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军营观察”版为您刊登3封来自舰载机飞行员的书信。这3封信就像一面心灵的三棱镜,把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们对家的爱、对国的爱,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缓缓流淌的字里行间,探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和战友们那丰盈的精神世界、深厚的家国情怀。

“刀尖舞者”的字里行间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这是海滨小城的一个普通清晨,上班和上学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别开快了,车里有孩子,再慢点!”一辆车里,年轻的爸爸刘向盯着穿梭的车流,忍不住叮嘱身旁的“女司机”。妻子杨力哭笑不得:“20公里不到的时速,已经是最慢了。”

杨力想不明白,坐在“龟速”行驶汽车副驾驶位上的丈夫,怎么会比开着歼-15以超过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从辽宁舰左舷通过时还紧张。

而在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刘向心中,自己驾驭“飞鲨”战斗在海天间的风驰电掣,与妻子送孩子上学路上的谨慎驾驶,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快一慢两个镜头,在记者脑海里叠加、重构,展现出一名“刀尖舞者”的“台前”与“幕后”——

快,是为了国的安宁;慢,是为了家的静好。

刘向所在的单位,是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这个团队中,参谋长徐英身上这种至柔至刚却相成相济的气质,尤为突出。

他头也不抬,凝神盯住桌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双手迅速而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行云流水般的嗒嗒声不时传进耳朵,也一次次碰撞着记者的神经。这是一次总结交流会上,徐英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尽管不知道他在敲些什么,但记者从那少有停顿却充满力量的敲击声中,听到他飞转的大脑引擎在轰鸣。

后来,记者才知道,这台笔记本电脑,徐英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因为,雷厉风行的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要在第一时间把所思所得记录下来落实成文字。

这些文字,至刚至强。它们有时是一篇夜航心得,有时是一页飞行教程,有时是一篇翻译资料。

这些文字,又至柔至软。它们有时是给爱人的一纸情书,有时是写给孩子的一封家书,有时是写给战友的一首小诗。

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些文字,也会被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感动。

采访中,记者还意外地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曾茜(网名:曾小萌),一名小有名气的军旅漫画作者,也是一名海军飞行员的妻子。2016年,小萌辞去在北京的工作,跟随爱人去了南方,找好了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刚入职没一个月,她的爱人又参加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于是,她又辞了职,像其他军嫂一样,来到这座海滨小城。这些年,军嫂们跟随爱人的航迹,东奔西走,从南到北,四海为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萌看到徐英写给妻子、孩子和战友的3封信,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她说:“在我的身边,每个飞行员和每个军嫂,都有着像这样关于奉献、关于坚守的故事。他们早把飞行融入生命,而我们也同样把支持他们的飞行事业,融入我们的生命。”

这3封信就像一面心灵的三棱镜,把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们对家的爱、对国的爱,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今天,让我们跟着小萌,一起走进这缓缓流淌的字里行间,探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和战友们那丰盈的精神世界、深厚的家国情怀。

人物小传

徐英,男,汉族,共产党员,海军上校军衔,特级飞行员,现任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参谋长。曾多次随辽宁舰执行任务,参与胜利日阅兵、南海海上阅兵、访问香港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两次。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海军训练标兵、海军正规化建设先进个人、海军转型精英先进个人。

2018年高考当天写给18年后女儿的一封信——

为拥有出彩的人生加油

亲爱的筱曦:

当你打开这封信时,爸爸要对你说声:18岁快乐!

这句问候,来自18年前的2018年。那时,你还是一个出生不久刚学会翻身的小屁孩。

我实在想不出,2036年的中国和18年后的你,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那时59岁,你妈妈58岁。那是一个我不敢想象的年龄,想了心里就会产生酸楚的感觉。

可是,想到你已经长成18岁的大姑娘,马上就要走进高考的考场,我还是会感到非常高兴。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有没有高考。

这种担心,一点都不多余。你出生在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世纪到今天才刚刚过去18年,但已经发生了超乎想象的变化。当我在23岁踏进新世纪时,几乎都没有使用过手机。而现在,我已经和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变成了一个“低头族”。

变化最大的是我们的国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有了这样的发展,爸爸才能够有机会从事现在这项神圣的事业。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爸爸可能已经退休,也可能还在以一种不错的状态,继续为国家的强盛、军队的强大而努力拼搏。我希望是后者,因为我太想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这样的梦想而努力。

18年后,你一定沐浴着和平的阳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能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都给予你全力支持。那时,你所在的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在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现在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于正在写信的爸爸来说,我既要把工作干好,也要努力地把你抚养成人,把你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少年。

我们正在培养你的姐姐晨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当你正在看这封信时,希望你的姐姐正在陪着你。那时,她已经30岁了,也许刚刚取得博士学位,也许成了钢琴家,也许只是普通职员,也许继承了爸爸的事业,成为中国第一位舰载战斗机女性飞行员。不管怎样,只要平平安安,或者守护平安,就都是幸福的。

以前,我和妈妈总是批评你姐姐学习不认真。为此,你姐姐没少掉眼泪,有时还发点小脾气。那时,你姐姐一定不再发脾气了,但我一定怀念与你姐姐一起为了解开一道几何题而“战斗”不止的日子!

你的奶奶是不是也在身边听你读爸爸的信?奶奶应该82岁了。你不会记得奶奶年轻时的样子,可我记得。写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由于工作忙碌,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陪你奶奶了。希望在你看信的时候,我们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人总是在不断地成长进步,就像我们的国家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拥有出彩的人生,也为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读完信,你也该去学习了。提前祝你考个理想的大学!

永远爱你的爸爸

2018年6月7日

长成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曾茜

徐英给女儿的期望,其实也是所有飞行员对孩子的交代。

我也曾问过我的他,希望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

他说,希望她以后长成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飞行员的孩子,虽然和父亲见面少,但得到的爱不会少半分。“我的爸爸,是一名舰载机飞行员!”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就是他们的骄傲!他们用对舰载机事业的认真与负责,教会孩子什么是担当;他们用对家人的关爱和牵挂,教会孩子什么是亲情和爱。

军人的孩子,总是那么懂事和贴心。其实在飞行员爸爸的心里,孩子也是他们的骄傲。

就像徐英信中写的那样,他们会陪伴孩子们进步。相信许多年后,孩子们也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

漫画绘图:曾 茜、唐建平;版式设计:梁晨

写给妻子的一封信——

云端的风景是共同的财富

亲爱的红:

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了一次夜航飞行。

夜间着舰的风险之高和难度之大,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所以,每次能够平安着舰,我都觉得无比幸运。

也正是每每这个时刻,我心里都会涌出很多话想对你说。

从2005年我们结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年,而我们也从当年的青葱岁月,成长到现在的为人父母。这些年,我换了多个单位,而你也跟着我东奔西跑,受了不少苦累。

人家都说,当军人的妻子难。可他们不知道,当飞行员的妻子更难。每一个战鹰轰鸣的日子里,家属们都睡不着觉,哪怕再晚都要等到那句“平安归来”的消息。

每次外出执行任务,要么几个月,甚至长达半年,家里有什么事你都一人承担。对此,我要对你说声:“谢谢!”正因为有了你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毫无顾虑地驰骋于祖国的海天。

那年,当海军招收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时候,我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那时,我们的女儿晨曦刚刚6岁,正要上小学;我们购买的房子才交付,马上要装修;而你也刚刚适应了南方的生活,正是一切都走向正轨的时候。对于我的这个决定,你虽有不愿,但还是对我说:“你选好的路,就去放手走吧,我决不拖后腿!”

于是,我从空军来到海军,你和孩子也搬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由于训练任务的繁重,我回家的日子寥寥无几,家庭的团聚变成了一种奢望。

在我们紧张训练的时候,你和其他家属一起,在后方用坚强的臂膀,撑起了一个个家庭。有一次女儿生病,你一个人凌晨2点多钟带着去医院。为了不影响我飞行,你瞒着没跟我说。当我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你委屈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那一刻,我感到了深深亏欠。挂完电话,我写了一首诗送给你:

“想我你就偷偷地哭/释放你内心无限的苦/天各一方的日子只有离愁/那是我们选择的路/想我你就偷偷地哭/那是对我无言的鼓舞/扬帆远航我张开双翼/云端的风景是你我共同的财富”

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我们的战友、兄弟张超牺牲了,曹先建受了重伤。这些事情的发生,非但没有让我们消沉,没有让我们的家属退却,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和坚强,也让我们倍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夜间上舰技术攻关,面临着许多未知风险。虽然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精益求精,但还是会面对一个个陌生环境和艰难风险。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哪怕任务再艰难、挑战再艰巨,我们也必须勇敢地冲上去。因为,这是一名优秀飞行员必须拥有的血性、具备的胆气,也是每名中国军人流淌在血管里最宝贵的东西。

每每此时,我都会回想起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脑海中浮现出你和孩子的脸庞。尤其是想到,我在生活中曾对你和孩子发脾气,就会感觉特别后悔。

我想对你和孩子说一句:“对不起!”今后,我一定会倍加疼爱你和孩子,倍加珍惜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能够遇见你们,就像能够遇见这个美好的大时代,这是我最大的幸运、一生的荣耀。

我将永远爱你们!我也希望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并记住这一点。

亲爱的红,我们的第二个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喜事。对于你来说,却意味着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我既要把自己的技术练好,还要带着新飞行员完成各项任务。因此,我陪伴你们的时间会更少。这种两地分居的日子,也许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和所有的飞行员家属一样,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你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个家,更撑起了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半边天。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一定会理解父母——我们是为一项开创性的事业而奋斗,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又要飞行准备了,今天先聊到这里吧!

永远爱你的英

2017年10月12日

这种浪漫不浓烈却悠长

■曾茜

徐英给嫂子的信,也是许多飞行员想和妻子说的。

从信中看得出,徐英是一个浪漫的人。

和飞行员的爱情,注定没有朝朝暮暮,也很少有风花雪月。而在一起的日子里,军人独有的浪漫又如涟漪一般一波波荡漾开来。

这种浪漫,不会太浓烈,而是表现在一个个日常的小细节里。以我和我的他为例——

举办婚礼的时候,他说要给我属于军人特有的婚礼,独自把婚礼策划改了好几遍。

平时回家时,他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围上围裙,翻着菜谱为我做一桌子好菜。

孩子小,晚上经常哭闹,为了我能睡好些,他自己抱着孩子在客厅走了一圈又一圈……

有一次,他飞行回来给我打电话说:“周末带你去个好地方!”周末终于到了,经过一小时的车程后,他带我来到一大片金灿灿的葵花园。尽管平时飞行特别忙,可他一直记得我最喜欢的花是向日葵。

像这样生活中的许多小惊喜,哪一样不是饱含着深深的悠长爱意?

写给未来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一封信——

驰骋在梦想所在的地方

第✕✕期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你们好!

这是一封来自十几年甚至更多年前的信。

如果我有机会能够亲自给你们读这封信,无论年过天命,抑或迈入花甲,我都会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的更多想法。

首先,让我以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身份,畅想若干年后的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

我们的事业始于2013年5月10日,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成立的日子。若干年后,经过建设发展和艰苦奋斗,舰载航空兵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目标冲刺。

读这封信的时候,你们一定拥有更强的能力,坚决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海洋权益。而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今天不断努力的方向。

那时,舰载航空兵可能会拥有更新型的战机。你们拥有这样的机会,驾驶这样的战机,是幸运的。因为,那是我们这一代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最大的期待。

这应该感谢我们伟大的党,领导着我们伟大国家,开创了我们伟大的新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是以前几代人望眼欲穿都没有的。

我们和你们一样幸运,而你们更幸运。这不仅因为你们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因为你们肩负着将这样的团队带向更大更强的重任。

中国航母事业从零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在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必须有一代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一位老首长已经把生命融入到了这项事业:“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就把我的骨灰埋在这儿,每天看着舰载机飞行……”

我们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与激励下,从舰载机的门外汉变成了合格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并逐渐成长为指挥员、教练员,有能力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的飞行员更快走上成长之路。

我们为自己能够有机会有能力为航母舰载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感到光荣和自豪,但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刻都有一种担心和恐慌,怕因为自己的懈怠与放松,迟缓了事业的进步,影响了团队的发展。因此,大家形成了积极训练、努力提高的氛围。

现在,事业的接力棒传到了你们手里。作为曾经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我希望大家无论装备如何先进、技术有多进步,都要秉持忠诚、专业、创新、坚韧的航母舰载精神,发挥出我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征程,断然不是坦途,需要我们披荆斩棘,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气概,面对困难挑战,甚至风险。

无论是已经不能飞行的老兵,还是刚刚完成上舰认证的新员,我们都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项伟大的事业。

我希望若干年后的自己,仍然可以与你们驰骋在海天,因为那是我们梦想所在的地方。

中国海军“尾钩俱乐部”的新成员们,让我们一起奋飞,圆满完成任务返航,精准地降落在新型航母上,稳稳地钩住第3索,完美地得到一个“满分”。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

2018年10月1日

没有比这更好的事儿了

■曾茜

飞行,是勇者的职业。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是刀尖上的舞者。选择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勇气;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需要技术与细心,更需要完成心中梦想的信念与决心。

就像徐英说的,感谢这个新时代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还记得,2012年11月,“飞鲨”首次成功着舰的新闻,振奋了所有国人的心。那时,我的他还在空军航空大学学飞行。他和我说:“上高中时,我看军事杂志里介绍国外的航母,就想着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航母就好了!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有了自己的航母。”

也许,他当时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一名舰载机飞行员。

曾经,我问过他:“如果有机会退役去民航开客机,你去不去?”他特别认真地回答:“不去”。我问为什么,他说:“天天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开舰载战斗机,没有比这更好的事儿了……”

我想,他们都一样,已经把飞行深深地融入了血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