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漢字一直是日本的正式書寫文字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許多後起民族語言和文字的出現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說很多民族在興起之初是隻有語言,沒有文字的。而日本民族在形成之初便沒有自己的文字,這對其文明的進步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日本是個島國,其地理環境是非常閉塞的,而與日本距離最近的大型文明就是中國的漢文明。於是從東漢末年起,漢人的服飾、文字、建築、書籍、文化就開始源源不斷地傳入日本。不光是漢字,日本的服飾也是承襲漢服。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一直管“和服”叫“吳服”,因爲漢服是從中國的江浙一代傳入日本的,而這些地區是古代的吳國,所以日本人稱“吳服”。

今天對於漢字是何時傳入傳入日本的,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大體推算是在公元3世紀時進入日本的。至此,漢字作爲日本的正式文字使用了近2000年的時間,爲日本的文明進步起到了巨大地推動作用。不過日本人使用漢字也存在着諸多的不便。

漢字是漢族人根據漢語而發明的,通常是一音對一字。而日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語種,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則是孤立語種,只與韓語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所以漢字跟日語在發音和語法上根本對不起來,日本人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才能熟練掌握漢字,這對日本的文字普及和日常使用帶來了許多不便,於是日本人發明了“假名”作爲漢字的輔助文字。

假名,日語的表音文字。“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漢字爲“真名”。

假名主要分爲“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平假名源於漢字草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九世紀起,片假名源於漢字楷書,正式使用約從公元十世紀起。假名的使用與漢字一道組成了日本今天的文字體系。

到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隨着“西風東漸”,日本國內掀起了一股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風潮。但由於漢字在日本使用時間太長了,失去了漢字將會徹底斷絕日本文化的根基,所以廢除漢字的想法沒有被付諸實施。到了二戰之後,日本對常用漢字進行了許多小幅度的簡化,形成了現在日本所使用的“當用漢字”。但之前的“舊體字”,也就是中國大陸所說的“繁體字”依舊被允許使用。

今天日文中大多數漢字與中國的含義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個別詞語意思不同,比如說“手紙”在日文中就是“信件”的意思。但如果你前往日本,用繁體漢字與日本人交流還是不成問題的。

(2017年日本年度漢字——“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