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一件大事,即楊儀和魏延之間的火併,最終楊儀勝利了,魏延失敗被殺,在《三國演義》中把魏延當成一個造反者殺掉了,雖然《三國志》的史料也這樣寫,但實際上魏延並沒有造反,而魏延被殺時,卻出現了非常奇怪的一幕。

根據史料記載,楊儀率軍撤回蜀中時,卻遭遇了魏延的阻擋,於是楊儀叫何平接戰魏延,何平怒吼一聲:"丞相屍骨未寒,爾等敢造反嗎?"何平這一聲怒吼,堪比當年張飛在長坂坡的大喝,竟然嚇得魏延的部下紛紛撤退了,然後楊儀命令馬岱追殺魏延,魏延最終死於馬岱之手,爲什麼何平是誰呢?

翻遍所有蜀漢的史料,都沒有發現何平是誰,他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喝退魏延這一次,但在《三國志·王平傳》中卻有這樣的記載:"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由此可以推斷得出,何平就是王平,爲什麼王平要改名字呢?

這還得從王平的身世說起,王平母親姓何,父親是誰完全沒有記載,他從小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好像根本沒有父親,所以小編大膽推斷,王平的母親某天出去採蘑菇,遇到了一個帥哥,他姓王,兩人便野合起來,之後她懷孕了,而男子不知去向,所以王平出生之後,在外婆家長大。

馬謖丟失街亭的過程中,王平是一個重要角色,他一直勸馬謖不要太沖動,可惜沒勸住,事後諸葛亮還專門表揚了他,並給他升職加薪,既然王平在之前已經出現過了,爲什麼陳壽寫《三國志》時,寫到誅殺魏延這一段,"何平"又突然冒出了,爲什麼不直接寫王平喝退魏延呢?這裏面其實大有玄機。

諸葛亮死後,蜀漢封爲魏延和楊儀兩方勝利,支持楊儀的有王平、馬岱等,支持魏延的幾乎沒有,所以魏延自然會敗,王平跟了楊儀這一方,所以他也算勝利者,然而他跟馬岱、楊儀不同,他只是喝退魏延,並沒有追殺,殺死魏延的也不是他,正因爲如此,他後面才被劉禪重用。

魏延到底有沒有謀反,這還不好說,一切都是楊儀的一面之詞,對此劉禪心裏自然不爽,就算魏延謀反了,也要由劉禪親自處理,楊儀說殺就殺了,太不把劉禪放在眼裏了,你真當自己是諸葛亮了?所以後來楊儀也被劉禪在獄中殺是了,而馬岱殺了魏延之後,離奇的消失在史料中,再也沒出現了。

只有王平後來收到劉禪重用,因爲劉禪看出他是個比較有分寸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出手到什麼程度最合適,所以劉禪後來封他封爲安漢將軍,併兼任漢中太守,相當於代替了魏延的職位。

那麼陳壽寫到王平對戰魏延時,爲什麼要用"何平"這個名字呢?或許是陳壽當時多喝了幾杯,心裏有些糊塗了,寫着寫着就寫錯了,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