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沐沐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近半年来对家人没什么笑脸,话也少,一上学就喊肚子疼还干呕,可带他到医院检查,又没患病,反反复复多次,医生建议到心理科就诊。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主任卜茹告诉记者,沐沐患抑郁症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孩子经常被当成“出气筒”,而且家人给他的学习压力较大,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他的情绪都得不到宣泄,继而患上了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游戏成瘾、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孩子明媚的世界里,也会有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乌云”。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12个部委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据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高达8%。在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门诊接诊的患者中,青少年抑郁症占1/3以上。近日,记者走进学生抑郁症群体,了解背后的故事。

青少年群体抑郁症多发,对话小患者:多希望有人懂我

资料图片

【记者对话】

“我羡慕小姨的宝宝,吃吃睡睡不用上学,多好”

沐沐(男) 8岁 小学三年级

在沐沐家中,记者见到沐沐时,他安静地在角落玩玩具。

“今天的作业都没有写,就只想玩。”沐沐妈妈嘟囔道,“小的不省心,大的也不回来,不是加班就是喝酒!”沐沐妈妈嘴里的“大的”是指沐沐的爸爸。可能是听习惯了妈妈的抱怨,沐沐连头都没抬,依旧在摆弄他手里的汽车模型。

沐沐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近半年来对家人没什么笑脸,话也少,一上学就喊肚子疼还干呕,可带他到医院检查,又没患病,反反复复多次,医生建议到心理科就诊。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患上抑郁症。

“我都不敢相信,始终觉得这孩子是装病,就为了不上学。”沐沐妈妈性子急,“可现在打不得骂不得,我也没办法。”

记者试图跟沐沐说话,沐沐一开始沉默不言。当记者陪他玩了会游戏后,他开始跟记者进行简单的沟通,“上学很累,周末还有兴趣班,很烦。”沐沐说前段时间,小姨娘生了个小弟弟,他十分羡慕,“我羡慕小宝宝整天吃吃睡睡,也不用上学,多好!”

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主任卜茹告诉记者,沐沐患抑郁症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孩子经常被当成“出气筒”,而且家人给他的学习压力较大,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他的情绪都得不到宣泄,继而患上了抑郁症。

“我只是想交朋友,没人理解我,很痛苦”

小优(女)16岁 中学生

在医院心理科病房,记者见到了穿着病服的小优。她的病床靠着窗户,窗外阴雨连连。由于小优病情较重,记者无法自行与她沟通。

心理医生卜茹跟小优聊天时,小优始终低着头,垂着眼睑,不敢与人直视。小优不主动说话,都是医生问询后,她才被动回答。当护士过来送药,小优伸手接过时,记者看到长袖下的手腕有道道疤痕。

“当时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割腕?”卜茹轻声问道。小优对医生较信赖,低声回答:“想宣泄。”手臂上除了美工刀的割伤,还有圆规的戳伤。

“为什么?”

“没人理解我,很痛苦。”

在一问一答中,记者知道,小优的抑郁症来源于“校园霸凌”。小优性格较为柔弱,跟几个性格强势的女生交朋友后,不知为何得罪了她们,遭受排挤,经常受到语言暴力。“买了条裙子,就说我是作妖,勾引某某男生。”因为之前当她们是朋友,在聊天中小优曾透露对一个男生有好感。没想到关系交恶后,有人把聊天记录截图发到QQ群和微博,让很多人看笑话。小优的感觉就是“整个世界都黑了”。

“上体育课没人跟我组队,我总是落单。我哭,她们会骂我,还跟很多同学一起孤立我。我也不敢说,也没人可说。”小优眼角挂着泪水,随后呆呆地看着窗外,轻声说:“我只是想交朋友,她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游戏中我级别很高,不用去想生活中的失败”

小任(男) 23岁 大学毕业

小任到心理科门诊复查,病情较之前有所缓解。他戴着黑框眼镜,有着一圈黑眼圈。

“我愿意分享我的经历。”小任告诉记者,他是因为网络成瘾而患上抑郁症。“大学一直玩游戏,当时偶尔有挂科,但感觉没什么。”直到去年夏天临近毕业,小任开始焦虑,毕业论文费了好大劲才通过答辩,从校园生活一下进入社会,小任很不习惯。找工作连连碰壁,连大学谈的女朋友也因身处异地而分手。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让他感觉很迷茫。

“不想面对,感觉现实生活中我很无力。”小任开始打游戏消耗时间,“饭都是我妈做好送到我房间。”一段时间后,小任连门都不愿意出,整天待在卧室,不是打游戏就是刷手机,“有一天网络故障,我整个人就不行了,我出门去找了个网吧,继续上网。”

小任说,在游戏中,他级别很高,“很有面子,这样就不用去想生活中的那些失败。”

由于沉迷于网络世界,小任跟父母的关系也随之恶化。无论父母如何苦苦劝导,他就是不听,脾气也变得很暴躁,经常感觉生活中没什么能提起兴趣的事,还经常失眠。

“灰色、无力、没有劲”是小任对之前那段时期的描述。好在,通过系统治疗,他已渐渐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专家分析】

青少年抑郁多发,与这些有关
“近年来,门诊接诊的青少年患者越来越多,去年心理科门诊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占1/3以上。”卜茹介绍,青少年抑郁症,除了遗传因素,还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性格因素、网络因素等有关。

在家庭,父母吵架、家庭暴力、单亲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抑郁的因素。在学校,青少年要面临中考、高考和就业等重要时刻,课业负担较重,不断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很容易导致抑郁症。同时,还有一小部分校园暴力,一些内向的人不敢告诉老师和父母,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而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交流、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另外,青少年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和现实的不相符,导致青少年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消极情绪,时间长了,就容易患抑郁症。(除医生外,本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提醒】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从这些做起

  1.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个性。从小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2. 对孩子期望值不应太高。家长切勿拔苗助长,对他们寄托过高的希望。善良的愿望过强及期望太高或鞭策过头,极易超出这些孩子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其心理失去平衡,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负荷,进而促发学校恐惧症。
  3. 及早发现和干预。一旦发现孩子有情绪低落、不肯上学等迹象时,家长应及时与他们谈心,找出其心理症结所在,并积极开导和引导,消除其思想负担,切忌各种强迫和惩罚性言行,如随便以“赖学”“装病”等语言刺激孩子,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创伤。

记者 王诗韵

编辑 晴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