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注情緒指標 提升證券行業正回報概率)

2019年12月以來,證券行業已有可觀的漲幅,當前時點,我們對證券行業是偏謹慎的,建議投資者階段性兌現收益,並積極關注行業指數回調帶來的投資機會。2019年12月以來,市場樂觀因素較多,資金層面上,外資持續流入、保險資金積極加倉以及新基金建倉等。作爲早週期品種,證券行業2019年12月的上漲或已經隱含了樂觀的預期。

指數目前處於情緒高位:行業指數大幅上漲,行業成交量大幅放大,推動指數情緒大幅上行,並達到極高的水平,意味着當前行業情緒較爲亢奮,未來面臨回落風險;2020年1月,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年度業績預告的披露,鉅額限售股的解禁、外資年度調倉等,可能會給市場帶來心理層面的衝擊。

由於證券行業的投資邏輯簡單,個人投資者參與程度如此之高,它的實際投資行爲需要逆向思維,諸如成交量、兩融規模、月度經營業績等基本都是市場同步指標,甚至是滯後指標。基於此,我們提出了基於市場週期+監管週期+交易情緒的研判框架。市場和監管週期屬於基本面因素,交易情緒屬於技術面因素。整體的投資策略:順基本面大勢,逆情緒面小勢。

從技術分析的視角來看,2019年5月以來,證券公司指數基本處於區間震盪格局,波動區間大致在20%左右。

從市場週期角度來看,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A股市場整體仍將維持區間震盪。上行的壓力在於股票供給端,包括新股發行、再融資以及股票解禁等;下行的支撐在於國家層面對於資本市場的重視,以及包括外資、遊資及機構等資金總體上仍是流入A股的。

A股市場整體的區間震盪,決定了證券行業也難以有效突破震盪區間的上軌。向上突破的催化劑可能包括:流動性的大幅寬鬆、場外資金持續入場帶動成交量持續放大等,即便如此,我們認爲最爲樂觀的情況下,也難以突破2019年3-4月份形成的壓力位置。

目前證券公司指數已經運行至震盪區間的上軌,即使有跟隨指數上行的可能,空間也非常有限,此時參與的性價比是較低的。

結合證券行業指數震盪的區間,如若再次出現指數回調至區間下軌的區域,那便是較好的底部參與機會,而此時往往面臨着市場比較悲觀的情緒。

基於指數價量及KDJ等技術指標構建了證券公司指數綜合情緒指標,也是我們相對較爲看重的指標,甚至很多時候可以彌補在市場和監管政策方面判斷的不足,也有助於投資者較好地克服投資過程中的貪婪和恐懼。

從歷史上看,當情緒指標位於高位時(尤其是超過80%),意味着板塊情緒非常亢奮,此時追漲的風險非常高,因爲一旦亢奮的情緒不能維持則面臨較大的回撤風險。反之,當情緒指數位於低位時(如低於20%),則是逐步佈局證券行業較好的時機,此時最大成本在於等待的時間成本。

當投資者沉浸在市場樂觀或悲觀的情緒中時,交易行爲難免會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此時可以跳出來冷靜的關注一下情緒指標,並設定一些基本的交易紀律(比如在情緒指標超過80%時拒絕買入,在情緒指標低於20%時勇敢參與),就能大幅提升在證券行業獲得正回報的概率。當前時點上不排除證券行業仍有較好的短線交易機會,但中線角度建議投資者積極等待情緒指標的回落,在更好的位置參與證券行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