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做一件事时,经常会想,做这件事会有什么收获。

典型的功利性思维。

有时候,单纯喜欢一件事就挺好。不求回报,它回报你的可能会更多。

比如户外。(封面图:张诺娅)

断腿≠不能攀岩

1982年1月,当17岁的休·赫尔(Hugh Herr)和搭档杰夫·巴泽尔(Jeff Batzer)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华盛顿山(海拔1916.6米,美国东北部最高峰)攀登时,赫尔不会想到,这次看似寻常的攀登竟会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转折性的影响。

华盛顿山,以极其不稳定的天气著称。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为减轻重量,他们留下了睡袋和露营袋。但在距离顶峰还有300米时,遭遇暴风雪,最终迷失了方向。

整整4天,他们在深厚的积雪和严寒中徒步以寻找出路。在试图越过一条河流时,赫尔掉进冰窟窿,靴子和裤子被浸透,导致了严重的冻伤。

命不该绝。一名路过的滑雪者发现了他们,赫尔和巴泽尔最终获救。但赫尔双腿严重冻伤,血液循环几乎停滞,坏疽正往身上其他部位蔓延。住院期间,7次手术都无法让血液重新流回他的双腿。

不得已,医生将他双腿膝盖以下全部截肢。这对一名优秀的攀登者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带着假肢的赫尔。图片来源:vg247.com

赫尔是一个天才攀登者,8岁时,就完攀了位于加拿大落基山脉的Mount Temple(海拔3544米)。17岁,也就是出事那一年,他已经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攀登者之一了。

小时候的赫尔。图片来源:abcnews.go.com

大好前途戛然而止,但赫尔没有过多抱怨。在华盛顿山上被救后,巴泽尔接受了截肢这一事实。他的左小腿,右脚全部脚趾,右手所有手指,全都没了。他放弃了攀登,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现在是兰开斯特福音派自由教会的牧师理事。他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愤怒,试图在经文中找到指路明灯。

赫尔也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愤怒,但他选择与自己抗争。

他还是想攀岩,即使断了两条腿。手术几个月后,他戴着假肢,拿了一些工具,回到了山里。他把岩壁当成了实验室,想看看戴着假肢到底还能不能攀岩。他注意到,当他攀爬的时候,身体会感觉到寒冷和虚弱,但是他的腿没事。并且他能比以前更快速地移动,因为假肢让他比原来轻了14磅体重。

调节假肢。图片来源:pbs.org

也就是那天,岩壁上的赫尔蹦出一个改变自己,也将改变世界的想法:为什么假腿不能胜过真腿?

经过重重试验,赫尔终于发明了适合自己攀岩的假肢——看起来像高尔夫球杆,在不牺牲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脚的大小,以适应岩壁。

赫尔为不同攀登环境设计的不同假肢。图片来源:abilitymagazine.com

赫尔成功了,攀登水平甚至比事故之前还高。他也成为第一个经历大面积截肢后,在一项运动上达到精英级别的人。

从此赫尔一发不可收拾,在研究假肢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先是在当地的米勒斯维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然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之后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所有的学习和科研经历,都与能研究一款完美的假肢有关。

赫尔和他的PowerFoot。图片来源:bostonmagazine.com

后来,凭借着退伍军人事务部提供的720万美元赠款,赫尔帮助设计了一款可以用计算机读取地形和坡度的机器人脚——PowerFoot One。PowerFoot One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实现正常步态的假肢,但实际上,它比人腿更胜一筹,具备向前的推动力,可以在必要时加速。

人生无非是个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过程。在户外生涯中,攀登给了赫尔快乐,也给了他痛苦,不过这种痛苦似乎仅仅局限于肉体上。最后,攀登带给他的,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事业。

1986年,赫尔在亚利桑那州Mount Lemmon的5.12路线上攀爬。图/Beth Wald

到底是户外改变了赫尔,还是赫尔改变了户外?亦或是共生共长?户外,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潜移默化中,它可能就会改变你的行为举止,你的精神内涵。影响自己,或者影响他人,甚至影响世界。

国家公园之父

2017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发布,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但你知道国家公园的源头是哪么?

黄石公园的大棱镜泉。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是1872年美国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

不过,对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起了更重要的推动作用的,是优胜美地,以及“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顶着博物学家、作家、环境哲学家、冰川学家等众多头衔的他,是美国最早倡导保护荒野的人,直接被人们尊称为“山的缪尔”。

1907年,缪尔。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19世纪70年代,缪尔定居旧金山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优胜美地的探索。“他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撼,沿着陡峭的悬崖峭壁爬上去仔细观察瀑布,在美景中纵情大叫,在花丛中不知疲倦地跳跃。”缪尔被优胜美地的美景折服,从此便将自己的一生给了后者。

他经常在优胜美地徒步,只带着“一只锡杯,一把茶叶,一条面包和一本爱默生的书”。晚上,穿着大衣,坐在篝火旁,在星空下读着超验主义大师艾默生的著作,是他的习惯。这种经历,是优胜美地带给他的美妙体验,即使现在想像一下,作为现代人的我,也很神往。不仅户外,而且文艺。

优胜美地峡谷和默塞德河,左边山体就是大名鼎鼎的攀岩圣地酋长岩。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彼时的优胜美地,由于游客的增多以及过度放牧,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缪尔将牧民的绵羊称为“有蹄的蝗虫”。从此缪尔就开始漫长的保护优胜美地的过程,不断发表禁止在优胜美地放牧,以及将优胜美地建成类似于黄石那样的国家公园的言论和文章。

1903年,缪尔陪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访问优胜美地。两人在里面徒步、露营了3天,经常聊到深夜。

这是罗斯福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段经历。他后来告诉别人:“晚上躺在那些巨大的红杉下面,就像躺在一个不是人造的寺庙里,一座比任何人类建筑师建造的都更加壮观的寺庙。”

1906年,缪尔(右)和罗斯福总统。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缪尔说服了总统。1906年,罗斯福签署了建立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国会法案。

唯有热爱,才懂得珍惜。缪尔的经历,是热爱户外,爱护户外的典型。他也许意识到了建立国家公园可以造福于后人,但没想到的是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NPS)设立,截止到2018年,NPS监督着419个单位,其中61个是国家公园,为美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巨大贡献。国内对应的机构,是2018年成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

时至今日,国家公园系统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户外活动目的地。徒步、攀岩、骑行、滑雪……美国发达的户外运动市场与国家公园不无关系。

一个人影响现代攀岩的方式

1950年代以后,攀岩运动开始从优胜美地兴起。优胜美地开始进入攀岩的“黄金时代”,大师辈出。他们常年居住在第四营地(Camp 4)中。

1964年,汤姆·弗罗斯特、罗伊尔·罗宾斯、查克·普拉特和伊冯·乔伊纳德在酋长岩顶。图片来源:reddit.com

伊冯·乔伊纳德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攀登成就引人注瞩目,最重要的是,他的攀登风格和攀登理念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1961年,他和北美最伟大的攀登者弗雷德·贝基去了加拿大西部,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攀登,包括伊迪丝·卡维尔山北壁。

这次攀登,被伊冯视为一生最惊险的一次攀登。这些攀登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人们开始注意到将优胜美地大岩壁攀登技术应用于登山的想法,他的倡导对于现代的高等级登山运动非常重要。

图片来源:huckberry.com

他对攀岩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致力于推广“纯净式攀岩”。从1957年开始,伊冯就买了一个二手的燃煤锻造炉开始锻造钢制岩钉。岩钉的改进是1957年至1960年在优胜美地出现大岩壁攀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后伊冯成立了装备公司。

1970年,他意识到公司生产的岩钉的使用对优胜美地的岩石裂缝造成了严重破坏。而这些岩钉占他收入的70%。

虽然如此,为了保护优胜美地的岩壁,伊冯和伙伴推出了新型材料,并且树立了公司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研发新工具,以推动新型攀岩方式——“ 纯净式攀岩”的发展。尽管影响了以前最重要的产品岩钉的销售,但这个概念彻底改变了攀岩,并使公司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功。

图片来源:outside

而伊冯创立的另一个户外服装品牌——Patagonia,则成为环保主义的象征。最为让人熟知的是宣布将公司年度总收入的1%捐献给环保组织。自1985年开展以来,巴塔哥尼亚已经向1000多个环保组织,共计捐献了7400万美元。

最近Patagonia“搞的”事情是,高喊着“总统偷走了你的土地”的口号状告总统特朗普。为什么?

总统偷走了你的土地!当时这句话就显示在Patagonia的官网。

事情是这样的。2017年12月4日,特朗普宣布将熊耳国家纪念碑减少85%的面积,将大阶梯-埃斯卡兰特国家纪念碑减少近50%的面积。此举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民众和媒体的声讨。随后Patagonia宣布起诉特朗普,此后超过 10 个环保团体联合原住民团体,对特朗普发起诉讼。

起诉原因之一是,他们怀疑特朗普此举是为了少数利益集团“开始采矿、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道路建设和其他破坏。”

晚年的伊冯。图/Tim Davis

始于攀岩,忠于环保。攀岩让保护山野的理念根植进伊冯的内心,即使是看似无生命,但被攀登者视为生命的岩壁。进而,环保于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户外这个领域,而是着眼于全人类。

无痕山林的由来

同样是1950年代以后,随着当时户外装备的不断革新,例如燃起炉具、合成帐篷、睡垫等装备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人走入户外。不可避免的,对荒野产生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户外人和政府机构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荒野伦理悄然发生着变化,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原则孕育其中。

越来越多的垃圾。图片来源:ijw.org

1982年,一位Custer国家森林的工作人员汤姆·阿尔特与他的同事,开始发展“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户外活动教育方案。当时,为了应对游客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呼声很高,一种是,直接关掉破坏严重的区域,另一种则是试着去教育户外爱好者用更环保的方式去开展户外活动。

阿尔特选择了后者。他和同事将16年前的一种被称为“No Trace”的理念延展扩充开来,形成了自己的环保教育方案。“当No Trace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我们必须去教人们最基本的规则——你不能乱丢垃圾,不能将马拴在树上,不需要特别大的营火等等。一般来说,人们知道乱丢垃圾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人类丢弃物与荒野之间有何冲突。”

这种现象,与当今中国的现状无异。

一位护林员在给徒步者科普环保理念。图片来源:ijw.org

阿尔特的户外环保教育方案迅速在美国的林业系统传开。1987年,由美国林业局、国家公园管理处及土地管理局合作发行《无痕山林土地理论》(Leave No Trace Land Ethics)倡导手册,宣扬保护自然的精神,呼吁游客尊重自然。

阿尔特当时创建的那套环保教育方案,起初只是为了减少他所工作的国家森林的环境破坏现象,没想到却促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环保思想变革。

尊重野生动物是LNT的一项重要原则。不可给野生动物喂食。图/Jeffrey Mario

Leave No Trace(LNT)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户外环保伦理与准则,旨在推动尊重和最小冲击为核心的户外环保理念,引导人们负责任地享受自然。2011年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引入国内。

无痕山林七原则:

1.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2.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3.恰当的处理垃圾

4.将发现到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回归原状

5.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

6.尊重野外生物

7.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徒步女王与无痕山林

2017年,《无痕山林》中文版图书出版,而参与翻译工作的人之一,就有被称为“徒步女王”的张诺娅,她是首个完成美国“三重冠”(太平洋山脊径4265公里、阿帕拉契亚小径3500公里、美国大陆分水岭步道4300公里)的中国人。

张诺娅曾写道一件小事让她开始接触无痕山林。那是2013年夏天,发生在徒步科罗拉多小径途中。一天,在科罗拉多高原的寒风中,她正在Stony Pass山口啃着能量棒,看见远处有个人影越来越近。“我随手把能量棒的包装纸塞在了石头下面”。

图片来源:zhangnuoya-walk.com

走过来的人叫长沼,他随手捡起了她的包装纸。那一刻,张诺娅羞愧万分。“他从某个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一生:忽悠我去徒步的太平洋山脊、介绍给我长距离和轻量化徒步的理念、并且教给了我‘无痕山林’理念的奥义。”

三年之间,有太多人问过我:你徒步的意义是什么?

曾经的我也许会回答: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是享受山间的狂风、头顶的星辰、每一次日出和日落而已。

然而,越往上的高处走,看到的风景越是不同;有了新的视野之外,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人,并且有了分享的喜悦、有了发声的渴望、有了传播理念的一把把”钥匙“。

而今,我觉得我的行走的”意义“,就是带给别人那些长沼老师当年曾经带给我的东西。

张诺娅,公众号:张诺娅2016,不再回首。

其实,从上面列举的几个户外人的事迹中,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出一些共性?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山野,享受户外的人。爱且珍惜,遂行动,行动的后果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真的说不清到底是户外先影响了他们,还是他们先影响了户外。

不过,很多时候,户外只是对个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精神和身体上的,比如强健体魄,比如抚慰心灵,足以。孔夫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反之亦然。

你觉得户外带给你哪些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