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陸水月

臘八一過,就是年。

1月2日,時值臘八節,年的氣息也越來越近了。迎接春節的方式很多,張燈結綵、貼窗花春聯,當然還離不開“買買買”置辦年貨。電商平臺上,一年一度的年貨節也紅紅火火開場了。

年味年年有,今年頗不同。在臘八節當天啓動的天貓年貨節上,用了一種方式來納福迎春——福年種福果。

打開天貓APP赫然出現天貓年貨節“免費領水果”界面,進入天貓農場,參與線上種果樹,每種成1棵,就能免費獲得1箱數字農業基地直供的優質水果。如果你和家人、朋友一起種果樹,最多可以免費收到5箱水果。天貓方面還表示,用戶在線上種果樹免費拿水果,還能幫貧困縣農民增收。

天貓年貨節“免費領水果”界面

在喜慶的日子,和親朋好友相約線上“討”福果,不失爲一種過年逗趣兒的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天貓年貨節還定下“小目標”,要幫全國農民賣出至少3億斤優質農產品,讓每位參與其中的農民過年前再增收至少1000塊。

今年以來,在水果行業產生的變化尤爲明顯。一邊是用戶對“買水果貴”的焦慮;一邊是農戶“賣水果難”的難題。在供需兩端旺盛,而中間不暢導致了水果在買和賣之間似乎隔了一條天塹。

互聯網技術天然具有消除信息不對稱的功能,這也是讓水果行業走出“微笑曲線”底部的動力之一,然而,另一個怪圈隨之而形成——很多平臺把支付寶開創的種樹變成了“爛水果”狂歡。價格刺激只能治標不治本,最終水果行業依然會走向惡性循環,買單的還是農戶。

如何在根上打破“微笑曲線”底部困局,告別“爛水果”狂歡?

9.9包郵怪現象

果賤傷農的新聞散見於各大平臺以及朋友圈“幫幫他們”的營銷中。

南寧的柑橘遭遇陰雨天,來不及出售,市場價格約3元/斤左右一斤的水果,收購商們給出的收購價甚至兩三毛一斤,而這一售價還不夠人工採摘的費用。無奈之下,果農放棄,把蜜桔傾倒在路邊或者溝裏。

在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傳統的農貨供應鏈滯後導致的果賤傷農的現象屢見不鮮。爲了解決這一問題,電商助農的局面被打開。

然而,另一個果賤傷農的現象隨之而發生。這是9.9包郵惹的禍。

現在一些平臺上以超低價農產品來帶動營銷,其中的目的自然很明瞭,就是想通過虧損來引爆用戶需求,從而把銷售做上去。實際上,從長遠來看,簡單的價格刺激模式不利於培養品牌,同時也拉低了整個農產品的價格底線,從而導致“果賤傷農”。

另外,由於價格被拉低,農戶端的增收問題不但得不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還容易導致農戶在供應端“偷工減料”,因而良莠不齊的水果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由此不免看到的只是一場“爛水果”的低價狂歡。

水果行業“一邊喫不起,一邊賣不掉”的困境一直都在。

問題出現,機會也伴隨而來。

由電商平臺發起的“農產品上行的槍聲”因此而打響。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微笑曲線”的困局,哪一家平臺能夠走來,哪家就能引領行業。

“微笑曲線”底部困局

中國水果的供應鏈是世界上最爲複雜的。

首先,生產以果農爲主,分散規模小,其中渠道繁雜,比如中間有產地收購商、儲藏商、銷地批發商,終端有零售商,還有各種直採和直銷,難言標準;

其次,水果是易腐、非標準化產品,生產和銷售之間必須完成標準化即商品化的過程,而這項工作專業技術性強、需要資金和人力成本很高,一般中小公司難以做大規模;

第三,國內水果貿易是開放性的,買賣門檻不高,誰都可以做;

第四,水果品牌形成需要持續不斷地質量、服務等能力的沉澱,才能夠佔領用戶的心智。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供過於求的行業現狀存在,似乎渠道並沒有產品來得重要。只要產品夠便宜,質量夠好,和誰買都一樣。另一方面,對於上游用戶而言,只要能夠把產品銷售出去,拿到錢就行,至於賣給誰是次要的。

如此一來,整個市場缺少標準、穩定性、誠信度,這就是“微笑曲線”底部困局。

顯然,連接供需兩端,需要躺平一條道路,換言之就是要改造傳統水果供應鏈滯後或者銜接不上的局面,由此才能打破用戶和農戶之間的天塹,直連產銷,跑出標準、規模和品牌才能是行業中的贏家。

直連產銷,在前端需要有技術、資金、人力物力等投入打造一系列的相對能夠市場化的標準品牌商品,中間需要通過物流、金融等能力的加持,打通供需。更重要的是,在需求端能夠引爆,保證整條鏈路走向閉環。

由此可見,果賤傷農的行業問題在根上需要系統化能力的輸出,這是一項大工程。

互聯網、大數據等這些高科技如何貫穿到助農行動中?

據地歌網瞭解,以阿里爲代表的“農貨上行”主要採取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來推進。這其中離不開四大參與主體——農民、企業、政府和平臺。

農戶負責供應端的生產;企業則承擔組織、加工、包裝等標準化、市場化工作;政府來協調溝通,提前消化調和各種潛在問題;最後,平臺方則綜合統籌從產到銷的各個鏈路中的環節,才能實現賣給誰,有時候平臺的工作甚至細化到今年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最終要實現的是,產品的高溢價。

以稻米爲例,圓粒稻的儲糧收購價只有一塊多錢一斤,而市場化之後的稻米能夠賣到儲糧價格的5倍甚至幾十倍。由此可見,“畝產一千美金”並不缺乏其中的合理性。

阿里助農模式上的最大創新:打破中國傳統零散亂的小農模式,建立規模化的數字農業基地;實現優質農貨原產地直供,讓消費者喫上更安全、更有品質的食品;藉助高科技加持的供應鏈,幫農民提高種植、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效率。

這也是阿里巴巴搭建數字農場,通過改造農貨上行的傳統鏈路問題趟出來的一條道路。從中可以折射出的是,在今年天貓農貨節讓用戶能夠喫上“好而不貴”的水果的底氣。

山東大櫻桃是淘寶天貓產地直供的一個例子。

儘管山東是國內最主要的櫻桃產區,但過去因爲產業落後,市場上的櫻桃品質參差不齊。今年,煙臺櫻桃和阿里合作,在種植端和分揀加工環節落地一整套淘鄉甜供應鏈標準,讓每顆上線櫻桃在果型、果徑與糖度上都超過進口車釐子。

由於品牌溢價和物流費用的疊加,進口車釐子一斤動輒六七十元,甚至有網友花1塊2買一顆。與此相比,國產山東大櫻桃的價格更爲親民,今年5、6月份上市,價格在30元/斤-40元/斤左右。

根據阿里數據顯示,在櫻桃銷售旺季的兩個月裏,全國喫貨通過天貓淘寶購買國產櫻桃的支出達到3.8億元,將近2000萬斤,不僅同比翻了一倍多,還超過去年一年的消費額。

與山東櫻桃如出一轍的還有秭歸臍橙、柯橋雞尾柚等水果品種。據瞭解,經過五六年努力,淘寶天貓當前已對上百個優質水果產地做了深度整合。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幫農民建了1000多個數字農業基地,讓農民高效率、低成本種出優質水果,還不愁銷路。

這是阿里用“畝產一千美金”計劃打破“微笑曲線”困局給出的答案。

洗牌季

2019年,可以說是各大電商平臺“農貨上行”的必爭之年。顯然,這其中蘊含新消費需求的巨大能量。

當檸檬不僅僅是水果,而成爲一種情緒表達;當衡量財力不用數據,而用車釐子;當一碗泡麪不僅僅是口腹之慾,而是朋友圈值得一“秀”的輕奢享受。某種意義上,當代年輕人的自洽能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開來。

這是新消費的發展趨勢。

實際上,在最近一次財報分析師會上,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在回答分析師提問“這個天貓雙11有什麼不同”時,他的回答是:“新消費”。

張勇還表示:“內需的巨大潛力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中國強大的內需是阿里巴巴長期發展的重要利好。”

消費已經連續5年成爲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前9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30萬億元,同比增長8.2%,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爲60.5%。其中服務消費、網絡零售等成爲消費增長的關鍵動能。阿里服務消費者的業務包含了數字商業、本地生活和數字媒體及娛樂,創造了豐富的實物消費、服務消費和文化消費供給。

正因如此,在阿里的新戰略方向中,拉動內需佔據了一個位置。

此次天貓年貨節水果狂歡,正是拉動內需帶來新增長的表現。不難預測,線上水果銷售或迎來洗牌季。

當下,中國水果產業的真正病根就在於供應鏈建設滯後,或者沒有完成供應鏈建設。去掉中間環節,使傳統上佔大頭的渠道成本、運輸成本、營銷成本等極大降低,這才能讓消費者少花錢、果農多掙錢。

如此一來,考驗的是一個平臺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能力。

實際上,阿里有個“商業操作系統”的概念,在其中也在不斷地完善自身的賦能之力。在水果等新農貨上的佈局可以看得出來。

比如,菜鳥鄉村物流,利用數智化技術,建設縣域快遞共配網絡,助力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行,目前覆蓋全國29個省,890多個縣,3萬個村點。

更重要的是,通過打通電商快遞包裹進出農村的信息流、商流和資金流數據,爲農村農特產品外銷、產業結構優化提出基於大數據分析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挖掘農村末端物流站點發展潛能。

比如,螞蟻金服普惠爲鄉村中小微企業以及縣域居民提供免擔保、無抵押、無人工干預的數據化純信用貸款。由此打破了傳統模式下的普惠金融面臨着地域發展不均衡、服務覆蓋面不足、商業模式難持續等諸多問題。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已經累計服務三農用戶接近900萬,累計貸款金額超過8000億元。

還有,阿里雲農業大腦,實現農事分析智能化。它能做到及時預報病蟲害、發佈疫情、預測產量,提出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與養殖方案,以達到降低管理成本、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與規模化、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追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阿里巴巴還啓動了“畝產一千美金”計劃,聚合了阿里巴巴超過20個業務單元,對農業產供銷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助力構建數字農業基礎設施。目前已覆蓋全國25個省份(自治區),近1億人口。

正因這一系統性能力,告別“爛水果”狂歡似乎不再是夢想。通過品牌化、規模化能量的釋放,線上水果平臺將面臨洗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