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扎实推进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不断深化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改革,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积极构建开放式研究生教育培养格局。学校积极拓展与境外高校的交流渠道,先后与51所境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实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开展中外联合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与境外高校共建的学位项目数量、派出留学的学生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比例逐步提高。学校建立了“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三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培养体系,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打造了一支优质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学校召开“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国煤炭行业恢复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座谈会”,邀请教育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企业等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回顾和总结40年来煤炭行业恢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群策群力探讨行业发展前景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研究生招生与导师遴选制度改革。实施研究生优秀生源工程,完善优秀硕士生转升博士生的选拔制度,深化博士生招生机制改革,逐步推进博士生招生的“申请—考核”制度,更加突出专业与学术导向。积极探索吸引优秀硕士生生源的有效途径,引导招生指标向重点基地和重点人才适当倾斜,通过组织本科生夏令营、评选优秀生源奖学金等措施,引导校内获推免资格本科生留校攻读硕士学位,吸引校内外优秀生源报考。认真组织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严格按照资格审查、同行评议、校学位委员会审议等程序开展,逐步推行导师资格与教师职称并轨的遴选制度,将招生资格和教师业绩挂钩。深入贯彻《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结合各学院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导师考核体系,不断充实和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

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水平。顺应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利用“双一流”建设经费设立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基金,资助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参加国际会议和发表高水平论文。强化学院作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实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其教学过程管理权,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形成校院教学管理良性互动机制。制定《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推进研究生优秀教材和优秀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教材和具有行业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成立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督查。强化研究生教育的学业目标考评,以高水平学术成果为标准,将导师业绩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挂钩,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组织研究生参加北京市和学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开设《工程伦理》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等慕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精神和人文素养。

从严开展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授予工作。继续提高学位论文评审标准,严把论文质量关,实现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全覆盖。修订《关于学位中心送审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处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研究生院提交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聘请三位校外专家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阅,有力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同时逐步提高对博士研究生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修订《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奖条件,论文经本人申报、导师推荐、各学院分学位委员会初审,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投票,最终确定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并加大对优秀论文作者和导师的奖励力度。适时启动学校层面的学位论文“后评估”机制,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检已授予学位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由第三方机构评审,将抽检结果与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及导师校内绩效考核挂钩,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

来 源 / 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