图,从1939年1月到1942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实施三次“治安肃正” 作战和5次“治安强化”运动,前3次是全面讨伐,消灭一切抗日势力,后5次是重点打击八路军极其敌后抗日根据地。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关于进行治安战的报道

从1939年11月到1938年秋,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先后在华北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五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军队从3万多人发展到22万人,对日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八路军五大敌后根据地的分布情况

根据《论游击战》说所说,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中国的游击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战争形式,它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且是遍布整个广阔战场的大规模游击战。因此,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一系列事情,都可能在敌后战场发生。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敌后游击战将会面对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

八路军要存在和发展,必须依靠地后根据地的各种物资供给。然而,由于处于敌后,根据地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日军深入根据地进行扫荡时,八路军往往无力抵抗,只能动员民众坚壁清野,然后分散转移。而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转移,日军就会占领村子,实施报复,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找出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士兵。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八路军帮助群众打扫院子

八路军的游击战能够长期坚持并发挥出较大威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兵民合一的体制,部队和民众往往一起生产、一起作战,脱掉军装之后,根本分不清那是士兵哪是老百姓,而对于非正规武壮部队,连军装都没有,就更难分清了。这时候,影视剧中经典的一幕就出现了:日军在空地上集合村民,然后让随军翻译逼问村民,谁是八路,合作的大大滴有赏,不合作就死啦死啦滴。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影视剧场景

事实上,这种粗暴的逼问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军民情深,民众不愿告密,另一方面,告密就成了汉奸,锄奸队会报复。此外,日本人虽然残暴,但有时候也有争取民心的举措,因为一味施暴,并不符合日军整体战略目标。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抓捕中国民众

在这种情况下,华北日军通过摸索和研究,总结了一套甄别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方法,这套方法比较有技术含量,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不良影响,也能更精准的找到目标人员。

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一:长期有规律的生活是不容易改掉的。因此,突然或连续使之操练军队的各种动作,就能区别是否是军人。

众所周知,军人经过军训后,对军事口令、军训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日军利用这一点,集合民众后,要求连续做“立正”、“稍息”动作,或者在谈话和休息使,出其不意突然喊口令,就可以根据瞬间的动作,判断是一般老百姓还是军人。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八路军进行军事训练

有时候,日军也会在早上突然吹八路军的起床号,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如果是老八路、老八路,听到别人讲话时,一般会习惯性起立或站立,这些都是日军判断的突破口。

方法二:进行身体检查。

长期从事某一职业,身体的某些地方会异于常人。比如士兵由于长期扛枪,肩膀和脖子会形成扛枪的膙子(身体因摩擦多而生的硬皮);农民赤膊劳动,身体较黑,八路军穿军装,皮肤相对较白。当然,由于八路军常常和农民一起劳动,单纯依靠皮肤颜色难以判断,需结合其他线索综合分析。

方法三:审讯和简单的谈话。

简单的谈话,如果认真研究,包能发现很多信息。

比如,问一个人出任年月,如果回答公历而不说民国某年某月者,多是党员。讯问时,如果对党外的事侃侃而谈,却对党内的事三缄其口,多是党员。直接讯问是不是党员时,如果被讯问对象保持镇定,并能说出一大堆不是党员的理由,多是党员。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的淫威

其次,考验讯问对象的“共有观念”,党员的共有意识比较浓,私有意识淡薄,如果给讯问对象一包香烟,讯问对象转头将香烟分给别人,或者吃饭时礼让别人的,多是党员,一般人没那么高的觉悟。

方法四:检查衣服。

八路军化妆成便衣时,搞来的衣服不是自己的衣服,往往不合身,有的甚至穿民众不要的袜子。有时候时间紧急或者凑不齐一身衣服,只能上身穿便衣,下身还是军裤。检查便衣时,要仔细观察衣服脏的地方正不正常,看衣服上的土是不是当地的土。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搜查中国民众

方法五:检查随身携带物。

以往日军检查时,往往只查“良民证”。随着形势的发展,日军发现“良民证”越来越不可靠。敢外出活动的人,尤其深入日军占领区活动的人,都会准备好“良民证”以应对检查,所以,有“良民证”的人反而更可疑。鉴于中国人不重视指纹,日军往往会用放大镜仔细检查“良民证”上的指纹,是否与持证人的指纹相匹配。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抗战时期的“良民证”

除了“良民证”之外,还要注意其他物品,比如党员要进城活动,会带较多的金钱,党员讲究卫生,会随身携带牙粉,为了方便传递情报,地下工作人员会配备手表、自行车等等。

方法六:其他方法。

向小孩打听。小孩子不善于说谎,只要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打听到秘密。集合讯问时,暗中观察下面人的表情,如果频频窥视或者偷看讲话者的目光,即是可疑者。

鬼子进村后,如何甄别隐藏的八路军和老百姓?

日军哄骗中国儿童

日军的这套甄别办法,对隐藏在民众之中的党员和士兵构成了较大威胁。加上日军深入根据地扫荡的时候,正是“治安肃正”作战和“治安强化”运动风头正盛之时,整个敌后抗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八路军只有靠不停闪转挪腾,才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直达1943年,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日军不断从华北抽调兵力,八路军才逐渐掌握敌后战场的主动权,并再次发展壮大,有能力对付日军的扫荡。


参考资料:《论游击战》《华北治安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