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小长假,张先生称,随着另外一些鱼塘也出现了这个“红嘴烂身”鲫鱼死亡的症状,感染新冠病毒的传言散播开来。”针对高邮部分鱼塘出现鲫鱼死亡的传言,从事水产生意的郑先生表示,还有的人传,一些河道里的鱼,也有“红嘴烂身”的,毕竟现在很多动物已检测出新冠病毒感染,这个传言还是很有“市场力”。

清明前和假期回高邮祭扫,一个谣传在部分村民中传开已久:鲫鱼感染冠状病毒了,红嘴烂身,一些鱼塘内,鲫鱼大批量死亡。

随着世界各地猫、狗、老虎相继被查出新冠病毒感染,鲫鱼也中招?记者多方求证获悉,这是鲫鱼的常见传染病,别再谣传它了。

◆谣传◆

红嘴烂身,鲫鱼感染新冠病毒?

红嘴烂身,大量鲫鱼感染病毒死亡?

“鲫鱼不能吃了,红嘴烂身的鱼不少。”清明节前,赶至高邮乡下祭扫的张先生,听到村民们在议论鲫鱼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一些鱼塘已出现鲫鱼大量死亡。

张先生称,前一段时间,网上就有过类似的传言:“不要吃淡水鱼,因很多地方,有厕所搭在鱼塘上或者在鱼塘洗便桶的习惯,现在已确认粪口传播病毒了。”

“有点怀疑,就想去看一看。”张先生说,他戴好口罩,找到了村民们议论的养殖户,被告知,鱼塘内的鱼确实出现死亡,有一些的症状就是红嘴烂身。

清明小长假,张先生称,随着另外一些鱼塘也出现了这个“红嘴烂身”鲫鱼死亡的症状,感染新冠病毒的传言散播开来。“在乡下开始传播,传到市区,怕是水产市场要遭殃。”张先生说,听说有好几万斤的鱼出现了这样的症状。

◆说法◆

确有死亡,部分鱼塘较多

鱼塘内的鱼开始出现“红嘴烂身”大量死亡?记者随后联系上高邮一位养殖户,他表示,自家鱼塘还没出现问题,确实有一些鱼塘出现鲫鱼死亡的情况。

记者从另外一当地养殖户口中也印证了确实一些鱼塘出现鲫鱼死亡的现象,至于死了多少,他称,有的鱼塘捞出几百斤死鱼。

“我们也在想办法,还没弄清啥原因。”该养殖户称,已有养殖户向水产技术指导部门反映了此事,希望能找到遏制鲫鱼大量死亡的办法。

鲫鱼出现“红嘴烂身”现象,其他鱼虾呢?部分养殖户称,目前出现问题的就是养殖鲫鱼较多的一些鱼塘,其他的蟹虾等,还没有听说有大量死亡的。

“传言我们也听说了,担心会影响水产市场。”针对高邮部分鱼塘出现鲫鱼死亡的传言,从事水产生意的郑先生表示,还有的人传,一些河道里的鱼,也有“红嘴烂身”的,毕竟现在很多动物已检测出新冠病毒感染,这个传言还是很有“市场力”。

一些河道中也出现了“红嘴烂身”的鱼?记者随同野钓爱好者谢先生前往市郊多处河道探访,发现部分市民钓上来的鲫鱼,并没什么异常。

◆辟谣◆

或出血病,与新冠没关系

河道等未发现异常,也就高邮部分鱼塘出现异常,当地是否知情?记者联系上高邮水产技术指导站,工作人员薛先生表示,确实听一些养殖户说了这一情况,有些鱼塘内的鲫鱼死亡量不小。

“与新冠病毒没什么关系,他们胡说八道,谣言!”薛先生辟谣称,通过初步的了解,出现异常的鱼塘有一个相似的情况,那就是受疫情影响,塘里面原本春节前后大量上市的鲫鱼没有卖,积压塘中,导致养殖密度较大,其他一些新塘,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薛先生称,今年的气候原因,也是这次异常的原因,冬季有一阵子非常暖和,普遍冷天较少,加上养殖密度较大,一些鱼发病感染,到底什么病菌感染,还要检测。

记者随后咨询宝应今年74岁、有着几十年水产疑难杂症救治经验的郑友文,他表示,单从鱼的表象看,这应是出血病,是鲫鱼养殖中常见的传染病,病情严重时,出现大量死亡。

“水质过肥、密度过大,就容易出现,出现后比较难根治。”郑友文说,除了常规药物防治外,建议养殖户找机会对鱼塘搞一次全方位的彻底的干池消毒处理。

↓↓防谣再多一点↓↓

网上传言:“不要吃淡水鱼,因很多地方,有厕所搭在鱼塘上或者在鱼塘洗便桶习惯,现在已确认粪口传播病毒了。”消息传播后,淡水鱼是否能吃引起不少人的疑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水产动物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团队首席科学家林蠡曾公开辟谣,病毒的感染通常有一定宿主范围和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新型冠状病毒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种类,乙型冠状病毒成员主要感染人类及其他哺乳纲的动物,为恒温动物。淡水鱼类属于鱼纲的动物,为变温动物。鱼类和人类在分类地位上差异很大,而且体温差异也很大。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6 ℃左右,新型冠状病毒已经适应这个温度进行感染和繁殖。但是在36 ℃水温下,很多淡水鱼都无法生存。因此,淡水鱼类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食用淡水鱼时,推荐高温蒸煮,因为新冠病毒经56°C高温蒸煮30分钟即可灭活,所以即使鱼体或表面仍有病毒,经过最后的烹饪步骤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记者 孟俭

编辑 晴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