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宁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

来源丨《中国外汇》2019年第7期

要点

未来将以拓宽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市场主体、推动对外开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监管为重点,继续推动外汇市场的深化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业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0年间我国外汇市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汇率形成和风险管理中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外汇市场4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

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发展起来的。其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79年外汇分配制度改革开启了外汇市场的初创化发展

为调动出口企业积极性和配合外贸体制改革,1979年8月,我国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留成管理,客观上产生了调剂外汇额度余缺的需要。1980年10月,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允许企业通过银行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有偿转让外汇留成额度。1985年11月,深圳首先设立外汇交易所,作为专门办理外汇调剂业务的中介机构,并放宽了对外汇调剂价格的限制。1988年3月,北京设立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各地设立地方外汇调剂中心,并扩大了调剂范围,放开了外汇调剂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1988年9月,上海创办全国首家外汇调剂公开市场,把特定的外汇供求集中于特定的场外,实行公开报价、竞价成交、集中清算,提高了外汇调剂交易的透明度。至1993年年底,全国共建立了108家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体系,配置了80%的外汇资源,并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外汇调剂汇率。

外汇调剂市场作为我国外汇市场的早期雏形,与严格意义上的外汇市场有较大差距。一是外汇调剂市场是企业、个人等客户之间相互调剂的市场,不同于由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同业市场构成的、以银行间同业市场为核心的成熟市场结构。二是外汇调剂市场存在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是一个统一市场,并且与官方汇率配置外汇资源形成了双轨制汇率和市场。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并轨形成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

伴随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成为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方向。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企业、个人的外汇收支按照市场汇率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换,形成了银行对客户市场。1994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运行。交易双方通过该中心的外汇交易系统自主匿名报价,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撮合成交和集中清算。

统一外汇市场的建立,结束了以前的市场分割,使全国的外汇交易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纳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保障了外汇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合理流动,为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

2005年重启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外汇市场的市场化发展

2005年7月21日,我国重启汇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新的更高发展阶段。

一是增加了交易品种。由2005年前仅有即期和远期两类产品,扩大至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产品,具备了国际成熟市场的基础产品体系,可交易货币超过30种,涵盖了我国跨境收支的主要结算货币。

二是优化了基础设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具有国际市场主流和多元化的交易清算机制,交易后确认、冲销、报告等业务也广泛运用于银行间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作为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上海清算所作为中央对手集中清算机构,专业化服务功能日益成熟,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三是丰富了市场主体。企业、个人在跨境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中的外汇交易需求在外汇市场上被充分、有序吸纳。同时,作为市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也改变银行单一参与者的结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均可入市交易,多元化的分层结构逐步形成。

四是完善了市场管理。一方面,紧扣防范金融风险的主线,不断改进市场监管,努力创造公平、透明、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外汇市场管理新框架。自1994年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体系以来,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5底至2017年初跨境资本流出等诸多外部冲击,始终未发生由市场自身运行引发的重大风险事件。

2010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扩大,提升了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国内外汇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境外央行(包括央行、货币当局、官方储备管理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人民币购售业务参加行等各类境外机构,有序进入境内市场。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94家境外机构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 同时,为满足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为“债券通”、QFII、RQFII等境外投资者提供配套汇率避险服务。自此,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形成积极互动。

2018年,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汇交易量达29.1万亿美元,较1994年增长了137倍。其中:即期和衍生品分别为11.1万亿和18万亿美元;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分别为4.2万亿和24.8万亿美元。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汇市场无论是自身规模还是在全球市场体系中的影响力,都有了十分显著的增长(见图1、图2)。

图1 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图2 中国外汇市场的全球影响力

数据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发展的经验

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呈现出一个内部连贯、逻辑一致的过程。我国外汇市场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这充分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基础设施等各类市场要素全方位发展的充分认可。回顾我国外汇市场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接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外汇调剂业务,到1994年建立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再到2005年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过去的这四十年中,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了市场化方向,推动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体制机制不断趋于完善。

坚持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相配合。过去四十年中,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有快有慢,有时甚至会搁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持与汇率改革的协调,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为主动、渐进、可控地推进汇改创造市场条件。比如,2005年汇改后,发展外汇市场的节奏就主动加快一些;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节奏又主动放慢了一些。

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实体经济对于外汇市场的基本和核心需求,是有效配置外汇资源和防范汇率风险,而要满足这种需求,并不能一味迎合逐利需求让外汇产品眼花缭乱,而应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循着由简到繁、由基础到衍生的路径,逐步推进外汇市场的发展,防止脱实向虚。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市场成熟经验,但不能简单照搬和模仿,而应以前瞻性视角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引领国际趋势的发展新路,并利用后发优势,少走“弯路”。银行间外汇市场从1994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有组织交易平台的市场形态,可以兼容多种交易模式、适用不同的交易工具,打破了场内与场外的传统边界并形成了功能融合。正是得益于这一长期制度安排,使我国外汇市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实施中央对手清算,交易后确认、冲销、报告等全球新的监管要求和发展措施方面,具有了独特的便利基础和先行优势。

坚持与其他金融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我国的改革是系统性的体制转轨,对整体配套关系的要求比较高。外汇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要与其他领域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并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节奏和机会窗口。没有一个整体有效的金融体系支持,外汇市场建设很难单兵突进。在推进外汇市场改革过程中,各项政策的选择、设计和推出时点,都是充分考虑与其他改革的协调配合。

坚持信息科技引领。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已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行业,目前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交易模式。而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则在准确把握技术进步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的交易模式,引入电子交易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建成了大规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为市场参与者享受高效率、低成本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技术红利。

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兑换和国际化,对外汇市场发展提出新挑战与新机遇。新时代,外汇局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拓宽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市场主体、推动对外开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监管为重点,继续推动外汇市场的深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外汇”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进行营利性使用。非营利性转载或引用,应注明“来源:中国外汇”。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