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时代的演变,大众的审美风格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而这种审美观念也影响着影视剧的创作。2019年2月由曾舜晞、陈钰琪主演的《倚天屠龙记》电视剧上线,至此,《倚天屠龙记》电视剧已经形成了八个版本,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部武侠审美的历史。

2019年2月27日,由曾舜晞、陈钰琪主演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上映,一阵武侠之风再度席卷江湖。

金庸先生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一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足见其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精神文化财富。金庸先生的作品在各个时代都不乏广泛的读者,改编自其小说的影视作品数量高达上百部。《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先生作品中翻拍次数最多、翻拍时间跨度最广的作品之一,足以看出其在观众心目中的重要的地位。而自1978年第一部《倚天屠龙记》电视剧问世至今,已过去四十余载。每一部翻拍作品可以说都是当世时代审美的一次集中反映,其间有惊喜、有遗憾,本文便带领大家展开《倚天屠龙记》在各个时代的画卷,共同领略一部武侠审美历史。

滚滚浪潮,时代激变,武侠审美日新月异

表格中呈现了1978-2019年八个电视剧版本的《倚天屠龙记》,其版本更迭的背后也反映了武侠审美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这种时代审美的转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01,武侠审美的重点“由内向外”

首先,从演员的选择来看,主角的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倾向。在19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扮演者曾舜晞仅21岁,而此前张无忌的扮演者多数年龄在30岁左右。而新版电视剧中,赵敏的扮演者陈钰琪相比之前的演员也属于年龄较小的一位。

2019版《倚天屠龙记》主角合照

其次,从视听语言的运用来看,呈现出 “视觉武侠”的新趋势。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各类剪辑技巧、视听语言被不断重视起来,制作团队通过各类场面以达到还原小说画面、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武侠精神的作用。就《倚天屠龙记》来说,每一版的翻拍较上一版的视听技巧都有明显的进步与重视。尤其是在2003年版中,每逢打斗场面所形成的“异次元空间”,尽管在现在看来可能觉得十分荒唐,但可以见得其在特效特技上的重视。新版电视剧中各种慢镜头与特写的大规模运用,如在渲染人物武功高强时给予脚上的特写,对于各类武功细节的展开与慢动作重现,且不论其是否合适,从审美趋向上可以看出其对于视觉图像方面的重视。

作为一部武侠作品,观众往往对于其中的各类武功绝学、各派的决斗场面心驰神往,伴随着各类影视技术的发展、视听语言的成熟,视觉武侠的新趋势逐渐成为武侠审美的重要特征。

02 武侠人物的内涵不断丰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们对于武侠人物理解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长久以来,电视剧中对于武侠人物形象塑造趋向于二元对立,即所谓的正邪分明。如在《倚天屠龙记》光明顶之战的剧情中,对于张无忌为崆峒派长老练七伤拳疗伤的情节,大多数版本都省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将其击败的场面。而在新版的《倚天屠龙记》中,详细刻画了这段情节:面对崆峒派长老时,为了救外公,张无忌先是震飞了唐文亮,之后轻松击败两位长老,并向其指出练习七伤拳对于身体的危害,在之后又为唐文亮接骨,并讲述练习七伤拳所造成内伤的治疗方法。通过这一段情节,向我们展现了主角张无忌并非只是一个武功高强的英雄,更是一个怀有仁心的善者。又如在灭绝师太杀纪晓芙的时候,以往版本通常将灭绝师太刻画成一个黑化彻底的老妖婆,而在新版中,着重表现了灭绝师太在杀害纪晓芙前的犹豫,杀害纪晓芙之后流泪不止的场面,生动地将灭绝师太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出来,也正因为此,灭绝师太没有沦为一个“脸谱化”的人物,相反让灭绝师太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更为深刻与立体。总体而言,电视剧中的武侠人物逐渐摆脱在传统侠义精神建构下的二元对立形象,呈现出人物内涵更加开放而丰富的特征。

武侠审美究竟为何而变?

武侠审美演变的背后和我国影视产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促成我国武侠审美转变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欧美等影视产业发达国家的作品不断流入,其高超的特效特技、成熟的剪辑技巧让观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提升了观众对于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需求。

另一方面,武侠作品题材本身蕴含重视形式的特质。武侠作品中蕴含着大量作者想象的成分,如各个门派的武功、各种刺激的打斗场面、男女英雄的美貌等等,这些都会成为受众十分关注的细节。这一点也可以从每当新一部的武侠电视剧翻拍后,观众对于演员的期待与议论、对于打斗场面特效的吐槽与表达中看出。因此,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与内在特质的需求,在技术不断的背景下,武侠作品也越来越追求外在形式,这也使得武侠题材的电视作品在剪辑技巧、打斗渲染等各方面越来越炉火纯青,创造更加真实、更加细腻、更加震撼的视觉奇观。

多元文化的注入&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

从国际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也促成了文化间的碰撞与影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技术主义等各种思潮不断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内大众的审美取向;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上也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特质。在两者的共同的影响下,武侠审美逐渐发生转变。传统的武侠精神下的正邪人物往往是双方截然对立的,这无疑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在文化与社会价值日趋多元的影响下,传统的武侠精神实现了多元重构,也因此,武侠人物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对于武侠精神的解读也愈加开放。

武侠作品作为中国特有影视作品题材,一直以来都深受观众的喜爱。武侠作品所展现的英雄人物、所蕴含的武侠精神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过。在日异月新的社会中,武侠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迭,让我们共同期待武侠作品可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